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平边策

  杨延昭自知私会郡主不合礼数,故而只到侧门递了信,纵不得相见,哪怕是有人来传句话也是好的,谁知在门下等了近半个时辰也不见里面来信,杨延昭正思量是否自己行事鲁莽,坏了规矩,惹得柴熙云不悦,毕竟君臣尊卑,男女有防,再或许,她原无有情义,是自己自作多情了。
  杨延昭在侧门外缓缓踱着步,终于听见侧门隐隐传来敲门声,杨延昭大步冲上石阶,平了平气息,轻声问道“可是郡主?”
  片刻,便听门内传出柴熙云温柔似水的声音,只道“六公子,久候了。”
  “不久不久”杨延昭慌慌张张地说了句,遂又觉自己有些失态,便又补充了句,“不久。”
  “方才王兄来见本宫,当着王兄,下边人不好把信给我,故而来得迟了些。”柴熙云轻声解释着,倒叫杨延昭有些受宠若惊,忙回应道“哪有什么迟不迟,郡主能来,六郎已是欣喜不已。”
  “公子要的《平边策》,本宫带来了。”柴熙云探手,从两扇门缝隙中递出,六郎探手接住,言道“多谢郡主。”
  杨延昭细细瞧着,虽是三十多年前的旧物,但一直被精心保存着,纸张虽已泛黄,但字迹尚清晰,想必昔日王朴大人也是潜心钻研,尽素衷肠,柴熙云必也是做珍宝一般珍藏,才能有如今这个样子。
  杨延昭屈身坐到阶上,小心展开研读,柴熙云拂了拂阶上的尘,也坐了下来,二人皆侧着身子,一门之隔,脊背相依,有樱花飞旋,落至肩头,打乱了整洁干净的衣襟,柴熙云垂眸整平衣襟,长长的裙摆曳在阶前,有落花点缀,,但见日头偏西,天色渐温,落下柔色余晖…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杨延昭念及此,不禁坐直身子,念出了声,“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声音戛然而止,门内柴熙云接口道“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并州后图,先南后北。”杨延昭喃喃几句,遂又侧身问道“都说《平边策》乃是孝文皇帝之志,为何孝文皇帝会在显德六年突然改变策略,下诏‘北鄙未复,将幸沧州’,并御驾亲征,有了雍熙北伐呢!”
  柴熙云眸光微滞,似是在思量什么,缓缓道“父皇执政后期,确实改变策略,攻打幽州,但父皇之意,太祖没有继续遵循,而是仍采纳了《平边策》之言论,至于父皇当年的心意,终究无人能知了。”
  “孝文皇帝之心思,连郡主都难测,他人更是不得知了,况六郎觉得,先北后南,乃是明智之举,尤其二十年前,辽帝耶律璟执政,昏庸无道,贪图享乐,正是攻击契丹的大好时机,也许,这也是孝文皇帝改变策略的原因之一,只是如今”杨延昭语气稍滞,不禁轻轻叹了口气,轻声道“战机已误,当今辽主虽无能,但萧氏王后颇具谋略,知人善用,才致我军屡攻不胜,对峙多年。”
  “公子出身武将世家,数度临战,对战场之事自然比我这深宫女子精通的多,不知对于契丹,你意在战还是在和。”
  杨延昭低头轻笑,一双黑眸灼灼发亮,回应道“六郎十三从军,曾与辽为友,亦与辽为敌,辽军骁勇善谋,训练有素,惯用技俩,又占据燕云十六州,地域辽阔,十余载的休养生息,已是养的国富民强,当初不除,如今他们羽翼俱丰,已是强敌劲敌,对待如此狡诈的敌人,已经不是能用仁慈言谈所能对抗的了,为今之计,恐怕非战不可。”
  杨延昭顾自说着,不觉流出的斗志皆被柴熙云洞察去,她仿佛看到门外少年谈及此时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定然耀眼极了,柴熙云心内不觉升起一股暖意,自己父亲的心意,她当然想得明白,难得的是,普天之下,还有人能秉承先帝的志向,还有人敢执枪跨马,收复河山,更值得庆幸的,这个人,就是杨延昭。
  “郡主”,许是没有得到回应,杨延昭这才柔声唤了一句,柴熙云回过神来,答道“公子这番话,颇有见识,熙云敬佩。”
  “熙云?!”
  杨延昭听她自称闺名,而并非那冷冰冰的“本宫”二字,不禁愣了神,竟然被这一声自称羞红了脸,那旁柴熙云一时也反应过来,不禁惊愕自己浑言,连忙转了话题,“近来辽国频频示好,还特意送来了一位和亲公主,马上就到京了,不知公子可知此事。”
  “朝堂上下沸沸扬扬,六郎亦有耳闻,其实无论辽国送多少位和亲公主,也难掩狼子野心,终是缓兵之计,到底还是官家仁慈。”杨延昭语气中带了几分无奈。
  柴熙云又道“公子可知,宋室也会送一位公主,去往辽国和亲,无论此人是谁,一去辽国,山高路远,作别故土,纵得夫君庇护,也终归不是良配。”
  “如此一来,岂非屈辱。”杨延昭腾然其身,语气中带了几分薄怒,骤然又明白过来,柴熙云亦是皇族,且才情、样貌皆胜他人,这和亲之事,莫非…思及此,转身面对着府门,急切的问道“郡主,您可会身陷此事!”
  柴熙云并非听不出他的急切,却也有意试探他,故而平静地问道“我会不会身陷其中,与公子有何相关。”
  “当然与我有关,六郎对郡主……”杨延昭止住声,心里犹豫了几时,终于还是定了主意,行至门前,恳切道“六郎自那日京郊见到郡主,便对郡主一见倾心,郡主博学聪慧,绝美无双,乃是六郎毕生所求,若得郡主真心,自是六郎之幸,若不得,六郎也必竭尽所能,护郡主一生周全。”杨延昭也不知今日哪来的勇气,竟借着一股劲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虽说了良久,却久未得到回应,自思如此直白的说话必然讨不到好处,正自悔莽撞,连忙说道“六郎情之所起,一时忘形,冒犯郡主了。”
  “和亲的事与本宫无关。”柴熙云起身缓缓开言,杨延昭立刻凝神听着,“如你所说,官家有他的仁慈,自然不劳公子为本宫忧心。”
  “是”杨延昭听她语气平静,仿佛与方才同自己共谈策论的郡主殿下判若两人,只好失落的应着声,准备把《平边策》呈递回去。
  柴熙云轻轻侧倚在门旁,墙角几株樱花交错掩映着,阳光洒在她精巧的面庞上,嘴角含着浓浓地笑意,凝神聆听着门外男儿一声一声真挚的话语,心底温润,她有意试探,杨延昭的情绪忽高忽低,柴熙云不禁暗笑,如今觉出他当真失落,终也不忍,随即笑道“公子说要护我一生,熙云记下了,望公子不要食言。”
  此话一出口,杨延昭不禁心花怒放,大喜过望,赶忙道“幸得郡主所托,六郎决不食言。”
  “《平边策》望公子好生珍藏。”柴熙云莞尔轻笑,留下此话便先行离去,杨延昭连唤了两声,未得到回应,却听巷子外声如玉石,一句颇具防备的话砸入耳中。
  “什么人,敢躲在南清宫侧门。”
  遥遥一声,传进巷内,杨延昭登时警觉,凝神朝官道上望去,只见停下一辆垂着黄纱幔帐的马车,周遭拥簇数十者众,马车侧帘掀起,里边的男子,二十多岁的年纪,模样周正,眉间轻蹙,正朝杨延昭这边望来。
  卫王元佐。
  杨延昭见是他,匆忙上前施礼道“臣天波府杨延昭拜见卫王殿下。”
  “杨延昭”赵元佐打量了他一眼,遂笑道“原来是杨六将军,不知将军在这侧门做什么呢!”
  “呃”六郎微滞,赵元佐闪目瞧见他手内的东西,许是太过熟悉,上边又留有先帝的宝印,赵元佐瞧了几眼,便脱口道“这是,《平边策》。”
  “正是”杨延昭低眸答道,“六郎此行,正是来求此物。”
  “熙云这小丫头,本王当年求来一观,她是寸步不离的看着本王,当面就给我要了回去,怎么,如今竟借予了你。”赵元佐笑着说道,却见杨延昭深低着头,似带几分羞赧,继而试探道“杨将军若要求此物,该走正门才是,如何绕到了偏门。”
  “臣原是求物,本无意打扰王爷王妃,可巧,路至偏门遇见了郡主的贴身婢女出门采办,这才求其代为转交,只在侧门等待,郡主慷慨相赠,实令六郎惊喜不已。”
  “本王自小看着郡主长大,自知她对这份策论的珍视程度,既能舍得借予将军”赵元佐低头轻笑,低声道“将军于我御妹必然意义非凡,好好收着吧,本王先走了。”
  “殿下慢走。”杨延昭后退一步,抬手施礼。
  赵元佐点点头,遂吩咐小厮启程,不料方走至巷口转角处,一支飞箭,乱了前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