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镇上书塾

  唐婉清脆应一声:“是,师父。我们明天送三个孩子去书塾时,我就去医馆和师兄们见个面,还要去给师母送几样东西。”
  过了元宵,在农村里也算是出了年。
  前些天不方便送的东西,现在就可以送了。
  曹大夫颔首,“好!”
  宋老头夫妇看着唐婉清拜师,心里高兴啊,他们怎么看这个二儿媳妇,那都是顶尖的好啊。
  宋老头朝雷氏挑了挑眉,示了个眼色,那意思在说:“瞧瞧,我选的儿媳妇就是顶好的。”
  雷氏白了他一眼,用眼视回他:“你别忘了,这个家真正做主的人是谁,如果我不点头,你选的就有用了?说到底那是我慧眼识儿媳妇。”
  两人眉来眼去。
  用眼神就交流得十分火热。
  拜了师,唐婉清就去厨房帮王氏一起洗碗,一起收拾。
  “婉清,你出来一下。”没过多久,雷氏就喊唐婉清出去。
  唐婉清放下手中的碗,洗了手,在围裙上擦干手,“大嫂,我先出去看看。这锅里的碗等我回来洗。”
  王氏挥挥手,“这些我来就行!本来我一个人就可以的,你就应该在外面陪客人说说话喝喝茶。
  去吧去吧!
  不用管这里面的事了,我来就成。
  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累的活。”
  唐婉清摘下围裙,从厨房出来。只见院子里站着十几个提着竹篮子的村民。
  他们都目光殷切的望着这边。
  “村长。”
  唐婉清点点头,看着他们手中提着的篮子,“你们这是?”
  “村长,年前我们不是跟村长报名了家里的娃儿上书塾的事吗?
  我们听说赵夫子和小赵夫子来了,所以就给他们送点东西,顺便问一下,娃儿们是不是明天去书塾?”
  村民说这话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
  他们只是到唐婉清这里登记了一下要上书塾的名字,但还没有交束脩,也没有听说能不能去那里上?
  所以听说赵夫子书记二人来了,大家就商量着一起过来。
  彼此壮胆。
  农村里面的人,世世代代都是种田,大家都希望孩子们能送到书塾去学点东西,可又碍于家庭情况不允许。
  农村里的人都特别的崇拜和尊敬夫子。
  唐婉清听明白了。
  她看向赵夫子和曹镇长,“赵夫子,镇长,年前我交过去的名单,可以吗?”
  这些事情她有放在心上,也早就处理妥当了,具体谁能上,这个还得看赵夫子和曹镇长的意思。
  赵夫子:“只要是一心求学的,我们做夫子的人,自然不会挑挑拣拣。
  家世如何,资历如何,聪明与否?
  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真的想学,也真的会认真去学,努力去学,这才是我们看的重点。
  另外,书塾有书塾的规矩。
  既然乡亲们都来了,那我就多说几句。
  孩子们上书塾,我没有意见,但大家都知道,镇上的书塾地方不大,招收的孩子比较多。
  所以,那里不会有孩子们住的地方。孩子们需要早上过去,傍晚回来。
  还有,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孩子品性有问题,而且屡教不改,那就很抱歉,我只能让他回家了。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其他的听听曹镇长怎么说吧。”
  大伙不停的点头,“赵夫子说的是,我们清楚了,我们会叮嘱孩子的。”
  曹镇长等大家停了下来,这才说道:“赵夫子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就不再重复。
  我另外叮嘱几句。
  第一,书塾没有住的地方,早饭晚饭孩子们都在家里吃,中饭在书塾。
  书塾这边会请人做饭,这个饭钱大家得给,而且标准是一样的。
  我先给大家透个气,孩子们在书塾吃一顿饭是六文钱。
  第二,没有住的地方,必须配合书塾的时间,早上不能迟到,也不能提前离开。
  第三,你们父母要负责孩子们来回路上的安全,只要出了书塾大门,这边就不会再负责。
  行了!我要说的就这些,你们自己考虑一下要不要把孩子送过去?
  别的村,那是有名额的。
  因为这书塾是唐村长的家,她愿意一个月一百文钱的价格租给镇上。
  所以,我们对上丘村的孩子,也不限额。
  愿意去多少就收多少。
  大家都该知道,这一百文钱一个月其实就是意思上收一点,相当于免费把自家的屋子拿出来做书塾。
  唐村长的壮举,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曹镇长是把这个人情给到唐婉清这边,让村民都知道,他们的孩子能上书塾,那都是因为唐婉清的原因。
  村民都感激的看着唐婉清。
  有些人胆子比较大,就问:“镇长,那我们想问一下,这束脩是多少?”
  一餐饭六文钱,这不贵。
  现在就看束脩多少,他们能不能给得起?
  曹镇长看着他们,“跟以前唐秀才那边一样,半年三百文,纸笔墨自己负责。”
  话落,大家都一点惊喜。
  半年三百文不贵,以前他们舍不得,但现在就是砸锅卖铁,那也要供孩子去书塾。
  他们看着识文断字的唐婉清,受到了太多的启发和刺激。
  人,如果目不识丁,真的太吃亏了!
  为了上书塾的事,部分村民来求唐婉清要名额后,唐婉清给大家开了一个会。
  让村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唐婉清的一席话……“如果不寻求改变,那么你们只能世世代代都种田。
  虽然上书塾,未必能改变命运。
  但是,一定能让你的子子孙孙带来或多或少的改变。
  人,只要思想上开始有了改变,那才是改变的开始,咱们不求一步到位,但总要有个开始。”
  村民当下就确认了名额,几乎报了名的都会去,除了丘大虎和丘二虎兄弟二人。
  村民放下东西就离开了。
  唐婉清让宋元康几人把东西整理一下,一起拿到了赵夫子的马车里。
  ……
  大伙在院子里聊着天,唐婉清看了看天色,又去了厨房。
  上午已经吃了不少烧烤的东西,所以计划晚上的烧烤会,唐婉清就悄悄的自行取消了。一天之内,吃太多油腻上火的东西,那样不好。
  后院里的螺蛳粉汤底还在炖着,味道更足了。
  外面院子里没有烧烤的香味掩盖,那股强劲的味儿又弥漫在宋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