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杨家村
杨氏也没难过多久,毕竟都十年了。该淡的也淡了。看向霍二淮:“他爹,要不要回霍家坝买宅基地?”
赘婿的身份被世人看不起。杨氏不想他心有遗憾。
霍二淮沉默,杨福嘟了嘴,小声嘀咕:“霍家那些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说什么呢!”杨氏喝住他。
杨福嘴角抿了抿,止了话头。
但霍惜听得出来,杨福是不想霍二淮去霍家坝安家的。他如今还小,还得当个拖油瓶,跟着去霍家坝。
霍二淮叹了口气:“去杨家村见了村正再说吧。”
杨氏便点头应了。
等霍二淮去了船尾摇船,杨氏去了船头处理小螃蟹,杨福拉着霍惜小声嘀咕。
如今霍惜和霍念是他真正的外甥了,杨福有一肚子的话想跟她说。
“霍家没一个好的,姐夫一有点钱就想来打秋风。都是只认钱的人,要不当初也不会让姐夫入赘我家。卖儿子得了一大笔钱呢。每年姐夫回霍家坝还被刮一层皮。”
“所以你不想我们在霍家坝生活?”
杨福点头:“嗯,霍家人多事也多。”
霍惜表示了解,又一想,“当初我不知情,和念儿才跟着爹的姓。为什么这次落籍,娘不说给我们改名姓杨?”
“杨家有我了啊。我姐之前生的那几个也是跟姐夫姓霍的。”
霍惜了解。
说话间,小船摇摇晃晃的,到了江宁县的杨家村。
杨家村临着秦淮河外河支流,听说村里也有不少渔船,但多数人家只白天在河里江里捕捞些鱼虾卖钱,晚上还是回村里住的。
霍二淮把船划向杨家村停船的渡口,把船绳拴在拴船石上,扶着一家人下了船。
一路进了村,不相识的盯着他们好奇的看,有相识的远远打招呼:“是进喜家的大丫啊。怎么回村了?”
杨氏抱着霍念,笑着跟村人打招呼,不时与村人寒暄两句。
走走停停的,一路从村子里穿过,到了村子正中的村正家,也是杨氏一族族长家。
族长杨光奎,愣神地看着桌上的糕饼点心,一条大肉,两坛黄酒。
进喜家的大丫头带着她弟弟出村讨生活,好久没回了,这怎么忽然回来了?还送了这么多礼?
朝她和杨福看去,又打量跟在她身边的人。
“杨福都这么大了?”
“族长爷爷好。”
“哎,好好。”杨光奎欣慰地看了杨福一眼。虽然黑,干瘦,但瞧着精神,看来是养成了,不然进喜家真绝户了。
看向杨氏:“春樱啊,你此次回村,可是有事啊?”
杨氏便把来意跟杨光奎禀报了一遍。
“这俩个孩子,都是你家的?”杨光奎目光锐利,看向霍惜和霍二淮怀里的小子。
这两个孩子养得真好,白嫩精致,这,看着和春樱,霍二淮都不像啊。不应该长得跟杨福那样?
杨氏见族长打量两个孩子,忙上前哭惨:“这十年间我怀了好几胎,只活了这两个。族长不知,我夫妻二人有多怕这两个孩子也养不活,平时都精米细面,小心养着,等闲也不让孩子出船舱。”
杨光奎点头,女娃是该娇养着。就是娇养得都不像渔家女儿了。
又听杨氏说道:“我这小的,才百多天,是个男娃,我和他爹就指着他将来顶门立户了。怕养不活,就想着回村里买一两亩宅基地,在村里盖间屋子,带他们回村里来住。”
“你们是想上岸生活了?”十年都不曾有这个念头,怎的忽然就有了?
杨光奎看向霍二淮怀里,眼睛轱辘好奇打量的小子。是了,这孩子瞧着就活泼,长得也讨喜,要是养不活,春樱和她的赘婿怕是要哭死。
朝霍念伸出手想摸摸他,霍念却笑眯眯地伸出小手抓住他的手指,朝他哦哦的,好像在打招呼。
杨光奎很是高兴,逗弄了一会。
点头:“你们有这个想法,很好。孩子还小,是经不起江上风吹浪打。”
见族长同意,杨氏心头一喜。
“只是这个宅基地,你们也知道,咱村离京师近,田价地价比别处贵。”族长看了杨氏和霍二淮一眼,不知道掏不掏得出钱。
霍惜见族长家的女人在打量他们,又见杨氏就要开口,拉了她一把:“娘,弟弟饿了,你给他喂喂奶。”
杨氏一愣,看了霍惜一眼:“哦,好。”接过霍念,在族长儿媳的带领下,到了一避人处给霍念喂奶。
霍惜看向霍二淮,霍二淮就说道:“这些年想着要上岸生活,省吃俭用,倒是攒了几两银子。”
族长点头,看了霍惜一眼,也没多说。
只道:“现在新朝初立,很多人涌入京师,咱这边的地价也跟着涨了。现在宅基地一亩要三两半银子,良田一亩十二两。你们也不要嫌贵,现在京师好些人想买庄子,都寻摸到咱这一片来了。”
霍惜啧舌。娘不是说宅基地只要三两吗?
霍二淮也牙酸。回过神,点头:“那我家买两亩宅基地。杨福没过几年也大了,得留出他建房的地方。”
族长听他为杨福打算,心里安慰。也不多做寒暄,便起身要带他们去选宅基地。
杨氏喂好霍念,也抱着他跟着。
一家人走在村里,得了消息的村人都跟过来看热闹。
听说是杨进喜家的大丫头带着弟弟回村,要买宅基地建屋,还要买田,很多人感慨她发达了。
一家人跟着族长在村里挑宅基地。村里好的地方都被人挑了,家家户户儿孙长大,分户分家,都要盖房,宅基地都要往村子很外围去寻。
寻了一圈,杨氏都不满意。
之前她家就在村子正中,地方大,青砖瓦房,如今被族老买了去,也不可能赎买回来。没想到再想住,得住到村子外围来了。
杨氏皱着眉头。霍二淮和杨福跟着后面也没说话。霍惜则一路走走看看。
要她说,住外围挺好,离人群远,清静,没太多是非。选个离渡口近的地方,更方便他们出门。
一家人刚在一处荒坡上看着,远远几个妇人相携过来,一路:“春樱,春樱”叫着朝他们疾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