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8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这次西域之行,燕王全力相助,一定能得到一个圆满。”
  “等到西域归来,吴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别忘了今日。”
  朱允熥笑道:“能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就已经很好了。大师和我四叔的鼎力相助,我记下了!”
  姚广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吴王算是藩王当中最为尊贵的称号了,再进一步的话,那就是储君。
  燕王派兵助战,不管他出于何种目的,但总是有利于抵御外敌。
  燕王想抢功,总比肃王袖手旁观要强得多。
  燕王想出风头,那就尽管让他出。
  朱允熥巴不得如此。
  如果燕王派的兵足够多的话,野心不妨再大一点。
  如有条件,朱允熥甚至想在西域扩土拓疆!
  姚广孝看到了朱允熥笑容背后的激动,果然,自己没有看错!
  朱允熥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废物、无能!
  如果不是恰好看到杭州竹林那一幕,自己绝对也和其他人一样认为朱允熥就是个白痴。
  朱允熥的城府极深!深不可测。
  如果自己和燕王助他一把力,绝对能够压过二皇孙朱允炆。
  朱允熥当上储君之日,也是燕王公布重大秘密之时!
  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今日之事,小心为上。贫僧先行告退,吴王稍等片刻再走。”
  等姚广孝消失在街口,朱允熥才缓步下楼。
  到楼口,一个女子拦住了朱允熥。
  女子着窄袖对襟直领服,外套马面裙,束蓝绢丝带,显然不是出身普通人家。
  这不是刚才开窗,木棍砸中其肩膀的女子吗?
  女子个头没有沐瑶高,但脸蛋与沐瑶有一拼。
  化着淡淡的妆容,皮肤极为娇嫩,但此时,粉面含威,杏眼圆睁。
  “你,你刚才是不是故意的?”女子拿出了刚才的罪证——小木棍。
  朱允熥说道:“我不是故意的。现在看来,你没有多大事啊。”
  茶楼也就只有三层,从顶层掉下一个木棍又能对人造成多大伤害?
  “你的意思是,想一走了之?”女子拿着棍子指着朱允熥。
  这女子,还不依不饶了!
  肯定是在家里娇横惯了,吃不得一点亏。
  “你该看病看病,医药费我出。”朱允熥耐心道。
  “你的意思是,我自己掏不起钱吗?”
  “依你之见,想让我做什么?”
  “到现在为止,你连歉意都没有。合着我被砸到,就像阿猫阿狗一般活该?”
  朱允熥说道:“道歉哪里有诚意?姑娘的肩膀能否让我看看,软组织损伤啥的,我给你抹点红花油,再按摩按摩。”
  “你,你,你个浮浪登徒子!”
  女子脸色通红,扭身便走。
  朱允熥看着女子急步离去,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等了好长时间,看样子是想兴师问罪,哪知道被刚才的话给气走了。
  仔细一想,明白了。
  这个时代的女人一点都不开放,肩膀哪里肯露出来?
  不像现在一些女星,为了有流量,啥都可以露。
  从茶楼里出来,朱允熥径直去找陶成道。
  “陶大人,我交给你们的东西一定要加紧做,不要怕花钱,哪怕是集中所有的工匠。”
  “制出来一批,就先存放到我的后院,到时自然会有人取走。”
  陶成道说道:“吴王,吹针、弩箭已经可以量产。您交待的地雷,已经制作出触发式地雷。”
  地雷的制作进程不出朱允熥所料。
  对于火药的运用,从宋代就开始了,经过元再到明,火药已经很成熟了。
  在金军进攻陕州时,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到十五世纪的明朝,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炸炮。
  明代的焦玉所著《火龙经》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现代的“连环雷”相似。
  到十六世纪末,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
  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时的地雷造价昂贵,危险性较大。
  主要原因是标准化不够,标准化不够就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危险性增大。
  同时,标准化不够也导致了产量的局限。
  朱允熥交给陶成道的制作地雷的方法,都有清晰的操作流程,以及各种材质的形制、大小、剂量。
  这对于火器专家陶成道来讲,并不是难事。
  难点在于标准的控制。
  制作地雷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只要有人指导,照样会制作地雷。
  “太好了,其他的继续研制。地雷的制作有一定危险性。”
  “制作好的地雷就不要往我的院子里运了,你就放在夫子庙那个地方吧。”
  “陶大人,这次要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地雷是重要武器。”
  “能制出多少就制出多少。等到夫子庙的地雷不再减少,就不用制作了。把精力用在研究其他项目上。”
  朱允熥十分高兴。
  只要地雷能量产,能大量供应,自己有信心干掉蒙元在西域的残余势力。
  回到小院,发现门口站着两名锦衣卫。
  进到院子,就见朱元璋靠在沙发上,惬意地往嘴里放着兰花豆。
  「老朱,又来了!」
  「去嘉峪关之前,有多少事情要准备呀,老朱,你烦不烦?」
  又是三孙的吐槽!朱元璋就当没听到,笑意盈盈说道:“允熥,你是不是该动身了?”
  「这次,老朱倒是急了。」
  「难道说嘉峪关那里顶不住了?」
  「肃王六万人马,居然顶不住一万余人的攻击?」
  「不是肃王不能打,而是肃王不想打。」
  「因为嘉峪关是我的封地,肃王也不想派太多兵马!」
  「肃王现在肯定是巴巴地盼着我去呢,我一去,他就有顶雷的了。」
  朱元璋听到此,马上想到了这种可能:肃王的兵马不会听命于咱三孙!
  要不是听到三孙的心声,咱根本想不到这一点。
  随即,心中已有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