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离
没想到这柳稼轩委实不识趣,临了临了,还要自取其辱,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竟然还会问出这等愚蠢的问题,陆沉不介意再同他掰扯掰扯,冷哼一声道:“陆某本以为厚颜无耻者,天底下恐怕已无人能出我陆家那几位长辈之左右,可自见到柳伯父后,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又遭讥讽谩骂,柳稼轩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柳青尘怒道:“你有话就直说,休要出言不逊!”
“更难听的我还没说呢。”陆沉不屑道:“你柳家在晏阳确实是名门望族,可还远远够不着侯府的门槛,当初若非是宗族耆老做主,就你柳家这等小户人家,也配与侯府联姻?而今侯府烟消云散,陆某孑然一身,你们柳家便急于撇清干系,说你柳家嫌贫爱富,陆某已经是收敛了。”
柳稼轩羞得老脸都快要成猴屁股了。
柳青尘愤怒已极,可陆沉说的都是实情,饶是他再想维护柳家清誉,也实在是无言以对,没法反驳。
就在这时,厅堂后门外,忽然传进来一个女人的急怒声音道:“不许你如此污蔑我柳家!”
声音一落,紧跟着便跑进来一位妙龄女子,正是柳家大小姐,也就是陆沉自重生以来,便一直未曾谋面的二娘子柳月莹!
柳稼轩正愁不知道老脸往哪搁呢,见女儿终于出来,顿时大喜失色,连忙将和离书捧到柳月莹的年前,急促道:“月莹,这是和离书……”
岂料柳月莹竟是无视他,径直走向陆沉,盯着陆沉怒气冲冲道:“陆沉,你今日来我家,是想撒野吗!”
陆沉深知这柳月莹性情泼辣,当初在侯府时,就连定远侯老兄那混账亦是不敢招惹,自己眼下将她一家子数落个遍,她听到岂能不暴跳如雷,上来兴师问罪?
懒得同这女流之辈一般见识,陆沉越过她,看向柳稼轩,笑道:“柳伯父,这和离书,你们是签,还是不签?若是不想签,陆某转身就走,绝不勉强。”
柳稼轩忙道:“签,哪能不签。”
急忙走到柳月莹身边,招呼下人拿来笔墨,对柳月莹道:“莹儿,莫要意气用事,快将这份和离书签了吧。”
柳月莹只作不闻,目光依旧死死盯在陆沉身上,说道:“收回你方才的话,我绝不允许你侮辱我父亲,侮辱我们柳家!”
陆沉淡然道:“你们柳家敢做,难道还怕我说么。”
柳月莹怒极,竟是扬起素手,就要扇陆沉的耳光。
孙不三见状顿时大怒,旋即便要拔剑。
老孙可不懂得什么叫做怜香惜玉,他只知道谁敢冒犯伤害到陆沉,杀无赦!
他若是真的出手,就算不要了柳月莹的小命,柳月莹的胳膊也是肯定保不住了。
好在陆沉提前握住了柳月莹的手腕,避免惨剧发生。
孙不三已然拔出半截的剑,又缓缓插了回去。
手腕被陆沉握得生疼,柳月莹急怒道:“你放开我!”
陆沉无动于衷,冷然道:“在侯府时你虽骄横,但还算守规矩,没想到如今竟敢对我动起手来了,莫非是以为我如今没了爵位,这张脸就变得不值钱了,随你随便打吗!”
柳月莹气急攻心,不管不顾,可柳稼轩却是看见了,方才那一瞬间,孙不三已然要拔剑,不由心惊胆颤,生怕血溅五步的惨剧发生,急忙对陆沉道:“陆沉啊,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你大人有大量,就莫要与月莹一般见识了。”
陆沉本来就懒得与柳月莹纠缠,冷冷一哼,握着柳月莹手腕的手缓缓松开,看着她漠然道:“原以为你是没脸出来见我,结果你竟还理直气壮,难听的话我就不对你这一介女流之辈说了,将和离书签了,咱们再无干系,若是再磨磨蹭蹭,我扭头就走,让你从此生为寡妇,死也入不了我陆家祠堂,能不能听懂!”
说到最后,几乎是声色俱厉。
柳月莹脸色一白,似乎是被吓到了,也是固执,冲陆沉咬牙道:“你凭什么那般说我柳家,说我父亲!”
原想着柳月莹毕竟是一介女流之辈,有些难听的话陆沉并不想说出口,可没曾想她竟还得寸进尺了,而且貌似还挺有理,陆沉也懒得再给她留脸面,寒声道:“别以为我说的只是你爹,如果不是你弃夫离去,不守妇道,你爹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又岂会被我说的颜面无存,如果不是怕你跟着我吃苦受累,他又岂会在我面前低声下气。”
柳月莹眼中霎时泛起泪光,胸脯剧烈起伏,显然气极,可又一时无言可辩。
柳稼轩叹道:“莹儿,你就快签了吧。”
柳月莹愤怒注视陆沉良久,猛的狠狠一跺莲足,从下人手中将笔夺过,在和离书上签下姓名,然后按下鲜红手印。
费尽周折,说得口干舌燥,终于与柳家脱离关系,陆沉只觉如释重负,微笑道:“签字画押,银货两讫,告辞!”
拱了拱手,带着孙不三转身出了厅堂。
柳月莹怔怔站在原地,望着陆沉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依然如雕塑一般,眼中充满耻辱、怨怼、愤恨……
生怕女儿是魔怔了,柳稼轩急忙问道:“莹儿,你没事吧?”
柳月莹眼角忽而淌下一行清泪,继而掩面痛哭……
此时陆沉已经去的远了,柳月莹的哭声已然无法听到,就算能够听到,也只会不屑一顾,压根不会生起丝毫怜香惜玉之心。
此行到晏阳,陆沉算是将人世间最丑陋的嘴脸全都看尽了,不过欣慰的是,不过是宗族,还是柳家,目的俱已达到,他可以安心的返回京都了。
回客栈的路上,孙不三问道:“陆老弟,事情既然都已经办妥,咱们还要在晏阳继续逗留么?”
陆沉道:“先住一晚吧,弟兄们连日奔波,好不容易得到这么一个放松的机会,就让他们耍上一晚,等明日清晨,咱们便起程回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