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永不陷落之城!(二)
————以下正文————
八月十五日,大清早,大梁府府正褚书礼带着几名城内的世族家主,一同巡视城头。
此时天色尚未大亮,但褚书礼依旧能清楚看到城墙上遍地的尸体,有联军士卒的尸体,亦有魏卒的尸体,堆积地简直没有立锥之地。
而在这些尸体当中,以大梁城南城门守将靳炬为首的守城士卒们,或裹着羊皮毯靠着墙垛小憩着,或三三两两背靠背歇息,鼾声颇重。
褚书礼与身后几名城内世族家主对视一眼,其中,有一位老者转身吩咐跟随他们前来的一队民夫道:“莫要惊醒将士们,将城墙上我方将士的遗骸抬下去,好生善后,至于联军的尸体……便剥除甲胄,直接推下城墙吧,到时候一把火烧个干净。”
“是。”一队民夫涌上城墙,有的搬起魏军士卒的遗体抬往城内,有的则剥除了楚国正军士卒身上的甲胄,随即直接将那具仅剩下褒衣的尸体往城下推。
什么?此举对死者不敬?
不,大梁城此刻可顾不上这些繁文缛节,毕竟城墙上的尸体实在是太多,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妥善料理这些尸体,在这种情况下,大梁城当然要优先照料己方那些英勇的儿郎。至于那些敌军的尸体,不客气地说,不将这些敌军士卒千刀万剐,就已经是大梁城的军民格外开恩了——你以为昨日那一场鏖战,大梁城究竟损失了多少英勇的儿郎?!
“嘭——”
一具被剥除了甲胄的楚国正军士卒的尸体,被推下了城墙,掉落在城下。
这声动静,惊地城墙上那些正在呼呼酣睡的魏卒们猛地睁开了眼睛,咋呼般喊道:“什么动静?敌军攻城?”
“什么?”
“都起来都起来!”
城墙上的魏卒纷纷被惊醒,见此,大梁府府正褚书礼与那几位各世族家主连忙宽慰,解释方才那几声动静的来历。
其中,就属魏将靳炬的反应最大,只见他猛地睁开眼睛,一脸狰狞地挥出了右手紧握的兵器,朝着一名正在搬运尸体的民夫的脖子上砍了下去,尽管半途看清了对方及时撤力,但也将那名民夫吓得满头是汗。
待回过神来后,那名民夫苦笑着对喘着粗气的靳炬说道:“靳将军,您吓死小的了。”
靳炬骂骂咧咧道:“老子才是被吓的那个……你等是要将这些尸体搬到城内去?”
那名民夫点点头说道:“暂且搬到城内安置,待家属认领……”
“若是无人认领呢?”靳炬问道。
因为他知道,昨日与他们禁卫军并肩作战的袍泽当中,也有不少人并无亲朋,甚至于有些人还是出身卫国的游侠,靳炬不希望这些英勇的健儿死后无人认领尸体,只能摆在停尸处腐烂。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若是无人认领遗骸,我大梁府会派人将这些忠烈之士的骨灰用瓦罐掩埋在城下,能查到名讳则为其在墙砖上铭刻名讳,查不到的,便铭刻「无名烈士」,日后每逢清明鬼节,我大梁府会专门在城墙下祭祀,祭奠这些贞烈之士。”
靳炬闻言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出声的竟是大梁府的府正褚书礼。
见此,他连忙挣扎着站起身,试图向这位大梁城内的最高官员行礼,不过却被褚书礼抢先按住了肩膀,生生又让靳炬又坐了下来。
倒并非是褚书礼这位文官的力气大过靳炬,只是因为靳炬在昨日艰难奋战过一日后,力气尚未恢复,整个人颇为虚弱罢了。
此时,褚书礼从旁边拉过一块滚石,垫坐在石头上,与靳炬继续着方才的话题。
“……按照我大魏的例行规矩,战死的士卒,应合甲而葬,视为尊重,但……城内的新军欠缺甲胄、兵器,希望靳将军与禁卫军的将士们,莫要因此而怨恨。”他歉意地说道。
的确,他魏国君主赵润当年为了提高魏国士卒的待遇以及士卒对国家、对朝廷的归属感,要求礼部在礼法中增添了几项:
其一,因国、因公英勇战死的魏卒,有权利保留他身上那套甲胄与兵器。并且,这套甲胄与兵器可以留给这名士卒的家眷作为纪念,否则,应合甲而葬(包括火葬),视为国家对这名英勇士卒的尊敬;若有人截取「葬甲」,私自易人、中饱私囊,立斩!
其二,凡千人将以上的魏卒,在牺牲时除了享有上一条的权益外,还应得到一面魏国的旗帜,用以包裹骨灰罐。
这两条被礼部官员添加到「礼法」中的款项,可视为魏国对牺牲将士的最高荣誉待遇的直观体现。
不过这一次,大梁城恐怕是做不到了,毕竟城内的百姓踊跃参军包围城池,以至于大梁城连诸国联军尸体上的甲胄都要剥除,分给城内的新兵,又怎么舍得放弃那些战死的禁卫军的甲胄呢?
可能是猜到了褚书礼心中的担忧,靳炬摇摇头说道:“不会有人为此心生怨恨,哪怕是这些牺牲的我禁卫军的弟兄们,靳某只求继承了我禁卫军甲胄的新卒,莫要辱没了他身上这套甲胄……”
“此事本官可以像将军保证。”褚书礼一脸严肃地说道。
此时,城下的民夫已陆续将酒水、饭菜送了上来,其中不乏有十来岁的稚童——这些年轻稚嫩的孩童,在看到城墙上遍地的尸骸后很是畏惧,小脸吓得惨白,但还是勇敢地、哆哆嗦嗦地将盛满食物的篮子提到城墙上的魏军士卒跟前,旋即就被那些魏卒笑呵呵地摸着脑袋,自夸「有胆量」、「好小子」之类的。
期间,亦有一名目测十二三的少年,提着篮子来到靳炬面前,在将食物递给靳炬后,眼巴巴地看着靳炬身上那套布满刀剑刮痕的甲胄,怯生生地问道:“将军,倘若您战死了,我能继承你的甲胄么?我会很勇敢地杀死敌人,保卫大梁。”
顿时间,城墙上为之失声,附近不少魏卒,无论是禁卫军士卒,还是协战的游侠、民兵之类,皆为之目瞪口呆。
旋即,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靳炬本人也给逗乐了,伸手摸了摸那名少年的脑袋,旋即又指指自己身上的甲胄,笑着说道:“小子,那你就要变得更加壮实、更加勇敢,靳某身上的这套甲胄,会留给最悍勇的士卒。”
“嗯!”小家伙一本正经地点着头:“这两日城内街上操练时,我也去了,不过那里的士卒嫌我年纪小,既不发给我兵器,也不允许我上城墙与敌军战斗……其实我很厉害的,附近几条街那几家的小子都不是我的对手。”
靳炬哈哈大笑。
笑着笑着,他感觉虚弱的身体中仿佛又充满了力气,甚至于有一种莫名的豪情充斥心间:就算我辈陆续战死,亦仍有继承人,除非大梁城内再无男儿,否则这座城池,将永不陷落!
而就在这时,一名魏卒沉闷的声音,打破了城墙上其乐融融的氛围:“敌军在城外集结了……”
顷刻间,城墙上的气氛顿时就冷僵了,那些仍在咀嚼食物的魏卒,明明此前还有说有笑,此刻纷纷安静下来,加快了咀嚼食物的速度。
“来的好早啊……”
靳炬站起身来,一边咀嚼着嘴里的肉馍,一边目视着城外联军的集结。
在旁,大梁府府正褚书礼叹了口气,黯然说道:“恐怕今日也会是与昨日一般的恶战……”
“但联军终究还是无法攻陷这座城池!既然昨日我大梁能击退他们,今日也一样可以!”
靳炬信誓旦旦地说道,也不知他的信心究竟来自何处。
然而,这不明所以的信心,却感染了城墙上的每一名军民。
而此时,靳炬这转身面向方才那名希望继承他身上甲胄的少年,轻笑着说道:“小子,我们约好了,倘若靳某在这场战事中战死,我便允许你继承我的甲胄,但在此之前,你们先下城吧——接下来,是我辈的时间。”
从旁,褚书礼亦招呼城墙上的非战斗人员:“速速将尸体搬运下城,莫要在城上耽搁。”
片刻之后,城墙上的尸体被肃清,但凡是大梁方的士卒遗骸,皆被运往城内,而联军一方的尸体,则纷纷被推到城下,这使得原本横尸遍地的城墙,一下子又变得宽敞起来,只留下一地暗红的血迹。
只见在这座仿佛通体赤红的城池上,以靳炬为首的禁卫军士卒,包括协战的游侠、卫人,皆手持兵器笔直地站在城墙上,或咀嚼着食物,或大口灌着酒水,神色漠然地看着城外陆续集结的诸国联军。
一万敌军……
两万敌军……
五万敌军……
很快地,城外远处的诸国联军,便聚集到了一个近乎让人绝望的人数,但大梁城上魏卒们的神色,却依旧淡漠,不为所动。
可能是在经历了昨日那般的恶战后,魏卒们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们此刻心中唯有一个执念:大梁,不容有失!
“呜呜——”
“呜呜——”
城外的诸国联军中,响起了一阵号角,意味着今日的攻城战,由此开启。
见此,靳炬咕嘟咕嘟灌下一大碗烈酒,旋即啪地一声手中的碗摔碎在地,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目,恶狠狠地吼道:“弟兄们,准备干他娘的!”
“喔!”
城墙上的魏卒们齐声应和。
与此同时,在城外的楚军本阵,楚国上将项末皱着眉头注视着远处的大梁城,耳畔依稀能够听到大梁城墙上魏卒那士气如虹的呐喊。
“呼——”
项末长长吐了口气。
想他项末戎马半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战事,但从来没有一座城池,让他感到如此艰难。
他不得不承认,他一百五十万诸国联军,势如破竹地攻陷魏国的宋郡、颍水郡,本该是顺风顺水,却不曾想,却在大梁,被大梁城内的军民硬生生掐断了气势。
若最终仍不能攻下这座城池,待等魏王赵润率领援军赶至,怕是……
一想到那糟糕的结果,项末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将那个不好的估测抛之脑后。
“必须攻陷大梁……”
目视着眼前那座可敬的魏国旧日王都,项末暗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