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九章 安庆公主的复仇
大约三年前,朱榔的红薯已经被推广开了,朱元章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广,在皇帝和朝廷的大力推开下,红薯也是得到了丰收,去年的时候,大明遭遇到了很大的天灾,是红薯出现力王狂澜。
也因为这样,朱元章最爱的食物也从豆腐变成了红薯。
红薯的出现是真的很大的,历史上的红薯,应该是嘉靖四十三年,20岁的陈振龙就弃儒经商,从福州台江乘船偷渡至吕宋(今菲律宾)经商,经常往返吕宋与福州之间。
那时没有合法的“行货”可卖,只能悄悄地做些“水货”生意。
原本下南洋淘金的陈振龙,却在菲律宾被一种神奇的植物——红薯所吸引。
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所撰《金薯传习录》中写到,当“目睹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之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尹国之宝,民生所赖”。
陈振龙立刻意识到这种经济作物,如果引入到国内,将是一本万利的大商机,他着手准备把红薯带回大明了。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陈振龙已经50岁了,仍然在为引种红薯的事犯愁。
像菲律宾这样的海滨小国,红薯这种生熟都可以吃的天然食物是国宝一样的东西,绝不外传也禁止出口的。陈振龙想尽各种办法,试图偷一两个红薯回国,都没能成功。
据说,第一次把红薯藏在藤箱底层,过海关时被查了出来,没收加批评教育。
第二次把红薯的藤条编入一只藤篮,试图拎着篮子蒙混过关,也被查了出来,这一次除了罚款还差一点坐牢。
郭沫若先生所谓“挟入藤篮试秘航,归来闽海勤耕织”之句,即是描述陈振龙的这次历险。终于在1593年5月,陈振龙将红薯藤编入船上的一根绳子中,吊在船舷下,经七昼夜一路漂回福州。
1593年,陈振龙一路艰险带着薯种与梦想归来的这一年,福建全省正遭到了一次“旱魃为虐,野草无青”的大旱灾,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
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献上《献薯藤种法禀帖》,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敬陈种树薯利益,并呈法则以济民切”。金学曾称赞陈振龙涉险带种而归,事属义举,批示:“既为民食计,速即觅地试栽,俟收成之日,果有成效,将薯呈验。”
陈振龙父子就在福州的房屋后门纱帽池边隙地试栽,过了四个月,启土开掘,番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食同充饥,且生熟煨者均随其便”。
就这样,菲律宾的国宝——红薯,在中国落地生根,在当时的福州很快成了充饥的代粮之物。当时,明政府将这种引自“番邦”的植物,定名为“番薯”;又因为福建巡抚金学曾所倡议推广,为纪念金氏首倡力行之功,当地人又称之为“金薯”。
据《金薯传习录》记载,儿时的乡村记忆也告诉我们:红薯的粗生贱养,即使“地属沙土”也能成活,更不必说丘陵地、红土带了;它浅埋土中,风雨不能侵蚀,“兼抗干旱”;它产量极高,“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在登陆福州之后,它迅即成为晚明时代那个人口庞巨、机制古老的大帝国的代粮之物,养活了挣扎在天灾人祸中的无数子民。
红薯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我国的人口,在西汉末年便已接近六千万,到明代极盛时仍只有六千万有零,可是自从拥有了红薯之后,到了清朝,乾隆六年,便达一万万四千余万,道光十五年便增至四万万以上。
这样的人口激增,虽然与版图的扩大、田地的开辟,及赋税的改变都有关系,但是与明朝晚年输入原产于美洲的番薯,恐关系更大。由这一角度来看,考证番薯在我国出现的历史,是有它的重要意义的。”
简而言之,没有红薯的贱养代粮之功,中国就绝成不了亿民之众的泱泱大国。
这就是红薯的功劳,而现在红薯已经提前出现,那么这预示着什么预示着大明帝国的崛起。
一口干掉一半的红薯,朱元章一边吃着红薯一边道:“榔儿按照你的要求,咱已经下旨,颁布了生小孩奖励政策,只要你多生一名孩子那你就等得到五两银子,跟着每一年都会一两银子的养育钱,一直到孩子十四岁。
这样一个孩子,咱们就要给十九两银子。”
“嗯。”朱榔笑着点头:“太好了,父皇,这样有了保证,那么生孩子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那样我大明的百姓也会越来越多。”
朱元章满意的点点头,大家再次开始有说有笑,朱标则是看着朱榔问道:“榔弟你答应我的四轮马车什么时候能送到了,现在我们大明的水泥路已经基本上都通到了各大府城,以后要是有四轮马车,那就更加的快速了,可是你这四轮马车也是太慢了。”
“我知道,我知道,已经在加班加点了,不过,还有一些小细节没有完,等这个小细节完成之后,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那个时候,你想要多少都可以。”
“我要那么多做什么,我就要我的那一辆,你要快点。”朱标嘿嘿的道。
朱榔笑着点头,与此同时,又有两人从外面走了过来,正是安庆公主和他的驸马张超,朱标看到对方之后,立即对朱榔道:“那位就是张超。”
朱榔抬眼看去,一位儒雅的男子带着澹澹的微笑陪在安庆公主的身边,两人一起缓缓的走了进来。
“安庆拜见父皇,母后。”安庆一个躬身。
这边张超则是直接跪了下来喊道:“张超叩见陛下和皇后!”
“呵呵!起来,起来!”朱元章笑着让安庆和张超起来,跟着朱元章对张超一指朱榔道:“张超呀,你认识他吗?”
张超立即一个军礼喊道:“见过大将军。”
朱榔看着张超微微点头:“张超,不用这么拘礼,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坐吧!”
朱榔笑着让张超坐下,安庆和张超也是坐了下来跟着朱榔就问了一些关于张超以前的事情,张超都一一的回答,等聊了一会天之后,就开始了用膳。
期间安庆表现的是一点异样都没有,而朱元章很喜欢这位张超,夸这位张超有情有义,和安庆是良配,后来朱榔从朱标那里得知,这位张超也是很不容易的。
张超山东盱眙人,原是一位普通农民,6年后,由于旱蝗迭至,颗粒无收,不得已而去求助于从盱眙迁往濠州(今安徽凤阳)的叔父一家,不料濠州天灾比盱眙还重,其叔父,叔母和三位堂兄均在饥寒交迫中染病身亡。
小弟弟张豪后来又离乡出走,一去杳然无音。
张超的奶奶闻讯悲痛欲绝,终因劳苦忧伤过度而去世。
临终前,嘱托张超两件事:一是照顾好自己,二是找到小弟弟的下落。
从此,张超开始带着自己奶奶的临终交代,离乡背井去讨饭,同时多方打听张豪的下落。
一路上,兵荒马乱,难民成群,他见哀鸿遍野,不禁又联想起去世的亲人。为使人世间尽量减少一些悲剧,他尽管自己多次饥寒难忍,而一旦讨得食物、衣物,也总是分给一些更可怜的人。
有时候,他们路过农民的庄稼地,见稀稀拉拉的玉米秆上有些可吃的,还总是劝自己再忍耐一下,而不做损害老百姓的事。
两年后,张超经过千难万险,找到了一名张豪的好友。
一打听,才知道张豪果然没有死,就在应天,正在他欣喜万分,遂向2应天奔赴。临行前,那位张豪的好友还送给他一些散金碎银做盘缠。
行至中途他们又遇到了一些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的人。
张超又多次解囊相助,以至于未到应天而囊中空空,不得不再次依赖乞讨。
不久,张超找到了张豪。双方见面,悲喜交集,自有一番说不尽的话。
这个人是一个有大毅力的人,而且能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恪守自己的本分,这样的品质是真的很难得,有的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就会忍不住伸手,跟着将自己的伸手都怪在自己贫困和无可奈何上。
当然了,就像是一则新闻,一位小女孩外卖被偷了,跟着她就偷了别人的外卖,小区保安找到后,看到她过得很差就没有抓捕,只是口头教育了一下。
跟着小区还给她捐款了,这个小女孩对和错,咱们不去讨论,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小女孩只是普通人,她没有张超的品质。
这次好的是,小女孩被发现了,然后被爱心给包围了,如果一次两次,小女孩都没有被发现,那么她就会成为惯偷,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克制住自己,这是很难得的品质。
小女孩无疑是幸运的,她有偷窃的行为,但是行为只是初犯,作为一个从小被父母亲抛弃,然后是衣食无着的小女孩来说,她就像一棵小树苗一样,它生长过程中出现了情况,需要去矫正、帮助,而不是把树给砍了。
女孩儿也通过这件事获得了重新读书的机会,之后她只要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自力更生的人。
这无疑是幸运的,只不过我想说的人,张超的品质更加的纯洁一点,如果他没有钱,丢了外卖,他也绝对不会去偷,这就是高于一般人的有优秀品质。
也难怪朱元章对张超是如此的喜欢,朱榔听完了之后,也是对张超十分的欣赏,这样的品质是真的太好了。
《我的治愈系游戏》
明朝公主婚礼是十分浩大的,首先是公主府邸,明代公主府的规制为厅堂九间十一架,正门五间七架。所谓的几间几架指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梁与梁之间叫“间”,桁与桁之间叫“架”。九间指厅堂可以有十根柱子,十一架指梁上可以有十一根檩条。至于为何是九间或者五间,是因为九五之数为皇帝专用,只有皇室成员的房屋才可以修建九五开间。
不过相比亲王府,公主府的规制还是要差一些。比如王府正门是用“红漆金涂铜钉”,公主府就只能用“绿油铜环”。
安庆的第一次婚礼首先是早具礼服先至奉先殿辞别祖先(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乃明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然后至乾清宫行礼。
由于是家人礼,因此朱元章穿常服,马皇后穿燕居服。临安公主先到父皇前行四拜礼,然后饮酒,聆听训戒之后再行四拜礼。至马皇后前礼仪相同。
申时(15时正至17时正),内官二员引驸马由午门西角门入,至右红门。此时公主醮戒结束,拜别诸皇妃、长兄太子朱标、长嫂太子妃常氏及秦王、晋王、燕王等亲王、王妃后,由命妇送至宫门。引礼引公主由宫门东门出,过宫门西,上小辇至右门内,公主降辇。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驸马揭帘,公主升轿。
驸马先行由午门西角门出,至上马处上马先至府,候公主至揭帘。皇太子及诸亲王送公主至太师府。驸马揭帘,公主降轿,同谒祠堂。
只是这一次安庆公主就并没有这样的排场了,就和普通的百姓家女子出嫁一样,没有拜别父母,没有长兄长嫂的送福,只有自己默默的先到张超的住处,跟着就像猴子一样被一群百姓围观。
跟着张超再离开自己的家,跟着自己一起回公主府,不过,安庆不在乎,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安庆公主有自己的目的,她的目的就是杀了朱榔。
当天晚上,朱榔,朱标还是应邀来到了安庆公主的公主府喝一杯喜酒,因为朱榔还是挺欣赏张超的,希望能给张超撑一撑场子,只是朱榔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差一点就成为了他离开这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