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金岭村

  她没想到,公开募捐的结果是如此令人震撼。
  她竟然不知不觉成为一家大型慈善基金会的总经理。
  基金的雄厚,才能做更多的好事,也更有底气。
  凌小蕊发现,接受秦凡的橄榄枝是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其实,这还只是小部分人知道内幕,知道这个基金会是秦凡牵头的结果。
  如果真的公开是由秦凡牵头,估计账户的基金还会持续上升。
  原因只有一点,因为所有人都信任秦凡。
  而凌小蕊一直打不通电话,也是很郁闷,无奈只有在微信上留言。
  秦凡看到凌小蕊的微信留言,那是几个大大的惊讶符号。
  他都忍不住好笑。
  在微信上,他给对方交代了一些事情。
  一天后,秦凡带上小文、凤凰女、宇文向晚出发了。
  他没有回海州,而是向梅州县的猫儿岭驶去。
  考虑到大山中物资匮乏,几人特意到超市买了不少纯净水、许多干粮等。
  秦凡想去猫儿岭实地看一看,了解具体的情况。
  依旧是小文开车,根据导航向梅州县的猫儿岭驶去。
  先是跑了一段高速路,接着就是省道,逐渐变为县道。
  越接近目的地,道路是越狭窄,越崎岖,最后竟然是在半山腰行驶。
  车窗外就是悬崖峭壁,道路是蜿蜒盘旋。
  奔驰车的性能再优越,在这种小公路上也是无用武之地。
  这也难怪当地的经济水平上不去,发展滞后。
  从路边的招呼站可以看出,依旧有县公交通往这里。
  估计一天有两三个班次。
  “先生,从导航看,猫儿岭似乎就是前边的那座大山。”小文说。
  秦凡抬头看了看。
  远处是有一座大山,植被很茂密,远远看去,就如同一个翠绿的屏障,横卧在天际。
  这时,有个老农牵着一头黄牛经过。
  小文刹住奔驰车,放下车窗。
  “大叔,请问前边那座山是不是猫儿岭?”
  “是的,离这里还有七八公里。”
  秦凡都有些无语,很早就看见这座大山,结果走了一个多小时,都还有七八公里。
  真是应了有句俗话,看到屋,走到哭。
  “大叔,我们是第一次前来,请问离猫儿岭最近的村子叫什么名字?”
  “哦,叫金岭村,顺着这条路不拐弯,就直达村子里。”老农说。
  “好的,谢谢大爷!”
  小文道谢了一句,就再次上路。
  短短的七八公里,却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抵达。
  金岭村并不大,一条水泥路从村子中通过,一眼就能望到头。
  两边都是村民的住房,大概有三十几户人家,全是关门闭户。
  这些建筑,有一大半的房子都还是老旧的瓦房,只有少部分修建起了两层的砖混小楼房。
  有一两条土狗侧卧在地上,见到奔驰车过来,才懒洋洋地爬起来。
  “咦,这大白天的,怎么好像没有人呀?”宇文向晚问。
  秦凡笑着说:“现在年轻一代都进城打工挣钱了,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村子的四周还有不少田地,不种庄稼,吃什么?”
  “哦…”
  在来的路上,的确见到有人在田间劳作。
  “小文,那儿有户人家是开着门的,我们去问一问。”
  “嗯。”小文点头。
  奔驰车滑行到那户人家的门口停下。
  还不到门口,里边就传来一阵狗叫声。
  秦凡几人下了车,来到门口。
  见到小院坝中用铁链栓着一条大黄狗。
  可能是见到陌生人,大黄狗来回奔跑着,不停地“汪汪”狂叫。
  “大黄,你发什么疯?”里边传来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接着,从里边走出一个女人,穿着蓝色碎花的短袖,藏青色的裤子上还有不少泥土。
  她背着背篼,正费力地提着一袋化肥。
  “咦,你们找谁?”中年女人见到秦凡他们。
  “哦,阿姨,我想找一找这里的村长。”秦凡笑着说。
  要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找金岭村的村官是最好的办法。
  中年女人看秦凡和小文他们都穿着很讲究,她上下打量了一番。
  “你们从城里来的吧?”
  “嗯。”秦凡点头。
  中年女人露出善意的笑容,“哦,我家男人在地里,你们跟我来吧。”
  原来,她家男人就是金岭村的村长。
  “呵呵,还真是凑巧,向晚,你帮阿姨提一提。”秦凡说。
  “好的。”
  宇文向晚走上前,单手就将一袋化肥提在手中,轻松得如同提一个口袋。
  中年女人微微一怔,很是惊讶。
  “呀,这小伙子力气可真大,我还说用背篼背过去。”
  秦凡、凤凰女和小文都抿嘴笑起来。
  女人锁上大门,在前边带路。
  “阿姨,你贵姓呢?”秦凡笑着问。
  “哦,我叫杨柳,我男人叫于富春。”扬柳说。
  “村子里怎么这么冷清?”秦凡又问。
  扬柳摆了摆手,“有三分之一都搬走了,只留下空房子在这里。”
  “有点门道的,在外边挣到钱,谁还愿意继续待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你看到的村子是目前的住户,还有十几户分散在大山中,不愿意搬出来。”
  “为什么?挨着公路更方便一点呀?”凤凰女问。
  “嗨,有的是早搬进城里了,没搬的那几户,都是太穷,搬迁就意味着要重新修房子,虽说每家每户都申请有补贴,可那都是杯水车薪呀。”
  秦凡点点头。
  现在物价上涨,材料费远不是十年前的价格。
  以前搬迁出来,可能自己贴个两三万就可以了,但现在贴两个三万都可能修不起两层的砖混房。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别说六七万,一万都是个大金额。
  更何况是这种穷乡僻野的小村子。
  几人沿着田埂路走了一会,终于见到一块田间,有个中年男人正在锄草翻地。
  地里种了二十几棵芦柑树,又名椪柑。
  秦凡曾在农村待过,知道这种椪柑必须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施用壮果肥。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果子大,产量高。
  “老芋头,有人找你!”杨柳喊了一声。
  听到老芋头这别称,秦凡不禁心中好笑。
  村长姓于,结果被老婆叫成老芋头。
  “哦,我来了。”于富春抬头看了一下,便放下手中的锄头。
  “小伙子,谢谢你!放在这儿就可以了。”杨柳对宇文向晚说。
  “不客气的。”
  宇文向晚将化肥放在了田间。
  于富春走了过来,这是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老农。
  如果不听声音,不看他走路,还真会把他看成有六十几岁了。
  “你们好,请问你们是…?”于富春询问道。
  他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摸出香烟,递给秦凡和小文。
  “谢谢于村长,我们都不抽烟。”秦凡摆了摆手,自我介绍道:“我们从临海过来,我叫秦凡,他们是我的同伴文清、扶燕妮、宇文向晚。”
  “哦。”于富春点点头。
  秦凡继续说:“于村长,我想找你了解下这里的实际情况,不会占用你太长的时间,可以吗?”
  大概是秦凡一行人很有礼貌,看起来不像那种没事找事的人。
  于富春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他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秦先生,你一路走过来也看到了,我们这里只能用穷乡僻野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