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贤弟起步价一个仁宗

  新朝就要有新气象。
  不管是爱氏大清还是贾氏大清,军队必须是皇帝陛下最忠诚的武装力量。
  所以,贾六觉得应该对军队来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在形式上确定新的军队指挥体系。
  为此,百忙之中的他抽空在办公室草拟了一篇名为《钦定帝国将校制》的文章。
  文章中提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军事变革,大清帝国有必要实行军衔制。
  军衔制自古有之,春秋时有尉,汉唐时有将校,宋代有元帅,至前明有校尉。
  军衔本身更像是一种爵位授封,如明代的总旗、百户、千户实际就是一种军衔,与具体担任的职务无关,但所任职务又会相应参照其军衔。
  或高一级,或低一级,不会出现总旗出任副将、总兵高职。
  大清开国以来,军队体制这一块一直比较紊乱,尤其军队系统分为八旗、绿营,这就使得军队指挥系统更加复杂,军官体系也是杂乱,遍地冗官,使得军队指挥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廷采用的办法就是给将领加领队、加参赞衔,以此明确将领指挥权。
  这种做法,治标却不治本。
  随着时间推移,各项弊病就跟陈年老痰一样堵得军队喘不上气来。
  而且对于将领的任命,往往出自皇帝心意,这就导致很多十几岁的八旗子弟骤跃为大军统帅,不利军队的良性发展。
  如明亮、如福康安、如丰升额等,都是没有任何行伍经验就被乾隆委以重任,这不仅让军队面临重大危机,也堵死了很多优秀将领的晋升通道。
  那么,就有必要针对性推出军衔制这一良药,以从根本上理清军队自上而下的诸多弊端,使得军队总体效率提高,战斗力也随之提高。
  贾六拟定军衔制推出后,军官俸禄也将分为职务俸禄,军衔俸禄、特殊津贴、生活补助四大块。
  如此,不仅能让军官清楚自己应该拿多少钱,也能让朝廷的军费开支变得相对透明。
  不过他起草的军衔制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将、校、尉三级。
  将级为上将、中将、少将。
  校级为上校、中校、少校。
  尉级为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品级方面则依九品制确定,上将为一品,少尉为九品,不设从品。
  这一调整区别于文官,有很大不同。
  原因是贾六希望他领导下的大清军队比旧大清军队富有朝气,如果继续设置大量从品官衔,除了增加军队太多冗官外,对军队本身的作战与指挥并无大的益处。
  上将为一品,已是品级最高,再有功劳,则要相对授以爵位。
  王公侯伯。
  这一块,贾六当然也要相应设计,既保留传统,又有一定创新。
  不然,怎么能显出他这个皇帝与老四鬼子的区别。
  制度设立一只笔随便写写就可以,甚至一拍脑袋就行,大差不差就可以。
  可谁任上将,谁任中将,谁只能当少校,那就大有文章了。
  授得不好,有可能会引发军队的动乱。
  故而军衔授予这一块,贾六得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负责。
  至少,要比他有德。
  至于皇帝本人是否兼任帝国军队元帅,贾六迟迟拿不定主意。
  论军功,他当元帅绰绰有余,因为整个大清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比他还能打的将领。
  不然,怎么他就成了大清下一任皇帝,那些死鬼只能当阿飘呢。
  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任何雄辩在事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但是,皇帝本身已经是大清军政体系的一把手,再额外给自己封个元帅似乎有点不合适。
  看着像小孩子过家家。
  他爱新觉罗世凯又不是明武宗正德那小子。
  基本的格调,他还是讲的。
  所以,思来想去,贾六准备征询一下行辕几个主任以及岳父博清额,还有马上就要抵达襄阳的李会长等人意思。
  集思广议嘛。
  合上文稿,准备让侍卫处送到办公室交阿主任、纪副主任等审阅,如果有修改意见就附注,合理的他肯定会采纳,此时耳畔却传来震天呼声。
  呼声来自临时行辕大门处。
  呼声很大,震耳欲聋那种。
  惊得贾六甚是诧异,赶紧带人来到门口,不等他发话,保柱就扛来张梯子请王爷登高。
  贾六也不二话,手脚并用“噔噔”上梯,之后在院墙背面悄悄探出脑袋朝外瞄了几眼。
  腰呈弓状。
  这个姿势是有讲究的,属于标准战术性动作。
  主要用于防备冷枪。
  视线内,几千襄阳城的官绅百姓聚集在外,人人手中拿着三角小旗,激动的高呼口号。
  皆是拥护睿亲王称帝,带领大清全国军民讨伐窃国大盗陈家洛的。
  贾六顿时脸色放松,继而眉头微皱,从梯子上一声不吭爬了下来,之后一言不发就走了。
  见状,花了几千两组织这次请愿劝进行动的办公室主任老阿顿时忐忑不安,好半天那张苦脸都没缓过来。
  贾六刚回到办公室,纪副主任就将今天的《前线报》送了过来。
  每天读报,是贾六养成的习惯。
  不管多忙,他都要看。
  报纸主要就是两份,一份是行辕主办的《前线报》,一份是直隶方面主办的《大清日报》。
  贾六随手拿起《前线报》扫了下,目光顿时被报纸内容吸引过去。
  上面竟都是湖广前线将领、官员对自己称帝的拥护,如荆州将军万朝兴、陕甘提督保宁、湖北总兵瑞林、新军第一镇统制张大彪等。
  背面则是各部队中低级军官,以及一些士兵代表给《前线报》投的稿,无一不旗帜鲜明表示坚定追随睿亲王讨伐窃国大盗乾隆,并坚决拥戴睿亲王为大清新皇帝陛下。
  头版将领文章贾六基本没看,因为他知道那帮人能把自己名字写出来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长篇大论呢。
  甭说,都是代笔。
  倒是底层反应,他要多看看。
  倾听民意是治国首要,聆听军心,更是治国必备素质。
  这一看,就是半柱香时辰。
  放下报纸后,贾六若有所思,忽然问面前的纪副主任:“报纸上说的是真的?官兵都一致拥护朕称帝,你老纪不要糊弄朕啊?”
  老纪心想你都一口一个朕了,还糊弄谁啊。
  嘴上却是说道:“万岁英明神武,文成武德,再借臣一万个胆子也不敢糊弄万岁啊!”
  “嗯,谅你也不敢!”
  贾六咧嘴笑了,将报纸放地抽屉,打算回头有时间详读,如果工作安排有余暇的话,就见一见那几个投稿的官兵。
  刚合上抽屉,侍卫处来报,说是直隶布政使梵伟、永平知府杨植二位大人代表直隶总督杨景素率团抵达襄阳。
  贾六大喜过望,亲自去接。
  梵伟和栓柱不是外人,一个是他的狗头军师,一个是他的亲信家奴,值得他跑一趟。
  也有些日子没见卧龙凤雏了,怪想的。
  很快,睿智英明的贾王爷就见到了军师和家奴,不等他问好,就见二人同时跪下,之后奉上一篇名为《三论睿亲王》的文章。
  文章从国初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讲起,系统说明睿亲王一系对大清的汗马功劳,通过事实阐明睿亲王承袭大宝的必须性以及合理性,为贾六夯实了称帝的理论基础。
  “好,好,好啊!”
  望着大老远过来的梵伟和栓柱,贾六真心高兴,脸上荡漾的笑容怎么也收不住。
  “少爷!”
  栓柱更是一脸激动,同时也是一脸欢喜,紧紧握住少爷的双手泣不成声:“少爷终于要当皇帝了,栓柱好激动,好开心,好兴奋.”
  激动,就不能言语了。
  不然,就不叫激动。
  梵伟则是一脸感慨的看着恩主,情不自禁道:“自古得国之正,莫不如王爷啊!”
  “是么,叫你们这一说,我也觉得没谁得国有我正的,嗯,心里叫你们弄的美滋滋的啊。”
  贾六春风满面,下意识的将右手平放在前胸肚脐处,左手负在背后,带着两位亲信龙形虎步、气宇轩昂跨过襄阳城门。
  这一刻,天地都有异象横生!
  就是火烧云。
  有什么事日后再说、destroy神、汉族网麦冬、颜大刀、老大的主人、盐砚、千迁纤谦谦、蹲坑看书、丹枫将月、岁月静好物阜民丰大家开心、万剑心、十年饮冰_难凉热血、小号没名字、慰亭享九、朱门铜臭、蜀山盗贼、蜀山盗贼.
  贾皇帝于百姓元年向各位贤达通电表示感谢,由于各位贤达打钱及时,现登基所需资金缺口得到极大缓解,不过还差1600万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