174章 一切都需要时间
吕萌就是吕范的姐姐,那个长的漂亮的吕姑娘。
“谢谢先生,谢谢先生!”大概是弟弟被救了回来,吕萌整个状态都变了,现在的她才像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当然了,也就董明觉得十七八岁是小姑娘,在旁人看来,吕萌都该当妈妈了。事实上,吕萌仍旧云英未嫁,至于为什么,倒是没人知道。
董明看了一眼吕萌,轻轻点点头道:“你不用谢我,任何人,只要某家有机会,都会去救的。”
吕萌仍然不住的道谢:“总之是谢谢先生了!先生大恩大德,小女子没齿难忘!”
董明摇了摇头:“不必如此。”
说完,他举步走过吕萌,找到了正在给吕范配药的华佗。华佗正在给吕范配置补药,毕竟大病之后,元气大伤,需要进补。
“药补不如食补啊。”董明看了一眼华佗配的药,提了一个小建议。
华佗头也没抬,直接回道:“药补食补并用就行了。某家方子上都写了。”
“挺好的。”董明点点头,然后道:“对了,有仲景先生的消息了吗?”
“有。”华佗点点头,道:“不过某家最近没有时间,这段时间病人还挺多的。哦,今天不算,今天大家都觉得那小子得了瘟病,吓跑了。”
“不是瘟疫就好。”董明点点头,然后道:“你把某家给你的一部分药方给仲景先生送过去,你觉得他会不会自己过来?”
华佗闻言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很是认真的思考了一秒钟,然后道:“可以试试,如果是某家的话,就是打断腿也会过来看看。”
“那就送给他吧。”董明说道。
华佗笑了:“估计全天下除了你,没人会这样了。这些可都是价值千金的方子,你说送人就送人了。”
“不也送你了。”董明笑着说道。
“也对。”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华佗把药开好,一个抓药,一个包药。两个人配合的还挺像回事。一共五包,递给了吕萌。
吕萌接过药包,又是一顿感谢。对此,董明倒不是很在意,毕竟他心里对吕萌还是有些成见的。
董明觉得自己还挺倒霉的,遇到的两个漂亮妹子,都不是什么善茬。
一切妥当之后,时间也来到了下午,董明要回书院了。下午他倒是没有课,只是待在山脚下也没什么事情做,不如回书院跟系统学习去。
这段时间的学习,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超纲了。上一次,不知道怎么的就学到了如何制造发电机上。而且是那种很容易就能制作出来的发电机。
就以眼下明德书院的技术实力,如果愿意肝的话,指不定十来年就能做出来一台发电机。只需要拿一块条状铁块,上面缠绕铜丝。找一个雷雨天气将缠绕铜丝的铁块竖在山顶上,当做避雷针引雷。只要被雷劈中,这玩意就能变成强磁铁,有了强磁铁,制作发电机就不是梦了。
当然了,功率和持久都有问题,制作起来也很复杂。
董明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不胡搞瞎搞。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他眼下还是致力于让大汉朝在他有生之年能够有机会步入蒸汽动力时代。
这已经是逆天而行了,再搞电气化,有点强人锁男。
“回书院吗?”
董明刚要离开的时候,华佗忽然拉住了董明,问了一句。
“怎么了?有事儿?”董明反问道。
华佗在柜台里摸摸索索了半天,然后掏出来一个小盒子,放在了柜台上。指了指,说道:“某家给你看个宝贝。”
“你这句话说的太糟糕了。”董明吐槽了一句,然后问道:“什么宝贝?”
“牛黄。”华佗笑道。
董明闻言眼睛一亮,道:“是个不错的东西,哪来的?”
“上次那头牛身上的。”华佗解释道:“话说牛肉不是送到书院食堂了吗?好吃吗?”
董明看了一眼华佗,他发现华佗又胖了,刚来的时候明明是个干瘦的小老头啊,这会儿都圆润成老年版诸葛亮了。
“也挺好的。”董明笑道:“牛黄可不好弄,留起来吧。”
“某家已经做成牛黄散了。”华佗笑着道:“就在盒子里,你拿回书院吧。书院里小孩儿多,有个惊悸夜啼、烦躁不宁的也能用上。”
“他们都多大了,哪来的夜啼。”董明笑着拿着装着牛黄散的盒子道:“不过这东西我收着了。你这还有吧?”
华佗点点头:“还有备用的。”
“那成,我先回去了。”
董明带着牛黄散自己回了书院,至于董琬则要陪着吕萌再待一会儿。
到了书院,董明将牛黄散放下,然后关上房门,躺在了床上。
“系统,继续吧,还是蒸汽机部分。”
董明说了一句,继续学习。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使得人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事实上,蒸汽机的最早模型,要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ofAlexandria)于公元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这是蒸汽机的雏形。
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大汉朝也具备了制作出蒸汽机雏形的技术实力。再加上董明这个穿越众挂比,想要在汉末达成蒸汽动力成就,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这也是董明最近学习这么用功的原因,毕竟这是一条能看的到未来,并且很有可能实现目标的道路。这玩意跟写网络不一样,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日月轮转,转眼进入五月份。
中平五年五月,蔡邕升官了,成了太尉。他的副手樊陵升任为新的少府令。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看蔡邕能不能掌控住樊陵了。不过董明觉得很悬,就蔡邕那个性子,这么些年没被人架空已经是用尽全力了。
如今人走茶凉,估计这少府以后就不姓蔡了。好在如今少府里还有刘威和戏志才两个自己人。
不过这事儿,不是董明该操心的。在他没有入洛阳之前,任洛阳如何变幻,他都不担心。眼下他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带学生,然后发展新学。
如今的新学,发展的还算不错。荆州地区加上汉中,这一大片地方基本上成了新学的大本营。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士子,大都接受了董明的新学。在汉中更是有刘备的大力推广,新学在汉中的认可度,比在新野还高。
因为刘备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看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了,几乎超过八成都是董明的学生。其他人看了就清楚了,这位左将军是喜欢新学的。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汉中的士子们,如今可以说都是新学的拥趸。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然也不会出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诗句了。
上层的喜好,对一个学派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新学的蓬勃发展,却成了董明的心病。原因就在于,如今新学几乎已经把路走绝了。除了荆州地区、汉中之外,其他地方,新学都受到了传统儒家士子的打压。
董明对此小心翼翼的缩了自己的爪子。其实看明德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就可以看得出新学的影响力范围了。
跳不出荆州和汉中。再有一个就是洛阳了。但是洛阳作为大汉心脏地带,本身就是各家学说争夺的主战场,不能算数。看一看在洛阳的学生就知道了,最差的刘威也是权属性质80+的狠人。
董明很清楚,其他人,去了也是白搭。不如派一批精英过去。当然最好的还是他亲自前往洛阳,并且成为高官,这样新学才有机会实现意识形态上的大一统。
比方说日后一个叫王安石的家伙,就是这么干的。
但董明更清楚,眼下新学更多的是实践性的东西,理论性的东西他还没有完全整理好,也没有写出来。只有全都准备妥当之后,他才会去洛阳。
到时候,就要真刀真枪跟各个流派的腐儒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杀个刺刀见红了。很多时候,意识形态的争夺要比战场残酷多了。
这真的是赌上身家性命的博弈。而且这赌还不是一个人的身家性命,是一个学派,一群人的身家性命。
董明不得不小心谨慎,不得不在新野窝着,什么时候把新学打磨好了,什么时候再北上洛阳,扫清环宇。
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新学纲领性的书籍写出来。并且要辅以真实可见的实践性数据。新学如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任何道理任何原理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实证。这可比空谈大道理的儒学要好太多了。
在一个,眼下儒学本身也陷入了困境之中。一是谶纬之学解释不了现实情况,二是儒家内部有矛盾,三是儒家如今开始滑向玄学上,这玩意对于很多来说一点儿用都没有。这也是董明的新学崛起最好的机会。
披着儒皮的新学,若是能够抓住机会,就能借壳上市,在思想领域形成大一统。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一切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