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试探(上)

  “若对有功名者免徭役赋税,长此以往,随着人丁滋生,有功名者越来越多。”
  朱高煦说到此处,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朱元璋竟然闭上了双眼。
  “嗯,继续讲你的理解,咱在听。”
  朱元璋虽闭目养神,但仍鼓励朱高煦继续说下去。
  朱高煦只好接着往下说。
  “为逃避赋税,必然会有许多人依附于此类身负功名者,如此终将导致真正富有之人交更少的赋税。朝廷财政负担将落在穷苦庶民身上,于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国库只会越发空虚。”
  说到这里,朱高煦偷瞄了一眼朱元璋。
  他发现朱元璋脸上毫无波澜,心中当即忐忑不安,生怕说错话,惹怒了对方。
  朱元璋人老成精,眼睛悄悄睁开了一条细缝,已察觉朱高煦的犹豫,于是继续鼓励道:“高煦,咱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你爷爷,并非外人。你如何想的就如何说,不要有太多顾虑。”
  “既然皇爷爷让孙儿畅所欲言,孙儿不敢抗命,若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皇爷爷息怒。”
  看出朱元璋是起了考校的心思,朱高煦决定趁此机会表现一番,略做沉思后,便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了下去。
  “革新田赋乃是保证四民平等纳税之根本,可以将各项复杂的田赋附征和各种徭役一律合并征银或纳粮,变繁为简,不再收取其他任何田赋,甚至废除自秦汉以来的人丁税,或以雇佣代替各种徭役。”
  “同时完善商税,两宋时期朝廷很少为国库发愁,便是因为商业繁荣,有足够多的商税纳入国库。虽说商人重利忘义,可却也有忠孝之辈。若能加以管理,在朝廷主导下,未尝不能摸索出一条藏富于民,民富而国强的商税制度。”
  “民富而国强?”
  朱元璋悄然睁开双眼,盯着朱高煦,虽面无表情,但心里却暗暗吃惊。
  朱高煦见朱元璋阴沉着脸,连忙道:“孙儿说完了,请皇爷爷训示。”
  朱元璋没有评价,而是淡定的道:“说说你对于其他五策含义的理解。”
  朱高煦拿不准朱元璋的心思,只好继续阐述他的“理解”。
  “孙儿觉得,公车上书民不畏官之策,是一个以百姓监督官员,以求吏治清明的良策,如《大诰》规定……”
  “皇庄盐铁充盈国库之策,需要结合四民纳税来说……”
  “义务兵教文武并立之策,是说义务兵役与义务教育,以及文臣武将分立并重之策,所谓义务兵役……”
  “……”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乖孙子,朱元璋如获至宝,满心欢喜,以他的见识,自然能分辨出朱高煦所言并非胡言乱语,而是真正的治国理政之良策。
  如果不是神仙点化,那么朱高煦背后之人必然有着超越时代的极高见识与眼界,否则怎能拿出此经国济世六大策?
  此外,朱高煦当下的表现太惊艳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有理有据,简直就是从史书之中走出来的少年英才。
  朱元璋不相信有人能在短短的数年间,在布满眼线的皇城里把朱高煦培养成如今这个样子,如果此人真的存在,并不为他所知,那么此人一定是神仙中人!
  要么,朱高煦就像朱元璋“脑补”的那样,真的在梦中得了仙人点化,否则他怎会从小就能得到神童美誉呢?
  朱元璋以前当过和尚,知道禅宗有顿悟之说,最著名的例子便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顿悟虽神异,却又真实存在。
  此刻,朱元璋亲自给朱高煦递了一支笔,他已经不在意真相如何,而是在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饿了吧?”朱元璋慈祥的笑道。
  朱高煦答道:“孙儿不饿。”
  他知道朱元璋是极其疼爱子孙的皇帝,眼见对方终于流露出如他前世爷爷那样慈祥的笑,暗暗松了一口气。
  “乖孙子,咱记得你喜欢吃桂花糕,是也不是?”朱元璋竟然憨笑道。
  朱高煦微微一愣,见朱元璋流露真性情,心中颇为感慨。
  如果朱元璋针对皇家子孙制定的政策苛刻些,大明王朝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见朱高煦发愣,朱元璋当即道:“咱已命人去准备吃食,稍后便可送来。”
  朱元璋变得热情似火,一副恨不得把所有关爱都给朱高煦的样子。
  就在朱高煦吃夜宵的时候,朱元璋喊了一个传话的近侍过来,对其吩咐道:“你去转告太子,就说明日的常朝由他主持。”
  就这样,直到下半夜,朱高煦终于写完了他个人理解的六大良策的含义,以及“仙人入梦所授的预言”。
  为了给燕王朱棣上位铺路,朱高煦特地花心思编了两句特殊的预言。
  一句是有关朱标病逝的预言,即“嵩山君回归天界复神位”。
  另一句是充满暗示的预言“秦陨晋落燕南飞”。
  朱高煦到不担心这句预言的真正含义被此时的朱元璋提前揣摩出来。
  如今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还活着。
  从字面意思上看,秦陨可以理解成秦朝的陨石,或秦地的陨石。
  至于晋落,或是晋地落日?
  而燕南飞则是一句民间俗话,即燕子南飞。
  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朱元璋没有上帝视角,无法预知未来秦晋二王的命运。
  “你去睡吧!”
  朱元璋不愧是名留青史的开国皇帝,精力旺盛异于常人,半夜未睡却依旧干劲十足。
  他见朱高煦写完了良策与预言,便下令让后者赶快睡觉,好养足精神,待醒来后回答他的问题。
  朱高煦被朱元璋一惊一乍折腾的不轻,又写了半夜的文稿,难免有点困意。
  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赢得朱元璋的好感,朱高煦抖擞精神,铿锵有力的说道:“皇爷爷不睡,孙儿不敢睡!”
  “好,不愧是咱的乖孙儿!既如此,你先吃些东西,咱一会问你。”朱元璋很是欣慰的笑道。
  朱元璋高兴的翻阅着手里的文稿,萌生了将它列为仅供后世皇帝的秘本的心思。
  当然,他的这种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毕竟这治国之策可不是儿戏,自需要验证一番。
  实际上,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他更希望这是真的,希望仙人入梦点化了朱高煦。
  朱高煦填饱肚子后,与朱元璋开始了新一轮的问答。
  在朱元璋问到“嵩山君回归天界复神位”、“秦陨晋落燕南飞”这两句预言时,朱高煦都是先做出了一副苦思冥想的姿态,然后再露出失落的表情摇摇头,最后告诉朱元璋他也不理解其意。
  至于其他可能与朱元璋固有国策起冲突的良策解读,朱高煦也只是避重就轻,尽量不让朱元璋感到难堪,算是对现有国策的查漏补缺。
  毕竟,朱元璋此时已经在位二十五年了,有些既定政策早已执行多年,若推倒重来,会有朝令夕改的嫌疑,这自然不利于大明王朝的稳定。
  即便朱高煦说一半留一半,聪明绝顶的朱元璋心里也清楚,有些良策只能等新君上位后才好放手去干,他未来能做的不过是完善朝廷官制,并参照良策定下文武分立并重等利国利民的万世之法。
  祖孙二人皆非常人,一直从下半夜聊到了天亮,若不是有近侍来报说太子求见,只怕朱元璋还会继续跟朱高煦聊下去。
  朱元璋端坐御座之上,听了近侍的禀告后,回道:“让太子进来。”
  朱高煦两世为人,自然是有眼色的,连忙言道:“孙儿困意难忍,请皇爷爷准许孙儿回去休息。”
  朱元璋忽然笑道:“高煦,你心里想什么咱知道,咱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你就老老实实待在这,陪咱一起见太子。”
  朱高煦不知朱元璋是试探还是另有打算,也不敢出言拒绝,只好乖巧的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