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趁火打劫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样想的。
首先因为以往的一点成绩,我们联合会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志,骄傲了,飘飘然了。所以不能真正地从实际出发,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而是随随便便拍一拍脑袋,就做出了决定。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当初做出这个作战部署的时候,是多么的草率!
我们只是因为过去的一些胜利,就盲目的乐观,以为只要我们一佯攻,就一定能调动敌人,敌人就一定会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前来增援,就一定会中我们的埋伏——好像敌人是归我们指挥的,必须服从我们的命令一样。而对于出现了意外的情况该怎么办,我们竟然没有在事先做好各种应变的预案。事到临头,仓促应变,这样不失败才怪呢。
我们的这种错误是因为偶然的原因才犯下的吗?不是的,偶然的错误是有的,比如说走路不小心摔了跤,那可能是偶然的。但是这样的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的事情上出这么多的错,这就绝不可能是偶然,这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作风出了问题!
我们骄傲了,骄傲了就容易自大,就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我们就像《伊索寓言》中的那只青蛙,以为鼓起肚子来,就能比牛大了。骄傲了就肯定会看不起别人,就无法客观地评判别人。所以我们对于英国人的预计几乎没有正确的地方。骄傲了还会懒惰,会不动脑子。所以我们竟然连应变的预案都没有。
所以,这次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思想上,作风上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作风,这样的失败,就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都要时时警惕,都要不断地整顿我们的作风,这才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同志们,虽然我们遭到了又一次的挫败,但是我们对于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是不可动摇的。同志们,想想我们当初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总的来说,不是还要好很多吗?再看看我们的敌人,相比以前,他们的力量的衰退难道还不明显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拉塞尔在第一次进攻阿斯隆作战总结会上的讲话》
在英国人那边,这时候当然是一片欢乐。这次胜利虽然没能全歼“爱尔兰叛匪”的主力,但是这已经是“平叛作战”以来,最大的胜利。英国的报纸上自然对此大加宣扬,诺福克总督更是因此获得了骑士大十字勋章。大家都纷纷向他祝贺,并预祝他能迅速地剿灭叛匪。
但是诺福克公爵对此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悦,他在私下里向自己的朋友表示,爱尔兰的局面依旧严峻。他甚至以身体不适为理由,希望英国政府能批准他退休,并派人来接替他的位置——如果不趁着剿匪获胜的机会赶紧忽悠一个急着摘桃子的傻瓜来当替死鬼,以后再要找替身就难了。
但是,英国政府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他的要求。别看报纸上把这次胜利吹得天花乱坠的,但是那些有门路的人都知道,爱尔兰叛匪的主力还在,这个桃子不好摘。所以庆祝归庆祝,发勋章归发勋章,想找人顶缸,呵呵……
不过很快英国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在北美又出事了。
自从法国人搞起了路易斯安纳开发以来,美国向西扩张的道路就几乎完全被法国人阻断了。因为路易斯安纳北部和美国的分界线并不清晰,所以这些年中,法国人和美国人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不少的摩擦。一开始这里是美国人和“法兰西海外公民”们打,接着是美国人和印第安人打,然后是“法兰西海外公民”和美国人打,再然后是美国人和印第安人打,“法兰西海外公民”和印第安人打,到最后,就是法国人支持的印第安人,和美国人支持的印第安人打。
小打小闹虽然多,但是美国人和法国之间还算是基本和平。美国人也知道,有路易斯安纳挡在那里,西进的成功率非常低。所以美国人便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他们北方的邻居——加拿大。
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为了夺取加拿大地区,在1812年,趁着英国的力量被法国牵制,向英国宣战,并试图夺取加拿大。当然,这一战略目标没能实现,倒是总统府被人一把火烧了。不过最后,美国人还是宣布,他们赢得了战争。然而奇怪的是,英国人也认为自己赢得了战争。在战争这种典型的零和游戏中,居然出现了参战双方都是胜利者的故事。
在这个时空里,美国人西进的道路被法国人堵死了,但是美国人并没有信心和法国人大战一场。而此时英国和法国似乎又要干架了,英国国内爱尔兰人又闹起来了,美国人立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这时候还不去灭了加拿大,难道还等着法国人彻底打垮了英国佬,然后大家一起拿加拿大吗?
于是美国佬就找了个借口,说兔子居然不戴帽子,啊不对,是说英国人和印第安人勾结,袭击美国人。然后就向英国人宣战了。
要说英国人勾结印第安人袭击美国人,这事情还真不冤枉英国人,他们的确干了这样的事。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只针对美国,“法兰西海外公民”也是袭击目标。但是,美国人也一样勾结印第安人去袭击加拿大和“法兰西海外公民”。然后“法兰西海外公民”也勾结印第安人去袭击加拿大人和美国人。
当大家势均力敌的时候,这都是小问题,但是在英国人被法国人牵制住了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所以美国人就以此为借口,向英国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