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九 取天下者,无机不能!

  大骊王朝·中庭城·邀月阁
  “什么?……炒钢之法?”
  天字号雅间之内,温谦骤闻此言,不禁惊诧而道。
  只因这大宋锻钢密法,他游历九州多年,也曾有所耳闻。
  但却仅仅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根本就不曾知晓这所谓的锻钢密法,究竟为何!
  却是连名字都未曾听闻,只是片面得知,此法可大规模锻造精钢而已。
  可如今却听这韩相之言,竟已然准确知晓了此法为何,连具体名称都已掌握清楚,那是否表明!
  大骊王朝莫非已然在悄然之间……掌握了曾经大宋国的锻钢密法?!
  念及此处,温谦心中大惊,顿时便连忙望向韩相韩彧,静待他揭晓此等惊天秘闻!
  须知,若果真如此,使大骊得大宋之锻钢密法,则不出一二十年,必将天下大乱,九州动荡也!
  “呵呵……”
  韩彧笑望着二人显露而出的惊容,不禁轻啜一口茶水,点头确定而道。
  “不错!那宋国视为国本根基之密法!正为炒钢之法!”
  “那是否……已被大骊所得?!”
  温谦骤然紧张之下,竟忍不住脱口而出!
  但话刚出口,便大感后悔般强拢心神,让自己表现的不要太过失态,以免被有心人看出端倪。
  “哈哈!若我大骊果真能得此法!又哪还等到了此时?早已踏遍淮夷,横扫九州也!”
  韩彧闻言倒未多想,只是哈哈大笑着爽朗而道,直言若大骊获此等密法,早已经雄霸天下,行大一统之事也!
  “额……确是如此。”
  温谦微微一怔,心下骤松之余,却也忍不住点头而应。
  已目下大骊王朝之鼎盛国力,若再有此等可大规模铸造精钢之密法,则必将军力大增,以至于无可睥睨,横扫九州也都丝毫并不为过!
  “此等密法,真乃天授!只可惜我大骊竟与此错肩而过……实乃举国之憾啊!”
  韩彧说着忍不住轻轻摇首,再度端起茶盏轻啜几口之后,这才遗憾而道。
  “当年我大骊穷全国之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才堪堪将大宋灭国,付出如此之巨大代价,所求……正乃此等惊世密法而已!”
  言及此处,就连韩彧身旁的黑衣青年——韩新,都忍不住微微一怔,摇头叹息不止。
  “谁知那宋王,竟如此果决!宁肯玉石俱焚,坑杀所有匠人也不让我大骊得此密法!最终……还是经过严密排查,才从个别侥幸逃脱之人嘴中,得知此法为炒钢之法!”
  说着说着,韩彧便忍不住长叹一声,似是极为可惜一般,摇首憾道。
  “而如此天授密法,目前仅存于那不知踪向的宋国嫡皇子手中!我大骊穷尽密谍,几乎将整个九州搜罗干净,却始终毫无所得……”
  此事流传至今,其实都已经成为一种半公开之秘闻,更是成为整个大骊王朝举国之痛!
  当年大骊之前身,也就是大魏国悍而进攻,以不惜代价之势强吞大宋,丝毫无惧大宋刀兵之锋,正是为了得此密法,而后趁势一统天下!
  谁知在付出如此惨重之代价,可谓是拿人命硬生生去填,强行攻城拔寨之后,最终竟毫无所得,不仅未曾搜得此等密法,反而使国力大为受创!
  无数精锐之师折于大宋城墙之下,数不尽之神兵猛将永久葬身于大宋国境之中!
  至此,大魏国在并吞鲁、宋、秦三国之后,却也再无余力强势扩张,生生止步于骊州、靖州、沧州这三州之地。
  虽占尽中原核心之地,却也给了赵国、楚国等弱国以喘息之机。
  再加上蛮夷戎狄之中,实力最为庞大之东部淮夷趁势而起,妄图趁虚而入,染指中原,使得大骊不得不疲于应对,调兵转守东夷。
  至此,便确定了由魏国、楚国、赵国这三国,瓜分九州而并列于世之三国鼎立之局面。
  而后,魏国率先更改国号大骊,取自骊州铁骑踏遍九州之意。
  年号天册,取自得天所授,天册正统之中原正主之意。
  魏王也由此改尊号为天启圣皇,统御大骊王朝为九州第一强国。
  楚国则紧随其后,改国号大行,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
  年号永盛,取自永存于世,繁荣昌盛之意。
  楚王也由此改尊号为至仁圣皇,统辖大行王朝为九州第二强国。
  赵国见此情形,自然不能落于人后,也随之更改国号大乾,取自《易经》八卦之首卦——乾卦。
  意为乾乃天,有健进之意,为八卦之首,则大乾必成三国之首之意。
  年号神武,自是因大乾以武立国,取神威盖世,军武无双之意。
  赵王也由此改尊号为太极圣皇,所统大乾王朝虽为三国最弱小国,却也远比曾经之赵国强盛百倍!
  是以,大骊之所以对宋国锻钢密法如此耿耿于怀,正是因为若当年此等神技被大骊所得,则势必将一股作势,横扫整个九州,行千古罕有之大一统之事!
  又哪还会有今日,三国鼎立之局面发生呢?
  “哈哈!不过区区锻钢之法而已!得之而幸,失之若何?”
  然而就在此时,却只听魏鞅哈哈一笑,晒然而道。
  如此之语,竟是视被九州列国哄抢之密法,如同草芥一般不过尔尔!
  这般言论,自是引得众人无不侧目,韩彧更是忍不住目露精光,当即追问而道。
  “哦?那依先生所言……却还有比这锻钢密法,更为重要之法?!”
  魏鞅闻言,只是失笑。
  “大人此言谬矣!世间之大,道法何其之多?孰重孰轻……又岂能一言蔽之?”
  说着,魏鞅顺手放下茶盏,继而正色说道。
  “锻钢密法自然重要,于军器武备而言,实乃鼎代革新之法!然此法愈重,何以支撑此法却更不容所忽!”
  魏鞅一旦开口,堂内之人,尽皆习以为常般,侧耳倾听。
  “须知百炼精钢,由何所铸?自是集人力物力之大成也!人力何坚,物力何丰?惟治世强国之法也!”
  言及此处,魏鞅却是又忍不住失笑而道。
  “想那宋国占据此等密法逾百年,最终却落得个国破尽灭之下场!真可谓兴也密法,而亡也密法!”
  此言一出,堂中众人无不大叹,心知魏鞅所想,果非常人,往往一语中的,令人惊叹不已!
  “是故,所谓神技密法,终究乃一时之法耳!不足以称为万世不易之法!”
  话音刚落,却只听韩彧急切追问而道!
  “先生!却不知……何为万世不易之法?!”
  “哈哈哈哈!”
  魏鞅只是大笑,却是忍不住就此起身,在众人注视之下缓缓踱步而道。
  “世间若真有万事不易之法,则必为明令法典,以法治国也!”
  以法治国一出,顿如煌煌大言,令众人尽皆怔神!
  “若民有法可依,兵有功可赏,商有规可循,吏有刑可罪,王公士族,平民百姓,人人皆依法守法,则自可国富强民,万世不易也!”
  霎时之间,堂中皆寂,众人闻听此等治世之大论,尽皆如痴如醉,恍而出神!
  “以法治国,可使大魏吞宋,可使弱国变强,此乃强国之法也!而锻钢密法,不过强军之法耳!孰轻孰重……却还有何争论耶?”
  魏鞅面向众人,不禁笑而问道,却换来一片沉寂与无言。
  强国之法与强军之法孰胜孰强,自是无需争论,当下即可断言!
  如此相较之下,不过一锻钢密法尔尔,何须放在心中呢?
  “哈哈哈哈!好!先生果真大才!以法治国之语,当真令人惊叹!”
  豁然之间,韩彧放声大笑,不禁击节而赞!
  只见他轻抚髯须,面露微笑之间,望向魏鞅的眼神之中却尽是满意之色。
  这么多日以来,自从那日相邀魏鞅于这天字号雅间坦明身份之后,四人之间像这般坐而论道,谈古论今,已有成月之久!
  如此长时间以来的相交相知,却令他对于魏鞅本人之才学更为赞赏,这心中那股向陛下举荐人才之意,却也越发强烈起来。
  他深知自己身患重病,命不久矣,却苦于无人可继国相之位,一直忧心于此。
  然而如今在偶然识得魏鞅之后,他却大感欣慰,自知后继有人,甚至足以替代自己,完成自己都尚未完成之毕生遗愿!
  那便是……带领大骊一统九州,横扫天下!!
  如此,他即便就此撒手,却也足以含笑九泉了啊!
  “大人说笑了……鞅至今一无所成,还不过是一小小典吏而已!如何算得什么大才?”
  魏鞅轻笑摆手,谦逊而道。
  “你啊你,给你国相之位你都不肯去做……怎的非要去做什么不入品阶之太史典吏!”
  韩彧一听此言,当即便指着魏鞅连连失笑而道。
  如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几人之间说话却也都自然随意了许多。
  “哈哈!大人有所不知,太史典吏虽不入品阶,却能正大光明的走进全天下藏书最为丰富的大骊书院之中!”
  魏鞅哈哈一笑,说到此处,先是一顿,而后又眨眼调侃而道。
  “不过做些闲事便可阅尽天下佳作名典……却还有比之更为划算之事么?”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堂中一片哄笑!
  直至此时,众人才知为何魏鞅宁愿屈居于小小太史典吏,原来是冲着大骊那么多珍藏典籍而去的!
  “先生……嘿~你看看!瞧我这老糊涂,这么长时间,竟都忘了请教先生何字!”
  韩彧呵呵笑着正欲开口,却猛然一拍脑袋,才想起来到如今竟还不知先生何字,只是成日里先生先生叫着,却都忘了有此一问。
  “无妨无妨,不过一名一字而已,何须如此在意?鞅加冠之时,幸得我师赐字,是为……天机是也!”
  魏鞅顿时连连摆手,浑不在意般当即说道。
  “哦?天机?”
  韩彧闻言,顿时忍不住与韩新相视一眼,而后还不等他张口欲言,却只见韩新就已经抢先而道!
  “先生!天机二字……却是何意?”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凝神望向魏鞅,却不知这天机二字究竟有何说法?
  须知字如其人,长者赐字从来都不会无的放矢,尤其是魏鞅之师那等世外高人,所取之字又怎会泛泛寻常呢?
  “天机天机……意为取天下者,无机不能之意!”
  “什么?!”
  一句‘取天下者,无机不能!’,却是惊得堂中众人尽皆无言,深深震撼于此等一语之威!
  此等师徒,此等言语,当真是惊世骇俗,令人惊叹啊!!
  “先生!却不知你可否愿助我大骊……取天下而铸大一统之伟业?!”
  韩彧顿然失态,却是猛然站起身来,一把握住魏鞅之手,激动而道!
  “大人……非是鞅恃才傲物,而是……时机未到啊!”
  魏鞅同时反握住韩相之手,一脸诚挚般认真说道。
  “啊?先生所言……是言我大骊大一统之机未到,还是先生入仕为官之机未到?!”
  韩彧先是一怔,而后面露不解般追问而道。
  魏鞅闻言不由一滞,旋即叹而说道。
  “二者……皆有之。”
  “那莫非先生以为!当今天下九州,却还有哪国比我大骊更有大一统之兆?!”
  韩彧心中一急,忙不迭继续追问而道!
  魏鞅再度一滞,却只能继续如实应道。
  “目下……并无如此征兆。”
  “那为何先生不肯入我大骊朝中!助我大骊兴盛鼎旺,奠定大一统之基呢?!”
  韩彧忍不住大声呼道,却是不等魏鞅回应,当下却急忙又紧跟说道!
  “先生须知!先生之身……本为魏人啊!!”
  魏鞅终于罕见般愣在原地,一句魏人,却是他永远都不可能绕过的血统宗脉。
  魏鞅魏鞅……若非魏人,却又如何可得魏姓?
  即便平日间再如何巧舌如簧,此时此刻,魏鞅却也未能有任何反驳之语。
  他只是呆呆的愣在当场,久久难以自语……
  但怔神半晌之后,最终却还是忍不住叹而说道。
  “鞅为魏人,却非只能助魏!就如大人本为韩人,也非只能助韩而已……”
  魏鞅言及此处,无声间松开双手,缓缓踱步于窗前,眺望窗外天际,心绪久久却难以平复……
  而韩彧闻听此言,却只是双手无力下垂,终究再难有丝毫反驳之言。
  他本为韩人,然大韩至今……却早已消失于世!
  当年他在韩国无法得到重用,备受排挤,这才一怒之下,远离韩国,选择周游列国,寻找入仕之机。
  最终幸得魏王赏识,这才在大魏国得以施展手脚,一路官至大魏丞相,亲手带领大魏吞灭三国,终成中原霸主!
  而韩国,却也在十国争霸时期,被楚国所灭,自此沦为历史而已……
  故而,时至今日,当魏鞅用‘韩人非得助韩,魏人非得助魏,何处能够施展才学,便去何处一抒抱负’之语,来回应他‘魏人何不助魏’之时,他却只能沉默噤声,无言以对而已。
  “大骊虽盛,却无鞅用武之处……”
  魏鞅独立窗前,目极眺望,却只觉天下之大,竟无自己片履存身之地!
  他不禁神情黯然,深深叹息而道。
  “九州虽大……却无鞅存身之地啊!”
  ……
  “韩彧者(字怀才),韩人,后为魏国丞相,官至大骊国相是也。
  神武十二年,彧于邀月阁偶遇魏鞅,惊为天人,大叹后继有人也!
  后闻听大乾九皇子获封秦王,于秦川推行摊丁入亩之税改之法,彧大惊,与鞅论道时无奈而叹。
  ‘秦王实有上古圣皇之风,秦国或有并吞九州之大一统之兆也!’
  ‘先生既有经天纬地之治世大才,或可远赴秦国,一展胸中所学!’
  鞅大动,却囿于身乃魏人,何以弃魏而助秦也?
  彧顿而摇首,慨而劝曰:‘吾本为韩人,却怀才不遇,郁郁半生矣!’
  ‘后幸得魏王赏识,才得以一展毕生所学,于魏国施展心中抱负!’
  ‘是以,以吾之见,韩人非得助韩,魏人非得助魏,若无用武之处,岂甘碌碌无为耶?’
  鞅幡然而醒,深以为然也!”
  ——《华夏野史》·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