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钱的事不要再提了
叹口气坐在圆木上,看着手里的十块钱,又在身上摸摸索索了好半天,凑了十二块钱。
起身,来来回回在大门外徘徊了很长时间才鼓足了勇气,进去之后看到杨烈梅已经刷洗完了碗筷,解下围裙。
她准备回屋稍微休息一会儿,去温小可那边上班。
李亦春将手里的12块钱递过去说:“小秋说,她给孩子看病住店吃饭花了不少钱,现在就剩下这12块钱了。不过她说了50块钱算借我们的,先还12块钱,剩下的38块钱等什么时候有了再还给我们。”
“凭什么?50块钱是我辛辛苦苦攒下的,是我用来养孩子的。”杨烈梅气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李亦春腮帮子狠狠的抽了好几下,才把手里的12块钱塞到杨烈梅手中说:“小秋也不是不还钱了,她只是现在手头上没有。”
“这钱可不是我借给她的,是她从我家里偷走的,偷走的,你知道吗?”扬烈梅气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为了攒这些钱,几个月了一颗鸡蛋都没买过,一双袜子都没买过。给我妈一分钱都没给过。”
“不行,我得过去跟她要。她都是结了婚的人,去看病,去给小离看病,都应该找婆家才对,偷娘家哥家的钱,比小偷还可恶。”
扬烈梅说完就要去隔壁院子找李亦秋。
李亦春伸手抓着她的胳膊,稍微用了点力就把她提到了床上。
粗声粗气闷声闷气的说:“算了,既然小秋说算借我们的,就让她慢慢还好了。小秋是我妹妹,现在遇到了难处,我们怎么能这么逼她呢?”
“再说了,咱们不是还剩下五十块钱吗?加上这10块也有60块了,我这个月的工资发了,小可那边给你发工资,加起来不也差不多有一百块钱了。
“钱的事不要再提了。”
扬烈梅还想说什么,对上李亦春警告的眼神,深深的咽下了,她赌气的倒在床上拉开被子。
李亦春也默默的躺在了炕的另一边。
其实他也很想从李亦秋那里把50块钱都要回来,他当然知道这些钱里面有一半是杨烈梅挣的。他也知道抱养了别人家的孩子回来,孩子没奶水,要吃奶粉很费钱的。
还有就是他也想像弟弟家那样,有自行车,有缝纫机,也想让杨烈梅跟自己以后的孩子穿的漂漂亮亮。
他还想给家里添置点家具,他结婚的时候,家里并没有给他打家具,所以到现在为止,他家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桌子,破旧的柜子和一只箱子。
那张破旧的桌子,还是以前家里用过的差不多,说是爷爷留下来,爸妈那时候结婚时用的,一条腿都瘸了,桌子面上全都是坑坑洼洼的。
那几把椅子也全都是残缺不齐的,没有一把好的。
柜子也是几十年的老物件了,只有那口箱子,是结婚的时候找人打的。
包括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以及碗柜,都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
他想攒点儿钱等把孩子抱回来以后,打上几样像样的家具,现在流行的五斗柜,带四个抽屉四把椅子的桌子,买一个烧炭的火炉子,买一口新锅,买几只碟子几只碗在配上几个腌菜的坛子。
还有两口大水缸。
家里现在用的水缸,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一辈子传下来的,都裂了好几个口子,找人补了好几个疤。
现在他挑水都不敢把水灌满了。
还有那对水桶,都是以前不知道什么时候传下来的,给驴身上架的那种木质水桶。
又占地方,挑起来又笨重。
他的买一对铁桶,现在吃水都在大口井里,不像老辈人那样,要去山底的泉水里挑。
用铁桶,既轻巧又方便,回家还不占地方……
置办这些东西,差不多也就是五十块钱左右,说不上还能剩点钱,买张席子,擀一页毛毡,缝两床厚被子,甚至一床厚厚的褥子。
可是现在,这些愿望暂时不能实现了。
隔壁院子,林巧儿踮起脚,竖起耳朵,仔细的听着大儿子那边的动静。
没听见两口子吵吵闹闹杨烈梅哭哭喊喊的声音。
进了窑洞,看李亦秋正站在案板前吃馒头,说:“小秋啊,到底要出去见见世面,知道给你大哥说软话了,你别说这招还真灵。其实你大哥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就是你大嫂那个人小心眼,事情多,现在又跟着你二嫂那个狐狸精学。”
李亦秋说:“你还拿了二十块钱呢,我可替你把这20块钱担着了。这个月我跟小离的伙食就不出了。”
林巧儿说:“你还跟我算账呢?你从结了婚在你婆家待了几天,你在娘家吃娘家住的,光是从你二哥那里就拿了多少钱,还加上你家小离吃奶粉的钱,二十块钱哪里够?”
“小秋啊,人家女儿结了婚都想着怎么样帮衬娘家,就你妈我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一直在帮你舅家你姨家吗?你倒好,吃起来娘家。”
“妈知道你的意思,你就没打算给你大哥还剩下的那些钱。”
李亦秋淡淡地说:“不管我给大哥还不还,这件事儿我总是一个人挡下了。”
林巧儿说:“小秋,你想想你在现在住了那么长时间,你爸跟我伺候了你那么长时间,给你孩子买奶粉,给你吃白面。那几个月的肉都给你吃了,你挡着点儿事儿也是应该的。”
“你好好在家里休息几天,等身体好点了,好好把你跟常征的事情解决了。”
“你好好想想如果跟常征能过,就在家里再养一段时间,等身体彻底好了,回去给他生个孩子,以后好好过日子。”
“如果你们两个人实在过不下去了,那就离婚吧。离了婚你好好再找一个。”
李亦秋放下手里的馒头:“妈,你就这么着急赶我出门儿吗?我跟常征的事情还没解决呢,你就打算让我再找一家。我带着孩子去哪里找下家,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咱家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