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何故杀壮士!
“俺是要付的,只不过今天没带钱。”胡车儿挠了挠光秃秃的脑袋说道。
刘弋仰头看着他,总是觉得这巨汉跟紫薯精过于相像了,甚至于下巴的线条都有几分类似。
“王粲,你过来。”
不明所以的“小豆芽”被刘弋叫了过来,刘弋目测了一下,王粲生的瘦小又病怏怏地,十八岁了跟他十四岁基本一边高。
而王粲站在胡车儿身旁,看起来就跟成龙站在姚明身边一样,头发只能够到肚脐眼,腰跟人家大腿差不多粗。
妈呀这是刘弋第一次见到如此天赋异禀的壮汉,比徐晃都高大强壮一整圈。
“俺又不是不给钱,也没动手打人。”胡车儿大约也是觉得自己理亏,低声委屈地嘟囔着,“跟着董太师的时候,他们吃东西就没付过钱,俺那时候都付的,怎地如今倒觉得俺不付钱了”
刘弋忽然想起来,这胡车儿演义里可是说能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猛人,除去水分打个三折,也是能背一百五十斤日行二百里吧。
若是他策划的事情没成功,真是事有不济,背着自己跑路保命总是可以的。
摇摇头,刘弋将这个可笑的想法抛诸脑后,从始至终,他的生命安全其实都是很有保障的,只是他所要的却不只是苟活而已。
“罪如何?”
徐晃略一踌躇,答道:“若按军律,已然禁止为祸百姓,自然是当斩,只不过如今”
“锵~”
胡车儿早就被一圈甲士围住,他手中无兵器,亦是不敢反抗。
胡车儿眼见着刘弋拔出了天子剑,急的口不择言。
“陛下欲东归,何故杀壮士?!”
多好的紫薯阿不,多好的一条壮士啊。
不收入帐中,着实可惜。
“杀你胡车儿济得了什么事?”刘弋嗤笑不止,“你这二百斤肉,够队伍上万人吃一顿的吗?汉室衰颓,百姓困苦,论罪,要杀不是先杀我这个当天子的吗?”
“陛下慎言!”
钟繇的话刘弋根本就是置若罔闻,言语愈发肆无忌惮,旁边的蔡文姬看得都呆了。
“天下丧乱至此,让忠勇之士食不果腹,朕之过也。”
众人噤声,就连胡车儿这般悍勇之士,也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砰!”
刘弋摘了发簪掷在地上,发簪咕噜噜地滚的满是灰尘。
“下罪己诏,如今也没这工夫,便是下了,也传不出方圆十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朕的脑袋留着还有用,头发便代替担了这个罪吧。”
说罢,竟是解开发髻,挥剑将长发从脑后斩断。
“陛下!”钟繇急得直跺脚,“何至于此啊!”
斩断了赘在脑袋上厚厚的头发,刘弋顿时清爽了不少。
本就应该如此嘛,大夏天的留长头发多遭罪。
蔡文姬看着田埂边的半截长发若有所思,而胡车儿则是径自落了泪,好大个汉子,哭的跟小娘子似的,天子割发代他受过,如何不令他感动。
“胡车儿,跟上朕,今日起给你一个羽林郎的出身。”
且说,刘弋这昏君虽然不是见了美人就挪不动步的,但蔡文姬(此时应为昭姬,出于知名度考虑以文姬称呼,下文不再赘述)这般出名,刘弋却忍不住跟她攀谈了一番。
蔡文姬这几年非常倒霉。
小丈夫卫仲道死了,她回娘家,然后她阿爷蔡邕因为刺董以后产生的某些政治风波,也死了。
没了丈夫、没了阿爷,孤苦伶仃的蔡文姬又不能跟亲戚兄长争夺家产,备受排挤之下,索性随着大军东归,想凭借自己的文学、音乐、书法等能力闯出一番天地
然后就差点饿死在半路上。
刘弋当然不能看着蔡文姬饿死,他知道在历史上东迁以后,蔡文姬会被盘踞在并州的南匈奴掳掠而去(玩王者农药的时候顺手查的)。
既然有能力,刘弋当然要改变她的命运。
于是朝廷的乐队里,即将多出一位美女琴师。
并且昏君还殷勤地跟蔡文姬一起来取她放在破庙里的行李,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拒绝了一众糙汉的跟随要求,刘弋只带了王老头一个人。
这是一座老君庙,周遭有些掺着蒿草的黄土墙,一扇破门早已歪斜,刘弋进了庙里,方才发现里面却是有人的。
左手的凉亭和水井暂且不提,就算是右手边破破烂烂的柴房里,亦是有着粗俗的喝骂声传来。
“吱呀~”
随着门扉被推开,一阵微风吹进了老君庙的正堂里,内里烤火的流民几乎是下意识地就传出了方言各异的骂娘声,甚至还有抄起手边木棒的。
然而,当挎着长剑,身穿皮甲的少年迈入半尺高的门槛时,一切声音都戛然而止,屋里的人只剩下一个念头,军中的校尉怎么会来这荒山野岭露宿?
出乎刘弋的意料,老君庙的正堂里,除了少数老头和瘦弱的男人,几乎全是女人!
难道男人都被掳走了,或是死光了?
两个正在交换手里的孩子的干瘦女人,尴尬地停住了手里的动作,被饿成了大头娃娃的孩童尖锐的哭声刺破了短暂的寂静。
背风的老君石像后面,蹿出一个胖大妇人来,俨然是有些领头人的意思。
至于刮光了金漆的老君石像周围那些陪衬的神像,就基本都只剩个脚了,由于是木质的,可能都成了地上的柴火吧。
胖大妇人看了看蔡文姬,眉头拧巴了起来。
她叉手行礼,声音粗粝地言道:“这位将军,此处是我们这些流民的容身之所,若是将军不弃,给您收拾个地过夜。”
“哦?”
将军这种明显逾矩的敬称,还有胖大妇人的误会,刘弋倒是不置可否。
刘弋看着先声夺人的胖大妇人,眼眸眯了眯,手指按在了腰间长剑的剑柄上。
看得出来,这庙里的流民好像不是什么好人。
换言之,这人吃人的世道,好人也很难活下去
“兴平二年夏五月,帝幸鸿门亭。将军甚饥,掳民葵菜而食,依律当斩,帝以发代之。此后凡十年,将军不避镞刃,每战当先,破阵常呼:何惜此头?!”
——王粲《英雄记·胡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