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二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跟着李战就在竹纸上看到三个字玉扣纸。
“玉扣纸!”李战笑着将竹纸上的三个字给念了出来。
看着李战,李世民笑道:“怎么样这是朕给你们带来最好竹纸起的名字,玉扣还喜欢吗?”
“很喜欢!”李战笑道:“以后竹山最好的竹纸就叫玉扣纸,这种玉扣纸质地良好,具有光滑柔韧,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卫生无毒,清晰透度,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蛀蚀等特色。
是绝佳的书画用纸。
并且陛下,玉扣纸最好的还是印书,我敢保证,玉扣纸印出的书,百年不坏!”
李世民笑着看向王大力问道:“大力玉扣纸一年可以制造多少出来?”
“回陛下来的时候,我们的造纸大师傅和我说了,如果可以将全国的毛竹都给我们,我们可以一年制造出100万斤的玉扣纸。”
“100万斤的玉扣纸!”瞬间,李世民的嘴角笑了起来:“那简直就是太好了!”
李战看着开心大笑的李世民道:“陛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将纸的价格给压下来,这样制作书籍的价格也就降了下来。
儿哦是臣还有一个活字印刷术,可以大大的节约印刷书籍的成本。”
“战儿不要隐瞒了,你是朕的长子,是大唐的长殿下,告诉大力也无防!”李世民呵呵一笑。
“啊!”王大力看着李战一个惊骇,跟着连忙的跪向李战道:“王大力拜见长殿下。”
李战连忙扶了一下王大力道:“大力叔不是李战瞒你,只是那个时候,我李战还没有和父皇相认,抱歉了。”
“大力不敢,大力只有欣喜,那有怪罪,要是大力回去告诉汤大哥,我想汤大哥一定也会欢喜不已的。”王大力连忙道。
李战道:“只能告诉汤庄主一人,我的身份还要瞒一段时间!”
“战儿!”李世民道:“你说的活字印刷术,能不能快点弄出来,我怕你在长安的时间不多了,高昌蠢蠢欲动,那位高昌王不打是不行了。”
一听到这话,只听王大力吼道:“陛下,玄甲军时刻准备!”
“好!”王大力的话语,真的是让李世民开心不已。
一边的李战也是笑道:“父皇,玄甲军不愧是我大唐第一强军,不过,请父皇放心,大唐虎贲军,鳩虎军,爷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此次高昌之战,必胜。”
“战儿,等你高昌大胜之日,就是朕将你身份公布天下之时。”李世民开心不已。
“谢父皇!”李战躬身。
跟着就听李世民道:“战儿活字印刷术要快呀。”
李战笑道:“请父皇放心,十日之内,不过,我要将作监为我所用。”
“从此时开始,将作监只为你服务,朕的旨意马上就下。”李世民毫不犹豫。
李战哈哈一笑道:“多谢父皇!”
大概是下午,将作监中,太子李承乾陪在李战的身边,王大力被李战请去清风楼玩去了,人家千里迢迢的送竹纸来,应该要好好的玩一下了。
至于李战,就要开始研究活字印刷了。
首先现在是贞观年间,要知道唐朝的贞观年间印刷术是真的不行,现在大唐连雕版印刷都没有发明出来,一直要到唐朝的中后期,才会出现雕版印刷。
有人会问了,那现在唐朝怎么有书籍。
书佣不知道大家听到过没有,所谓书佣,顾名思义,就是在当时负责抄书工作的人,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抄写员或者打字员。
这样的职业在古代诞生很早,地位也一直不高,名字也发生过多次变化。
最早的时候,它曾叫过“书人”、“书手”、“书工”,最后才叫“书佣”,只是不管名字怎么变,身份和工作内容一直没变:抄书。
把那些珍藏的典籍,一本一本抄录下来,装订成册,流传于世,给越来越多需要它的人去看。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几千年前祖先的历史,传承伟大的华夏文明,他们是背后的无名英雄。
这个工作很苦,每天就是伏在案子上,一笔一划地抄书,而且绝不能潦草,每一笔都要写得方方正正,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既要字写的好,又要有耐心。
抄错一个字,整本书就毁了。
更重要的是,在那年头,做这种活的,确实不是普通人,有这种本事的,有多少人愿意凭这个工作混饭吃?至少贵族子弟,儒家学子,大多数都是不屑去做的。
愿意凭这个混饭吃的,大多数又没有这个本事,没文化的,或者是粗通点文墨的都不行,文化不错但是字写得烂的同样不行。所以古代做这个工作的,基本是这样几类人:一是贫寒的书生,二是破落贵族子弟,甚至还有犯罪服役的囚犯。
从汉朝开始,一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随着11世纪的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成熟,就不用书佣抄书了。
虽然说唐朝中后期,这个雕版印刷业的形成但是一刻就是整版,这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实在是太浪费太麻烦了,所以大唐的时候,印刷品主要集中在一些都会区和发达的商业中心,但这些地方的印刷品主要是关于佛经、历书等的书籍,而且印刷的作品极为有限,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推动作用不大。
活字印刷术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不过,李战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这个木活字其实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省钱的,而木活字可不是毕昇发明的,创制了木活字的男人叫王祯。
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
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
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
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
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
随后明、清两代,木活字普遍流行,各省的祠堂,常用木活字排印家谱、宗谱。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京城发行的朝廷“邸报”,也改用木活字排印。
李战直接将自己从大百科全书上抄下来一本王祯的《活字本方志》丢给了将作监大匠,那位大匠看了看后一个躬身道:“十天!”
李战露出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