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二弟嘿嘿的笑起来,“我么,主要是面对新行业,心里实在没底。”
  陈扬呵呵坏笑。
  “噢,心里没底,于是想拉你大哥。万一失败了,也好有大哥垫背。”
  “大哥,谁让你是我大哥呢,谁让你比我有钱呢。”
  “呵呵,门都没有。”
  二弟不死心,还转移话题。
  “大哥,那你帮我分析分析,办制鞋厂行不行?”
  陈扬眯着双眼想了想。
  “老三,你以后办企业,在犹豫办还是不办时,只需记住一条。衣食住行用,五个字,五个大方向,都是人类的必需品。只要你生产必需品,一定没错。”
  “噢,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不一定。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选对方向,那就是谋事在人。至于成功不成功,里面的因素很多,包括运气,所以叫成事在天。”
  二弟伸手挠了挠头,“大哥,你说得太深奥,能不能说些我听得懂的话?”
  陈扬说,“举几个例子。洗衣服必须要用肥皂,所以做肥皂是有前途的。人必须要穿鞋,所以做鞋是有前途的。人必须吃饭,所以开饭店是有前途的。人必须有房子住,所以做建材和卖建材是前途的。”
  二弟点点头,“我明白了,大哥你支持我办鞋厂。”
  陈扬嗯了一声,“说支持谈不上。你办鞋厂,我不反对,但不能放弃肥皂厂。所以我建议你,把肥皂厂的日常工作交给你大姐,你把主要精力放在鞋厂上,争取两不耽误。”
  二弟嘿嘿一笑,“大哥,你参几股呗。”
  “呵呵……你休想。等你成功了,要扩大规模时,也许我会考虑加入。”
  二弟愣了一下,“你这什么道理?”
  “我这叫投资,不是借钱给你。既然是投资,我当然要考虑回报和风险。”
  二弟打定主意办鞋厂,想把大哥拉进去。
  大哥不支持不反对,但就是不想陷进去。
  二弟正要起身,陈扬又说话了。
  “不过。老三,有一个事,咱们倒是可以合作一把。”
  二弟两眼一亮,“什么事?”
  “咱俩合伙,安装一门程控电话。”
  “嘿嘿……大哥,你可真是算计到家啊。”
  “臭小子,怎么说话啊。”
  二弟说,“要说打电话,肯定是你打得多。而且你打上海长途,那电话费曾曾的。大哥,咱俩怎么合作呢?”
  陈扬说,“这个我已经想过了。老三,咱俩各出一半钱,各占这部电话的一半股份,这你同意吗?”
  “可以。”
  “安装电话时,咱们同时安装一个计费器。而这个电话呢,交给咱妈管理。这个电话对外开放,咱们还能赚点电话费,同时也给咱妈找点事做。”
  “我同意。”
  陈扬起身道:“好,我这就去邮电所,你拿两千块钱来。”
  那时候安装一台电话,需要近四千块钱的费用。
  公社邮电所的电话,原来都是手摇的,需要人工转接。
  现在分来了一个六十四门的程控电话系统。
  对陈扬来说,装一门电话非常必要,至少方便与上海那边联系。
  陈扬揣着钱来到公社邮电所。
  邮电所变化不少。
  不仅多了一台六十四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还多了两个小姑娘。
  街面老屋原来只有一间,现在一下增加了两间。
  不变的是陈宝珍还在,还是所长。
  何玉玲也还在。
  但何玉玲却有巨大变化,她已嫁作人妇,肚子里还有了六七个月的孩子。
  何玉玲见了陈扬,眼皮抬了抬,啥也不说,连个笑脸都不给。
  陈扬走进去找陈宝珍。
  陈宝珍热情招呼陈扬坐下,一边给陈扬倒水,一边取笑陈扬。
  “扬,村干部当上了没?”
  “宝珍姐,你可真狠,哪壶不开提哪壶嘛。”
  陈宝珍笑道:“你啊,别当什么村干部,就一心一意的赚钱吧。”
  陈扬问道:“宝珍姐,照你的意思,我是不能当村干部?”
  “不是不能当村干部,是对你来说,当村干部绝对是大材小用。扬,你要想得开。”
  “呵呵,我想得开,他娘的我非常的想得开。”
  “那就好,那就好。对了,你来有什么事?”
  陈扬不说事,先八卦,压低嗓音问道:“哎,外面那位怎么回事?怎么像谁欠她八吊钱似的?”
  “婚姻不幸福呗。”
  陈扬双手做了个姿势,“都有孩子了,那还叫不幸福?”
  陈宝珍低声道:“现在开始抓计划生育了。上班的人,不管男女,只能生一个。女人要是不生儿子,在婆家就不吃香了。”
  陈扬很是好奇,“噢,还没生下来,就知道是女的了?”
  “她婆婆相信迷信,说怀的是女孩。她老公私下请医生看了看,六七个月了,可能看得出来,也说是女孩。”
  陈扬点点头,“难怪,难怪。”
  陈宝珍哎了一声,“说你,你呢?你到底有没有对象?”
  “没有。”
  “不想找一个?”
  “暂时不想。”
  “哎,说好了。你要找,宝珍姐帮你找。大你三岁到小你五岁六岁,我这里都有。”
  “呵呵……宝珍姐,你是不是想改行当媒婆啊。”
  “反正说好了。你,还有你家老二和老三,都是我的事。”
  “那我先谢谢你了。”陈扬问道:“宝珍姐,我想装一台电话,附带装一个计费器。”
  “好啊,我正愁没人装电话呢。”
  这次有了程控交换机,陈宝珍真的发愁,没人来要求安装电话。
  公社下了一个通知,二十个村的村部,还有卫生院、粮站、中学等单位,都再安装一台电话。
  至于私人安装电话,陈扬是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家。
  陈宝珍根据规定,在自己的权限内,给了陈扬最大的优惠。
  初装费三千块,计费器三百块,两只电话两百块。
  陈扬拿出四千块。多出的五百块,作为月租费的预缴。
  月租费三十块,一天一块,够贵的。
  有了电话,加上通了电,买了电视机,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陈扬家始终走在全村的前面。
  副主任不当,照样是人上之人。
  陈扬的腰板很直,脖子很直。
  而事实证明,广大村民的选择是对的。
  两委没了陈扬,恶果很快显现,而且非常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