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官府的公文
做一个没有原则的滥好人,这不是唐婉清的个性。
而且,她也知道,白给药只是给自己找无尽的麻烦。
这么一想,丘四生倒是一个明白人。
唐婉清把地上的鸡鸭拎起来,“娘,我把它们放在鸡笼里去,地上的东西,我等一下来收拾。”
“行!”雷氏说着,人已比弯腰提东西,提着就往唐婉清屋里走去,一脚踏进屋,她被桌上那条正在喝水的蛇给吓住了。
“啊……”
“娘,怎么了?”唐婉清听到尖叫声,连忙跑过来,只见雷氏手里的东西全落在地上,全身发抖,却还是伸手拦下她,“婉清,有蛇,你出去,娘把它打死,你再进来。”
打死?
唐婉清连忙拉住她,“娘,你别冲动,你听我说。”
“快!快出去啊,这这这……这蛇都进屋了,还真不是小事。”雷氏说话时,声音都带着颤音,可她还是先顾着唐婉清的安危。
唐婉清心中一暖,抱住了雷氏。
“娘,它只是一条没有毒的乌蛇,它是我养的。”
“你……你养蛇?”雷氏一脸惊讶。
“嗯。”唐婉清松开她,拉着她的手,一步一步的进屋,“小甜心,你就在桌上,别动!”
虽然知道是无毒的乌蛇,可雷氏还是有些怕。
她真是被唐婉清拉过去。
唐婉清解释:“娘,这条蛇有名字的,它叫小甜心。小时候,我从我家院子里捡了一个蛇蛋。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蛇蛋,以为是鸟蛋,捡回屋里想着孵一只小鸟出来,结果出来的是一条小乌蛇。
我爹当时吓死了,拿着火钳要把它夹着丢出去。
可小甜心却是一直爬到我手上,两眼泪汪汪的看着我。
我不忍心,又见它可爱,我就哭着求我爹别伤害它。
我爹宠我,最终妥协,而我又没有朋友,小甜心就一直陪在我身边。它已经陪着我十年了,我和它是好朋友。”
雷氏听着,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六岁小女孩没有朋友,没有娘,天天在屋里跟一条蛇玩的情景。她想着竟流了泪,握紧了唐婉清的手。
“婉清,可怜的丫头。”
唐婉清见她哭,心也酸酸涨涨的,抬袖帮她擦泪,“娘,我不可怜,我有小甜心陪着,有我爹疼着。只是好人不长命啊,我爹也找我娘团聚去了。
现在我还有小甜心,还有咱们这一大家子的亲人,我很好的!”
“可怜的孩子。”
唐婉清见雷氏心疼她到一直哭,便想打破这样的气氛,她指着小甜心,道:“小甜心,跳个舞吧。不然,我娘都不相信你是我养的。”
小甜心暗暗翻了个白眼。
我向来自食其力,天天自己抓田鼠吃,你何时养我了?
但它还是听话的跳起了蛇舞。
“娘,你看,小甜心跳舞了。”
“……”雷氏朝桌上看去,立刻被小甜心萌蠢的样子逗笑了,“它它它……它还真听你的话,它在跳舞,噗……”
“那是,它和我一起长大的,它是我的好朋友。”唐婉清也笑了。
关于小甜心,迟早是要让宋家人知道的,现在这样碰了面,这样解释,其实也很好。只要雷氏相信了,其他人不会怀疑。
在宋家,只要拿下雷氏,那就是拿下一大家子的心。
婆媳二人看了一会小甜心跳舞,又去把散落在地上的东西收拾好。
这时,宋老头和王氏就回来了。
“娘,我和爹回来了。”
雷氏看向桌上的小甜心,唐婉清立刻道:“小甜心,回你窝里去。”
小甜心扭着身子麻利下桌,回到床底下的窝里,迅速的盘成一团。
那麻利劲儿,又把雷氏看得目瞪口呆。
“娘,走,我们出去听听是什么事?”唐婉清拉着雷氏出门,正好宋老头和王氏也进了院门。
宋老头的脸黑沉沉的,指了指堂屋,自己就先大步进去了。
王氏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四人进了堂屋。
雷氏在宋老头身旁坐下,“什么事?让你气成这个样子?”
“说是今天就去山上砍金丝楠,大家伙说没有准备,这才挪到明天。村里所有的年轻男子都要去,咱们家三个小子是免不了的。”
闻言,雷氏皱紧了眉头,那双精明的眼睛滴溜溜的转了转,很是疑惑的问:“好端端的砍什么金丝楠?听老人家说,那些金丝楠有上百年了,咱们村的人谁也不敢动那念头,他怎么就说要去砍树?”
离村里一里外的深林里,那里长着一片金丝楠,传言每一棵树都有三人怀抱这么大。
那里离村里远,就是汉子们上山打猎,也不会去那一片地。
据说那里有猛兽看守,所以也没有人敢动那些金丝楠的主意。
丘梁现在着急让人上山砍金丝楠,这一听就有猫腻,绝对不是临时起意。
宋老头取出烟杆,动作有些粗暴的打开烟袋,抓了烟丝用力的往烟斗里塞。
看样子心情十分不好。
“官府这边出了公文,说是朝廷要征用一批金丝楠木,不知怎么的知县大人听说这一片有金丝楠,便找了丘梁去问。
丘梁那个人,为了讨好知县大人,把什么老底都说了,还揽下了砍伐金丝楠的事。
说是给每人每天20文的工钱,可我就是用膝盖想想也知道,上面给的绝对不止20文钱。
重要的不是这工钱,而是那地方……”
宋老头说不下去了,这一路上他气得心肝疼。
虽然也有人反对,不愿意上山,不想要那点工钱,可公文上写的清清楚楚,说是那金丝楠木以做公用,上丘村的汉子们必须配合上山砍伐。
衙门出了公文,下了死命令,谁也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吃牢饭,还要挨板子。
大家也就只能不甘不愿的应下来。
唐婉清对他们说的金丝楠,没有一点印象,这会儿也插不上话。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听完后,询问:“能不去吗?”
“不行!有官府的公文。”王氏抢先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