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善后 二
————以下正文————
的确,对于如何安置平暘军,赵弘润这些日子可谓是想了又想。
按理来说,这支全然由楚人组成的军队,理当在战后撤销,将军中士卒打散,安插到那些前往魏国的楚国平民当中去。
但是这样的安排,在赵弘润看来未免有些太可惜了,毕竟再怎么说,平暘军那也是原熊琥军与原熊拓军士卒组成,那都是经历过战场阵仗磨练的士卒,不管战斗力怎样,他们的意志力,显然要比魏国一些地方上从未踏足过战场的卫戎军好得多,加以训练,俨然便是一支正规军。
贸贸然将其撤销打散,这未免也太可惜了。
但反过来说,倘若想保留这支军队,驻军的位置,又是一个难题。
然而碰巧的是,眼下大魏就有一座空城,一座决不能轻易放弃的空座,商水!
从地理位置来看,商水城非但是颍水水运的重要枢纽之一,它的东面,沿着颍水再往下游,便恰恰就是平舆君熊琥的封邑的一部分,陈县、项城二地。
因此,商水县必须驻扎重兵。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赵弘润留平暘军驻扎在商水,也是为了预留退路。
什么退路?
与暘城君熊拓私下合作交易的退路!
记得前一阵子,暘城君熊拓已私下对赵弘润言及过交易一事。尽管当时熊拓并没有细说,但这种交易其实很容易猜,无非就是赵弘润给熊拓粮食、军备。而熊拓则以更多的楚国特产作为报酬。
虽然当时赵弘润并没有一口答应,但是在心底。他显然还是趋向于暗中支持熊拓比较多,毕竟眼下熊拓经历一场打败,此人在楚国内即将失势。而一旦熊拓失势,此消彼长之下,固陵君熊吾与溧阳君熊盛便会得势。
熊吾还好说,毕竟无论是熊拓还是屈塍、晏墨等人,都觉得熊吾只是一个有着熊氏一族崇高贵族地位的草包而已,问题在于溧阳君熊盛。
与其让溧阳君熊盛在楚国一方势大。不如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叫熊拓与熊盛两虎夺食,这才是对魏国最有利的局面。
而若是要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那么,赵弘润就必须掌握商水县。
因为只有掌握了商水县,赵弘润才有种种借以掩人耳目的理由,名义上是将大批物资运往商水,实则是沿着颍水继续往下游,径直运往平舆君熊琥所掌控的陈县或项城。
反过来说,若是负责治理商水县的官员并非赵弘润的心腹。那么,这种决不可传扬的私下交易,或有可能被人察觉。被当成把柄利用。
出于这种考虑,因此赵弘润打算将商水县打造成一座军事边防重城,并且只让平暘军士卒以及这些士卒们的家眷居住。
似这样的安排有种种好处:其一可以避免魏人、楚人混居,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纷争;其二可以保留平暘军,并加以妥善安置;其三,商水县的重兵,可以有效地遏制平舆君熊琥以及暘城君熊拓,虽然似眼下的情况,那对堂兄弟应该不至于再对魏国起兵;至于其四。那就是方便赵弘润日后与暘城君熊拓的私下贸易。
想来想去,唯一存在顾虑的。也就只有平暘军的忠诚问题了,比如。这支军队会不会再次被楚国策反。
但是即便如此,赵弘润亦不打算因噎废食:因为认为平暘军日后或有被楚国策反的可能,故而今朝将其撤销打散。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似屈塍、晏墨等人,皆是相当出色的将领,倘若他魏国始终只是抱着偏安一隅的念头,那么,平暘军没有存在的必要。
他魏国就守着国内那几支人数不多的军队,干等其他国家的军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最终被其余国家灭掉好了。
而倘若他魏国有雄心要在这各国鼎力的乱世中称王称霸,甚至是一统整个天下,那么,就要尽可能地扩编国内的军队,终归以弱胜强只是颇为罕见的个例而已。
再者,使平暘军驻扎在商水县,也好比是一个类同千金买马骨的讯号,能够让天下人明白,无论是哪国的人,哪怕是楚国这个魏国曾经的敌国出身的人,只要投奔魏国,忠心于魏国,那么,亦能得到重用。
相信如此一来,天下间各国内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才,将会陆续投奔魏国,而这些人才,亦将会促使整个魏国变得愈加强大。
总之一句话,倘若魏国当真有问鼎天下的宏图大志,那么,就势必要有能容纳他国人士的胸襟,哪怕是楚人。
当然了,为了谨慎对待,赵弘润还是打算将平暘军拆分一下:商水县屯兵两万,守将为谷粱崴、巫马焦、伍忌,更改番号为商水军;而屈塍、晏墨麾下,则保留三万军队,屯扎于赵弘润原来的鄢水大营,更改番号为鄢水军。
赵弘润知道屈塍与谷粱崴对彼此不满,因此作出这种安排,也是为了相互制约。
而总得来说,在商水、鄢水一带留在这五万军队,也可以有效地遏制楚国的军队,以免像暘城君熊拓那样绕过汾陉塞而直接攻打西平、商水乃至大魏腹地的事再次发生。
次日,在将商水交付给谷粱崴后,赵弘润便又立马离开了这座城池,带着屈塍、晏墨以及其麾下三万平暘军,或者应该称之为新鄢水军,前往了鄢水大营。
而此时。那二十几万从召陵城迁移的楚国平民,也陆陆续续抵达了鄢陵。
如今的鄢陵,也是一座空城。毕竟赵弘润曾经为了设计平舆君熊琥,曾自己放火将城郭给烧了。将城内的百姓迁往了安陵。
但反过来说,若是将这片土地荒弃,也诚为可惜,毕竟鄢陵位靠鄢水,而一般位靠河流的城县,稍加发展都能成为一座殷富的城县,赵弘润并不希望这里荒废掉。
因此,在户部对三川之地的开发工作尚未部署完毕之前。赵弘润决定将那二十几万楚国平民安置在鄢陵、长平两地,再加上商水县,这三座城池,已足够从楚国迁到魏国的民众居住。
至于护援的驻军,相信两万商水军外加三万鄢水军,已足以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定。
当赵弘润的指使下达以后,那二十几万楚国平民都很庆幸,毕竟长途跋涉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们自然希望能尽快得到一片能够长久定居下来的土地。
虽然说鄢陵城曾被大火焚烧殆尽,几乎只留下四面的城墙与城内的废墟。但即便如此,这二十几万楚国平民仍旧十分满意,毕竟这里临近山丘、临近水源。还有大片等待耕种的田地,他们已不再奢求更多。
于是乎,那二十几万楚国民众中的妇孺老幼陆续开始在城内收拾废墟残局,而其中男丁,外加屈塍麾下的三万鄢水军,则于附近砍伐林木,运往城内,帮忙建造民居,近三十万人。风风火火地投入了鄢陵城的再建设工作。
“殿下改变主意,是担心这些人支持不到迁移至三川之地?”
时浚水营的大将军百里跋望着鄢陵城的再建设工程。对赵弘润问道。
事实上,百里跋对此也有些顾虑。毕竟虽然说眼下开春之际天气转暖,但终归三川之地路途遥远,若是强行要将这些楚民迁往该处,势必会有许多人因为劳累等因素倒在途中,似这般考虑,鄢陵的确是一个绝佳的安置之所。
问题在于……
“不知殿下是否注意到,这二十几万楚国民众,以妇孺老幼居多?”百里跋小声地对赵弘润言道。
是的,先前由于平舆君熊琥以及暘城君熊拓一口气征募了十六万大军用于进攻魏国的关系,如今这二十几万楚国民众中,十三岁至三十五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壮男子相对较少,更多的则是像伍忌那样的家庭:寡居的女子带着年幼的儿女,上面还有逐渐老迈的老人,七口人至九口人为一户的平民中,十三岁以上的男丁恐怕就只占到其中一二,甚至于不乏尽是妇孺老幼的。
“慢慢来吧。”赵弘润伸手挠了挠额头,安慰彼此道:“只要十年,这里的人口应该就相当可观了。”
“十年啊……”百里跋思忖着点了点头。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十年并不算是如何漫长的时间,待等十年之后,眼前那些年幼的男童、女婴长大成人,到时候,鄢陵势必能发展成一座人口众多而且富饶的城池。
当然,期间要考虑的事也非常众多,比如,召陵、睢阳、西华等地的魏人势必会因为这场战争而仇视鄢陵、长平一带的楚人,如何化解两者间的恩怨、矛盾,将会是日后朝廷户部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城池的抚恤、物资援助以及税收减免等等事宜,相信今年的朝廷户部,会忙得不可开交。
“对了,殿下,大梁那边已传来消息,询问我军何时凯旋回归大梁,说是务必要提前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百里跋脸上满是意有所指的笑容。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试探道:“大将军的意思是……”
“相信殿下亦猜到了。”
百里跋笑呵呵说道。
他已忍不住开始幻想,当身边这位肃王殿下率军回归大梁时,魏天子、朝廷百官甚至是半个大梁城内军民皆出城恭迎的那等规模庞大的接风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