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民生遂,何忧国本不安?

  第583章民生遂,何忧国本不安?
  “外曾祖父最近在忙着呢,我娘给我生了弟弟和妹妹,他老人家就帮我娘照料药田。”
  “对呀,你娘坐月子了。”
  赵夫子这才想起自己还吃过了红鸡蛋。
  想想唐婉清生孩子,自己怎么也该送点礼啊。
  于是,他就让人叫了赵刚进来。
  赵刚很快就来了。
  “叔,找我有什么事?
  呀,小瑾在这里呀。”
  宋瑾连忙起身行礼:“小赵夫子。”
  赵刚点点头,摸摸他的脑袋,“真乖!”
  赵夫子吩咐:“红鸡蛋咱们都吃了,礼物还没有准备的。
  你赶紧去备些东西,等放学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一趟的宋家。
  正好领着三个孩子一起回去。”
  “对对对!瞧瞧我这记性,把这事给忘记了。”
  赵刚拍拍脑门,憨笑着,“我这就去准备。”
  赵夫子点头:“去吧!”
  宋瑾也行礼:“夫子,那我也先回去了。”
  “去吧!”
  傍晚有赵夫子的马车,宋瑾他们回来的比平时要快。
  下了马车,三人就恭恭敬敬的正在旁边,等着赵夫子下来,然后再亲自领着他们叔侄二人进去。
  不说别的,这三个孩子在礼貌上面,那是十分到位的。
  进了院门,宋大宝就冲着正在清点物品的宋元平,喊道:“爹,赵夫子和小赵夫子来了。”
  宋元平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笑着迎过来。
  “赵夫子,小赵夫子。”
  说着,伸手接过赵刚手中的东西。
  赵夫子四下看了看,“今天大家都不在,老爷子呢。
  我们前天就吃了红鸡蛋,今天才过来,实在是不好意思呀。
  主要是我们两个大老爷们,也不太懂这些礼数,所以就随便买了些东西。
  这些是给唐村长滋补身体的。”
  宋元平连忙应道:“夫子有心了,请到里面坐吧。
  我娘在照顾二弟妹,我爹在工坊那边,叔公在药田里。
  我等一下就让人去喊他。”
  “我去我去!”
  宋大宝连忙应道:“我去药田里叫太叔公。”
  宋小宝:“我去工坊叫阿爷回来。”
  宋瑾迫切的想回屋去看看自己的弟弟妹妹,带两位夫子过来了,他也算是主家的人,还得招呼客人。
  他慢悠悠的说道:“我陪两位夫子到厅里坐坐。”
  赵刚一把将他抱了起来,“走!”
  宋元平去厨房,让王氏晚饭多准备一些,又把烧好的开水提到厅里去切茶。
  很快!
  雷氏知道赵夫子他们来了,就去厨房帮忙做晚饭。
  宋老头和安老太爷也回来了。
  这边热闹着,那边南宫权屋里冷清清的,一个人坐着看书,侍卫在一旁站着伺候。
  他听着动静,坐不住了。
  直接去那边大厅里。
  侍卫想拦他,可又不敢拦。
  他们也要做的事,谁敢说不呢?
  “这么热闹?”
  冷清的声音从厅门口传过来,听里面热闹的气氛一下子就冷得下来。
  赵夫子叔侄二人看到门口走进来的人,不由得脸色大变。
  两人赶紧起身,连忙行礼:“见过……”
  安老太爷赶紧的介绍:“这位是我的忘年交南公子。”
  赵夫子立刻明白,“原来是南公子。”
  南宫权看着他俩,“两位是?”
  宋瑾走过来,“男叔叔,这位赵夫子,这位小赵夫子,他们是我叔叔里面的夫子。
  赵夫子负责教文的,小赵夫子是我们的武学夫子。”
  南宫权看向宋瑾时,目光不由的温柔起来。
  赵夫子看着,暗暗称奇。
  安老太爷心里却是泛起了嘀咕,这位爷好端端的出来干啥?
  在房间里呆着看书不行吗?
  知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
  也来了几天了,不见他有什么动静,对宋瑾也没有特别关注的地方。
  他到底是要把人带走,还是不带?
  安老太爷这个时候也看不懂了。
  南宫权坐了下来,听你的气氛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宋老头找了个理由,领着宋元平出去做事了。
  反正老太爷在,也可以当他是宋家的主人。
  老太爷帮忙招呼客人,而且都是老太爷熟悉的客人。
  宋老头心安理得的。
  反正他在那里不得劲,如果说错话,那还不如出来。
  宋瑾没有离开。
  南宫权朝宋瑾招招手,“小瑾,过来一下,在我这里站着。
  我来考考你的学问。”
  宋瑾上前,走到了南宫权面前。
  当着赵夫子的面,老公可能考虑他不少问题,宋瑾都一一答的出来。
  小小年纪,回答一些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让南宫权暗暗惊喜。
  赵夫子叔侄二人脸上有光,满意极了。
  毕竟就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
  南宫权:“小瑾,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你可有看过兵书?”
  宋瑾:“看过一些,但不太懂。”
  南宫权:“说来听听?
  行军打仗,最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让你守边关,你会怎么做?”
  “我去过一次泉城,在那里看到听到许多关于将士保家卫国的事迹。
  我当时为之震撼,心中火热,我想,长大后,我也要保家卫国。
  那天晚上,我娘跟我说了一席话。
  我娘说,以前有一位将军曾说过,凡我将士跃马食肉,握符当关,其所统军卒,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民商税课为之供养,毋问风雨,宴安坐糜廪饩,无非用其力于一朝除乱定暴则民生遂,民生遂则国本安。
  一国之本是民,民兴,国才能强;
  民旺,国才能稳。
  而将士们在边关,如果能做到后顾无忧,这样兵才能强。
  这个后顾之忧,应该是指将士们的家人吧。
  我年纪小,懂的不多。
  但是,我认为,国由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有小家才有大国。
  所以,民生是重点。
  如果民生遂,何忧国本不安?”
  小家伙一鸣惊人。
  南宫权双眼放光,他看着宋瑾,此时也是热血满腔。
  这是他的儿子呀。
  他真的很自豪。
  赵夫子忍不住的站起来,“好!小瑾,好样的。
  好啊,民生遂,何忧国本不安?”
  安老太爷也是震撼的,“将士跃马食肉,握符当关,其所统军卒,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民商税课为之供养,毋问风雨,宴安坐糜廪饩,无非用其力于一朝除乱定暴则民生遂,民生遂则国本安。”
  他一脸凝重。
  他是武将,听到这话,他的心情,不是旁人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