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三兄弟回归
当下赞不绝口,甚至于反过来向庆忌请教起来。
原本庆忌还因为这九阴噬魂大法属于邪派功法而心有芥蒂,不敢悉心钻研。
但乌玄却劝他不必如此。所谓正邪两派殊途同归,修炼到高深之处,均可明心悟道,直指天地本源。
如此罕世功法,正好和《神照经》取长补短,相互印证。
只要不故意去修炼其中那些残害生灵的邪法,倒也不用担心会走火入魔,磨损心境。
乌玄这番话,亦让庆忌茅塞大开。决定闲暇之时,也要再将这九阴噬魂大法透彻钻研一番。
至于其中最为厉害的噬魂之术,庆忌自不可能照着秘法中记栽的那样去残杀生灵。
但或许是因为吸取了九阴魔尊全部灵魂能量之故,他如今魂海中已然自行凝炼出那个金黄色的骷髅头,
这“噬魂骷髅”目前虽还算弱小。但也曾在危急时刻,吞噬了冯百里的“叱目阴魂箭”,救了他一命。
庆忌感到,在当日吞噬了“叱目阴魂箭”之后,这个骷髅头无论形体和气息都比原先要壮大了几分。
而且此骷髅纯由神照之光构成,与原本九幽魔尊所凝聚的魔气森森的骷髅还是大不一样。
索性也就任由它盘踞在灵魂之海中,或许将来能对自己产生更大帮助也未可知。
这天早上,庆忌起床之后惊喜地发现,石螺终于又开始结丹了。
新生的这颗丹药散发出黄、红、蓝三种光辉,代表其中蕴含着地、火、水三大本源之力。
这显然应该正是前些时候,石螺在黑蜂林山谷内吞噬了少阳真精,太阴圣水等天材地宝的结果。
庆忌毫不犹豫,将这颗丹药立即服下。
顿时间,体内本源之力隆隆发动,土火两大本源几乎瞬间就被推到了极致。
此外一股清凉至极的力量绕体游走,就仿佛清清流水,润泽浑身筋脉。
使原本旺盛强绝的土火之气得到了调和,身体立即感到舒适无比。
这股力量显然就是水之本源,不过它的积蓄比起土火之力还是稍嫌不足。
庆忌感觉石螺倘若能再结出这样一颗丹药,自己的水之本源便能够和另两种本源之力并驾齐驱。
到时候应该就可以晋入“三气朝源”的武道境界。
不过当日石螺所吞吸的太阴之水,其所蕴藏的能量,可否支持石螺再结出一颗含有水源之力的丹药,却是不得而知。
即便如此,庆忌也感到体内的力量明显增长,比起未服丹前又雄浑了不少。
特别是其中的土之本源,在体内早已积蓄得浑厚无比。
庆忌现在时时感到脚下大地,似在向他发出一种玄妙至极的召唤。
若不是自觉时机未到,而强行压制住那种诱惑。
庆忌此刻几乎可以在动念之间,便能与厚德载物的大地“融”合为一,从而踏入地阴境。
接下来几天,庆忌仍旧安然呆在居处。
继续参悟《玄穷战谱》的最后一式,以及梳理印证各种所学的功法,同时也耐心等待石螺的下一次结丹。
随着乌池之会越来越近,这一天灵雨部举众震动。
因为有三道宛若凶兽般的气息自大山之外爆发而至,正是乌行三兄弟如约归来了。
他们三人这次还未进村,却直接被乌腾率领几名族内少年子弟给拦在了村口。
乌腾前些时惨败于庆忌手中后,已自知修为远不足以和对方为敌。
甚至连曾经旗鼓相当的对手乌破,如今也远远在他之上。
若想参加乌池之会,便只有从乌行三兄弟身上下手了。
是以这些日来,乌腾始终率人在村外的演武场附近徘徊等待。
果然当三兄弟方一出现,他即刻窥准时机拦路邀战。
本来按着乌腾的想法,这三兄弟中以乌行的战力最为凶悍。自己就算不敌此人,但至少也能在乌力和乌雷身上找到些便宜。
岂料三兄弟知其意图后都是哈哈一笑,各自气息震荡。
就见乌行和乌力两人浑身源力光影明耀闪烁,竟然双双踏入了地阴境。
至于乌雷,亦是大朝源巅峰的境界。
乌腾顿时傻眼。他原本恃为杀手锏的紫电金鞭在被庆忌吸得能量大损后,已然被乌苍长老给收了回去。
现在他仅凭自身境界,自然不可能与地阴强者争锋。
无奈之下,乌腾便即挑战乌雷。
两人同境同阶,尽管对方常年在外搏杀,实战经验丰富。
但乌腾毕竟曾是灵雨部内公认的超级天才,近来又和灵光部乌苍长老学得了一门极为厉害的战技,自忖倒是可以一搏。
岂料双方这一交手,打得翻翻滚滚。乌雷眼看不能速胜,二话不说,竟直接祭出了炼神玄器“七曜离魂抓”。
此抓正是他大哥乌行所有,却不知何时被其悄然借来使用。
乌雷玄器在手,扫荡虚空。只轻轻一击,便将乌腾打得狂喷鲜血,昏死过去。
三兄弟看也不看他一眼,昂然进村。紧接着,马不停蹄地直奔庆忌所居的小院而来。
刹那间,整个灵雨部全都骚动起来。连乌阳和乌洪闻讯都急忙从内院赶至。
以为这桀骜不驯的三兄弟,是要找庆忌报偿当日大败之辱。
岂料庆忌闻声出现,四人却相拥大笑,言谈甚欢。
乌阳等人暗松一口气之余,倒又感到有些可惜。
不知这凶兽下山般的三兄弟,再次与庆忌交手会是什么结果。
乌阳等人却是不知道,庆忌在青羊镇大显神威,力敌天阳强者司马长天的事迹,乌行等三兄弟返回偃月武道馆后立时便即得知。
本来乌行自恃近来在执行任务中又获得了一些机缘,修为大涨之下,确是准备回山与庆忌再战一场。
然而当惊悉双方的修为竟已越距越远,对方能力战司马长天而不败。
似他这等地阴初境的武者,只怕挥手间便可以覆灭了。于是三兄弟才算彻底熄灭了和庆忌争锋之念。
如今双方二度相见,倒是言谈投机,都颇有惺惺相惜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