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暗流涌动,朝廷之争

  “等我再知道时,沈大人他们已经官驿中,而且染上了病。”
  这样一来,不管多不情愿,他还是只能将他们送去隔离的区域,瘟疫面前,谁也不能例外。
  素娆陷入了沉思。
  她没想到是沈知白等人去而复返才会身陷此地,个中缘由,只能等他们好些了再去询问。
  “那夫人和公子又是怎么感染的?”
  方才混乱间她扫了两眼,那片区域并不繁华,甚至有些简陋,与府衙等全然在两个方向,按理来说,一个足不出户的妇道人家和小公子是没机会感染的,否则这片区域也该被封锁了。
  章武神色复杂,默了片刻后,沉声道:“容声心善,自蓟州雪灾后,时常有流民过来,她在城内搭了粥棚,每隔半月,就会带着小古一道去施粥,顺便让他也看看民生艰苦,存仁行善。”
  正是这善心让她们身陷囹圄。
  当发现疫症爆发在那片区域后,他几乎发疯了,万般无奈只得让人将他们一道封锁进去。
  “两位将小公子教的很好。”
  “是我愧对他们母子。”
  这番话落,两人同时沉默,素娆道:“朝廷收到消息到作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之前,华城还得靠我们。”
  “素大人就这么有信心?”
  头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不好动摇军心,这会只剩下他们三个人,章武还是没能忍住这个质疑。
  素娆一如既往的淡定,“当然。”
  “为何?”
  章武以为接下来会听到什么慷慨激昂的称赞朝廷的话,结果素娆抿了抿唇,露出抹浅淡的笑,说:“我在这儿,他们在这儿,朝廷不会不管的。”
  这下章武更糊涂了。
  旁边的荀泽礼适时笑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这些人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就算为了自家的香火传承,他们也会拼劲全力在朝廷周旋。”
  “忘了自我介绍。”
  “我姓荀,家父吏部尚书荀亓,叔父任朝廷转运使,在后院的那些人,有骠骑将军家的弟弟卫英,沈将军家的幼子沈垣,邹侍郎家的长子邹荣……都是世族大家的嫡系后人。”
  家族不会放弃他们。
  荀泽礼着索性将话说透,“还有你面前这位,东宫太子是她所救,长公主和靖阳侯对她礼遇有加,言世子是她的未婚夫婿……陆家、崔家这些大族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言世子?凤凰景星的言世子?”
  这下章武着实是惊着了,好似没听到后面的话一般。
  这些消息早已传到华城,随便问谁都知道,偏巧章武不喜欢打听这些,所以初闻此事,大惊失色。
  “是啊,这下章大人可安心了?”
  荀泽礼骄傲之余又有些说不出的嫉妒,他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言氏鹤卿的阴影之下,不论这个人在或不在,总能轻易的抢去所有风头。
  真是让人无力又无奈。
  章武面上露出抹笑:“安心了,本官相信有诸位在,华城一定能保得住。”
  这一群二世祖简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他看着顺心。
  “既然如此,那就来商议下后面的事吧。”
  素娆道。
  这次章武看她的眼神都变了,再无异议,一切进行的很顺利。
  华城中经过了最混乱的一夜。
  而城外两人看到烟花炸响的瞬间也很惊慌,短暂的忐忑后,其中一人立马下了决心,“你拿着提刑的腰牌去最近的城池找人求援。”
  “那你呢?”
  “我回京报信。”
  男人望向京都的方向:“华城具体发生了什么还不好说,但看那架势,必定是大事,必须上报给盛京。”
  两人快速分开,各自离去。
  同一时间,华城城门洞开,一人背着信筒,骑着快马,带着华城爆发瘟疫的消息以八百里加速的形式赶往盛京。
  几人前后脚出发,差不多脚程抵达。
  提刑司的官兵直接禀明身份,进了渊政王府,见到那上面端坐的人影时,伏地急声道:“世子,华城出事了。”
  ‘咔擦’一声,杯子应声而裂。
  言韫不及细问,竹晏从外面快步而来,神色凝重,“公子,华城八百里急报,已经进宫了。”
  这话一出,前来报信的人和言韫同时怔住。
  电光火石间言韫有了决策,倏地站起身,“入宫。”
  华城爆发瘟疫的消息在不久后席卷全城,一时人心惶惶,包括荀氏在内的其他数家忙着打探消息,内心焦灼不安。
  与他们相比,朝廷很安静。
  安静的没有一点动静,荀亓派人盯着宫里,看到这心凉了大半儿,找来心腹吩咐道:“去请沈将军和卫将军他们过来,还有邹家的,谢家的,黎家的…赶紧,去晚了就出大事了。”
  东宫也与荀氏如出一辙。
  太子妃招来婢女,交给她一个食盒,柔声嘱咐道:“殿下在千秋宫中侍疾,消息闭塞,你务必将华城的消息告诉他,让他早做决断。”
  长公主府得了消息。
  长公主坐立难安,“不行,去套车,我们也进宫看看去,这样坐以待毙不行。”
  “是。”
  老嬷嬷走了两步,身后又问:“对了,小南在哪儿?”
  “这时候应该和青灯大师在千秋宫。”
  “那就好。”
  长公主不想他担心,思忖片刻,低道:“派人去西大营将侯爷找回来,让他去朝中使使劲儿,阿娆还在华城呢……”
  “老奴遵命。”
  暗流生,盛京各个高门贵府都在暗中动作。
  有他们这些为之奔走打点的,就有一些从中坏事的,谏院御史,宋家,苻氏,还有其他的世族闻讯入宫,引经据典的细数其害。
  中立的各家知道双方博弈,谁也不敢冒头,就缩着脑袋装鹌鹑。
  朝廷上吵的不可开交。
  以大冢宰陆初清为首,坚决反对再开华城,“当年是何等的凄惨状况,在场不少人都是经历过的,朝廷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最终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此疫症药石无解,一旦外溢,很快就会蔓延至京都。”
  “届时,就不是几个人的生死,难道还要效仿数年前的决策,赔上大半个皇城吗?”
  “蓟州和丘州刚经历天灾人祸,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朝廷国库空虚,无法支撑这般大的消耗,还请陛下三思。”
  “舍华城一家能保天下,孰轻孰重,陛下慎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