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又被弹劾了

  是的,李泰努力创办农业学府的最终目的,就是如此简单。
  让农业学府出来的学生,能成为一名推广农作物的流外官,教授百姓种田。
  李世民听到李泰感人心扉的话语自然真切,心中自豪的想到,李泰真是一心为民。
  李世民对李泰道:“青雀,你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当为皇室楷模。
  朕在此许诺,若明年高陵再次丰收,证明高陵种田技术,朕便力助你实现推广农学技术!”
  “谢阿耶!”李泰听到李世民总算是同意这件事情,不由忍不住握紧拳头。
  说实话,对李泰来说,推广农业作物的想法,那自然是真心的。
  同时,李泰希望让这些从农业学府走出来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基本盘,也是自己所希望的。
  最重要得是,这件事成为了事实,那农业学府就能成批次的成为技术型官员。
  而这样的流通渠道对普通良家子来说,不说趋之若鹜,但的确足以吸引他们。
  “这样,农业学府的布局也算彻底完成了!”李泰心中肯定自己算是迈出了一大步了。
  而李世民还让阎立本在这里画了一幅《割麦图》,阎立本寥寥动了几笔,对李世民表示,整幅图画好需要一年时间,到时正好在越王再创丰收的时候送上。
  李泰听到这话,自然对阎立本表示了感谢。
  说实话,比较起自己按部就班的让农业学府学子从学生转职成技术官员,李泰更敢兴趣的却是军团天赋这种东西,毕竟一直以来李泰压根就不知道这东西。
  没办法,自己从小接触的教育里就没这东西,而等到自己开府到了外面,立下了以农民技术官作为自己的基本盘的想法,自然也一门心思的投入到内政方面。
  而有关军事上的事自己顶多也就后勤上给与支持,真正直接接触军对的事就从没有过。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第一次发现被自己所忽略的力量。
  不过,李泰虽然发现了军团天赋,但想要接触到军团天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且不说军队的将领只要不是脑残,基本上就不会主动跟着李泰靠拢。
  最典型的就是李靖,完全就是公事公办的样子。
  实际上就算大唐最无法无天的尉迟敬德,那都跟李泰保持着绝对距离。
  正因为李世民靠着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所以他所信任的将领才更有自知之明。
  这让李泰想研究军团天赋,却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
  就在李泰把心思稍稍放到了军团天赋上的时候,整个长安的粮食价格也开始崩溃了。
  高陵丰收的消息,在李世民有心推动下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开始在整个长安传递。
  几乎整个长安的富商与世家,都清楚了李泰还真就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可谓大丰收。
  这风波让所有人都清楚,只要李泰手中这粮食入场,那这粮食价格肯定绷不住了。
  趁着暴风来临前,卖出粮食才唯一的自救办法,所以马上便是开始抛售粮食。
  实际上李泰丝毫没想要出售粮食的想法,因为对李泰来说,这些粮食会成为自己进一步撬动劳动力的重要支点。
  要知道这时代钱是直接跟粮食挂钩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粮食就是货币。
  所以李泰哪怕丰收了,但自己想要组织大规模的工程,那就必须要有粮食才有底气。
  不过,这些富商与世家却完全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知道,朝廷手中已经有了新的粮食,李靖班师回朝已经指日可待。
  这时候再不把手中存粮给抛售了,那这些粮食怕是要都要烂在自己的仓库里面了。
  所以整个长安的市面上,不断抛售的粮食可谓惊人。
  而一个又一个不断突破底线的价格,更让自从大唐建立以来最低的粮食价格开始出现。
  每斗三钱,这价格对长安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这辈子见都没见过的啊!
  可以说,从李世民接过大唐开始,从最初的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绢一匹,到现在,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底是不是吹出来的,单单看这物价便是能看出贞观的成功。
  对天下百姓来说,能让他們以最低价格吃上饱饭,这就是个最成功的皇帝。
  李泰可以肯定,这次粮食价格跌到每斗三四钱,甚至到了整个历史都需要去铭记的地步,肯定是真正的历史最低价了。
  所以李泰第一时间便是找上了孔雀,借助这股风气,开始屯粮!
  当然,本来这件事情原本是交给马周去做的,但现在李泰希望马周能成为一个相对纯粹的官员,而不是自己的门下行走。
  毕竟某种程度上马周就是农业学府的代表,他的高度就是农业学府出来人的上限。
  “见过大王!”孔雀见到李泰,自然对李泰恭敬行礼。
  “给你一个任务,我会把从去年开始就囤积下来的财富全部交给你,只要粮食价格低过每斗四钱,你就全力收购,一直到这笔钱全部用完为止!”李泰嘱咐道。
  “大王准备收购粮食!?”孔雀听到李泰的话,皱眉道,“如今粮食价格已经在每斗四钱以下,依我看甚至有可能跌到三钱,越王不再等等吗?!”
  李泰听到孔雀的话,对孔雀摇摇头,开口道:“按我所说去做就是!”
  孔雀听到李泰的话语,见李泰如此坚持,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因为有李泰提前一年做准备,可以说交给孔雀手上的钱相当充分。
  尤其高陵作为整个关中的交通中心,想要储蓄粮食至少在运输成本上算是最低的。
  随着这大笔大笔的交易,高陵此刻船来船往,变得好不热闹。
  当然,因为李泰成功种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的消息,对整个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这件消息传入到李承乾耳朵中,让李承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几分复杂心思。
  作为太子他应该为李泰种植就而高兴,但同时作为太子他又为李泰取得如此成就而烦恼。
  “太子,您走神了!”作为李承乾的老师,李纲敏锐发现李承乾的状态。
  “老师勿恼,只是承乾心中郁结,一时间却有几分不知如何排解!”李承乾说道。
  “是越王成功种出了每亩能丰收三石粮食的事情吧!”李纲道,
  “此事是圣人命人进行传播,有打压粮价之意,越王不过恰逢其会而已。”
  “老师,您说的我明白!”听到李纲的话,李承乾激动道:
  “但阿耶与青雀甚是亲近,而青雀今天立一个功劳,明天做一件好事,我怎能不烦忧!
  如今青雀手下,马周为漕运交税奔走,杜楚客把高陵打造得兴旺,就算那吕才也因丰年乐曲而被阿耶夸奖。
  而我呢,我依旧在只能宜令听讼,在这朝堂上,连畅所欲言都做不到啊!”
  很显然,虽然李承乾并没把李泰的农业学府放在眼中,但李承乾身为太子却相当敏感。
  他已经清晰的感受到,李泰正在释放影响力,一步步侵蚀自己的领域空间。
  出于对掌握权利的本能,在李泰从两年前一心从农,到现在李泰真的一亩地种植出了三石的小麦之后,李承乾却是有几分的慌张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自己哪怕拥有太子的身份,但在面对种植出了三石粮食的李泰时,自己也没了底气,这才是他烦躁的由来。
  李纲听到了李承乾的话,却也不由沉默了下来。
  说实话,对于李泰真种植出了三石的粮食,只要是经历过隋唐之交的人都明白李泰种植出三石粮食的意义。
  更重要得是李泰还不认为种植出三石的粮食是运气,而想在明年证明这是技术。
  可以说,只要明年李泰真种植出了三石的小麦,这所带来的意义,不仅是北方粮食粟米会退位让贤,让小麦成为最主要的北方粮食,更重要得是李泰本人更能声名远播。
  儒家从独尊儒术开始,就开始压制百家,到现在百家的根都被儒家给刨干净了。
  偏偏在这时候出了一个越王,说实话,几乎所有儒家子弟都对李泰很头疼啊。
  但他们能怎么办,哪怕这个时代的儒家子弟能文能武,但愿意拿起锄头去耕田吗?!
  而愿意来耕田的儒家弟子,入了李泰的农业学府后,还能够变回儒家学子的模样吗!
  随着农业学府的小麦每亩到达三石,李纲感觉那些被儒家打落尘埃的百家在这一刻有了抬头契机,就算李纲此刻也感觉到几分本能的恐惧啊!
  现在李泰还只种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而已。
  如果李泰能够更进一步,让产量更进一步抬升,那李泰的地位甚至会进一步巩固。
  就算李承乾将来成为皇帝,面对这样一个亲王,要是杀了,却也绝对会上历史黑名单的。
  李纲深吸了一口气,对李承乾道:
  “殿下不如同圣人所谏,愿意协助魏玄成一同修《隋书》。
  此事有助于太子吸取前朝经验,相信圣人绝对不会拒绝!
  而与太子而言,也能够借助共同修《隋书》的机会,多多交往朝廷名士,以备将来。”
  “谢老师指点!”李承乾听到李纲的话语,对李纲感谢道。
  说实话,太子不像是李泰这种亲王,丢出去做县令什么的完全没有问题,
  要是太子被丢出去做县令,人们脑袋里面想得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太子是不是要被废了!
  真正可供太子一展才华的空间并不多,更重要得是做事这种东西,只要去做那就很可能会引起议论。
  毕竟任何事好的未必当场能看出来,但坏得关乎切身利益,肯定会有人高喊。
  而相反修书这种事情,相对来说既增进才学,又相对清高,不会沾惹麻烦。
  更不要说修得还是前朝史书,对李世民这种时常反省的人来说,对隋书更是重视。
  所以李纲让李承乾去修隋书,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举多得的事。
  只不过李泰的存在,还是让李纲感觉到了几分胸闷。
  这越王只干实事,现在更是直接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要是继续的下去,必然会成为太子的心腹大患啊!
  “咳咳咳!”想到这里,李纲咳嗽了几声,他感觉得到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了。
  他知道自己怕是看不到李承乾能够登基的那一天。
  但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把李承乾通向帝位的道路铺平,让李承乾成为将来的大唐君主。
  到了第二天,李纲都还没有开口让李承乾去修《隋书》的事。
  但比李世民更加关心李泰的御史,已经参奏的李泰一本。
  至于理由,高陵高价收购粮食,抬升粮食价格,故意弄得民间怨声载道!
  没有错,原本已经跌落到三文的粮食,在李泰的命令之下回到了每斗四文。
  毕竟有李泰出来维护市价,那些世家豪商多少会选择观望,而不是掏心掏肺的把所有粮食全部都给卖了。
  而他们稍稍一收手,那粮食自然就维持在了每斗四文左右。
  总之,只要有低于四文的粮食抛售,孔雀便出面购买粮食,做好粮食储蓄。
  但这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和平日子真的太少了,他们见到李泰身为皇子让孔雀收粮稳定价格,而不是让粮食继续下跌,自然无比恼怒。
  如果只是少量收购粮食进行储蓄,那自然没什么话说,但现在李泰几乎为整个长安的粮食无限制的兜底,这就不得不引起御史的注意了。
  在他们看来,李泰想大量囤积粮食,然后再秋收前狠赚上一笔。
  所以,这天李世民刚上朝,便有一堆的御史因为这件事弹劾李泰来了。
  李世民倒也没有多话,只是让人去宣李泰来长安再说。
  因为李世民清楚,李泰不是那种胡作非为的人,至少李泰从出宫到现在,那都是一步一步践行自己的许下的承诺。
  李泰突然变得像世家豪商那样唯利是图,李世民肯定不相信的。
  与之相比,李纲提出让太子协同魏征修《隋书》的建议,李世民思考后自然同意了。
  毕竟,李世民一直以来讲究得就是以史为鉴,现在让李承乾跟着魏征《修书》,跟着忠诚秉直的大臣一起,无论怎么说,对太子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