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话剧大赛正式开始
北京人艺术首都剧院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有名戏剧大师曹禺是首任院长。剧院受到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的精心培育,并拥有舒绣文、于是之、英若诚等一批艺术家,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重视从中外各种戏剧流派特别是中国戏曲传统中吸取营养,形成了真实、深刻、质朴、含蓄及人物形象鲜明、生活气息浓郁、舞台形象和谐统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艺风格。
主要剧目有《蔡文姬》、《关汉卿》、《茶馆》、《雷雨》、《丹心谱》、《小井胡同》、《推销员之死》等,其中《茶馆》曾在欧、亚、美不少国家演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而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心目中的圣地,目光中透漏的些许的期待与敬仰之情参观者北京人艺的剧院的各个房间,很快同学们就被走廊处的上面彰显着荣誉的照片墙所吸引!
照片墙上,贴满着一个个近几十年来,在这座舞台上面曾经乃至现在叱咤风云的艺术家。
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舒绣文、于是之、濮存昕、徐帆、陈小艺、梁冠华、杨立新、何冰、冯远征、吴刚等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和经典的剧照,让同学们心中神往不已。
同学们都在想演员当如是也!其中林阳的内心中的感慨最深,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一批为戏剧舞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才让中国的话剧响彻中外!经久不衰!
当同学们跟随崔老师来到舞台上面之时,开始进行排演的时候,令林阳等人感到无比的失望,舞台上只有不算是太明亮的灯光和空无一人的舞台和上面堆积着道具景片,还有底下没有一人的观众席。
最主要的是进行排演前,崔老师告知因为是排演人数众多的关系,他们最多只能在这个舞台上面有三次熟悉这个舞台机会,这点无疑对他们的考验是巨大的,因为舞台上面的熟悉感,对于他们的演出的好坏能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而且据透漏这还是因为他们是全国三大知名院校的原因,如果只是一所普通的艺术院校,只有一次熟练这个舞台机会。
虽然林阳等人对《爱尔纳·突击》这个话剧虽然已经排练了无数次,但因为对于这个舞台并不怎么熟练的原因,第一遍排演的时候还是错误频出,弄的林阳等人,都想要停下来歇息一会再继续排演,但是嘴中的话语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崔老师严厉目光瞪回继续排演起来!
第一遍的排演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本身的实力发挥出来只有不到四五成,在歇息了一会后,林阳等人就进行了第二遍的排演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有了第一次排演的经验的缘故,第二遍的排演竟然要比第一遍排演好出了许多!本身的实力发挥了能有六七成,林阳等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再一次的歇息一会,就开始了第三遍的排演起来!而这第三遍排演的时候,林阳等人已经能把全部的实力发挥出来!
当第三遍排演结束,也就意味着熟悉舞台的机会已经用完,林阳等人只能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个舞台!排演并不算是失败也不能算是成功,只能说是发挥出来应有的实力而已,当想想明天还有一些实力超群的对手的时候,让林阳等人对明天的话剧大赛的心情也越发的沉重了起来。
崔老师对于林阳等人的状态自然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说什么开解的话语。因为她当初也经历过,别人怎么劝都没有用,只能让自己的心态慢慢调整过来。但是为了放松同学们,崔老师也是尽心尽力了,在说出一些鼓励的话语后,请大家上饭店好好的吃了一顿,又在饭桌说了几个他们那时候的趣事后,让同学们大吐了一次排练时候的苦水!
崔老师的方法无疑是有用的,第二天话剧大赛的开始前夕,同学们的精神状态果然好了很多,一个个的都是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早上八点整,林阳等人准时来到北京人艺——首都剧院。
在门口红色的横幅迎风飘扬,远远地就能看到上面“全国大学生展评活动——全国大学生话剧大赛”的一排大字。
停车场与入口处早已经没有了昨天的冷冷清清变得拥堵不堪,别说观众席早已经座无虚席,就连里面设有戏剧书店、艺术家画廊及戏剧咖啡厅都是人满为患!这点也让所有同学们感到这次话剧大赛的隆重和盛大。
而这个话剧大赛的场地一般情况下作为高级演出场所,一般人很少有那个实力和财力还有空闲时间买票观看,而这个“全国大学生话剧大赛”因为有很多学生参加的缘故,所以有很多学生家长们有机会来这里参观。
剧场大厅古典华贵,气势恢宏,并以造型多异的灯饰装点着舒雅的环境,让上下两层前来观看的927名的各界人士极为享受和喜欢这个气氛。
这时候主持人已经上台了,宣布这次全国话剧大赛的规则,以及参赛院校。
而这时候在后台,全国各地的参赛的学生们已经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整理着每一样的自身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因为每一名来参赛的团队都知道,这是一场龙争虎斗的较量,事关个人荣辱与学校底蕴的比拼,所以每一个团队不知不觉的陷入亢奋状态。
大家来都是抱着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在这场话剧大赛中取得一个好的名次,争取日后无论是进入真正的娱乐圈还是毕业后进入各大剧团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履历。
如果在这场话剧大赛里面未能拔到头筹,那么不好意思日后进入娱乐圈或者各大剧团,困难将会成倍的增加,特别是对那些不算是太过出名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三大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有在毕业后泯然众人的情况,更何况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