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互放狠话

  虽然护送辽国使团慢了很多,但是大家都是有马的,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到达恩州,苏骁的地盘上。
  进入恩州,分界线另一边就有大队人马,酆泰带着剩下的亲卫,王进领了三千骑兵,整齐的列队在前面等着苏骁。
  “苏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兀颜光看到前面的严阵以待,就对苏骁说道。
  “本帅境内多盗贼,为了防止那些贼寇惊扰了各位贵人,就调兵来保护各位贵人,所以无需紧张。”
  苏骁轻松的说道,反正压力是在兀颜光这边,自己担心什么。
  “那就多谢苏大人的好意。”
  兀颜光看来苏骁一眼,不知道心里再想什么,也不再多言。
  反观他身后的士兵,各个都握紧了武器,生怕对面的骑兵冲过来。
  “拜见大帅,恭迎大帅回家。”
  等走近了之后,所有士兵下马拜倒,齐声对苏骁说道。
  苏骁面露微笑,手臂一抬,所有士兵又整齐划一的起身,这整齐的军容,让兀颜光看了眉头直皱。
  本来只是以为那些亲兵是苏骁投入血本培养的,毕竟谁没有一点杀手锏,就算是禁军里,也有让兀颜光赏识的精锐。
  但是现在兀颜光一看,苏骁手下的军队居然都如此精良,一部分虽然不及苏骁身边亲卫那样精锐,但也都远超辽国普通兵士。
  如果自己和苏骁在战场上相遇,自己的胜算恐怕不会超过四成,这还都是高估的,苏骁这样的军队一个冲锋,就能够把自己的军队给冲散,到时候溃败是难免的事情。
  在思考间,苏骁的军队已经把辽国使团围起来,裹挟着他们,继续向北行进,巨大的压力让辽国使团不断把队伍压缩,甚至有的人已经碰到一起,两匹马几乎是黏在一起行动。
  苏骁看着辽国使团的变化,嘴角露出笑容,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高的兵法,虽然无法让整个辽国都感受一番压迫,但是苏骁要让使团的这批人以后见到自己,就要两腿发颤,拿不稳武器。
  过了恩州,进入冀州,王进带兵撤离,栾廷玉带领五千步兵接棒护送辽国使团,再次给兀颜光展示一番。
  出了冀州是永静军,石宝领兵五千前来听令,接替栾廷玉继续护送辽国使团。
  来到河间府,卞祥带领五千骑兵来迎接使团,这五千骑兵就是之前剿灭打草谷的士兵,一个个看着辽国使团的人,就好像是在看一群待宰的羔羊。
  苏骁带着卞祥,一直把辽国使团送到信安军的边境,在那里,一只万人骑兵正守在边境,等待着兀颜光的到来。
  辽国使团看到辽国的军队,才把心头那根筋松一下,这段时间他们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不是精锐,他们早就崩溃了,而使团里的那些文人,一个个都好像是瘾君子一样,黑眼圈浓重,厚厚的眼袋,他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好好睡一觉了。
  “苏大人,这一路上的关怀,兀颜光铭记在心。”
  在分离之际,兀颜光对苏骁说道。
  “哪里哪里,只是尽一份地主之谊,只是没有想到贵国的兵士如此胆怯,实在是没有想到。”
  苏骁毫不在意兀颜光话语间的夹枪带棒,自己做的都是光明磊落,说吓你,就是正大光明的吓,谁让你们自己多想呢。
  “苏大人的热情,让孩儿们确实有点受宠若惊,等到以后再见面的时候,也定让苏大人感受一下孩儿们的热情。”
  兀颜光有点咬牙切齿,第一次见到如此无耻的宋人,宋人不都是非常虚伪,不管怎么说都会保持一副彬彬有礼,谦虚的姿态嘛,为何这人更像是一个街头混混。
  “真的吗?那本帅很是期待,到时候希望辽国男儿不要让本帅失望。”
  苏骁说道,民族融合在古代是靠鲜血促成的,只要没有彻底征服之前,是不存在什么睦邻友好,苏骁再见兀颜光的时候,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绝不会让苏大人失望,苏大人,就此别过。”
  兀颜光一拱手,拨转马头,回到了辽国大军的队伍之中,在辽国骑兵的护送下,去向天祚帝交差。
  看着大队离去的辽国军队,苏骁才领兵返回,这次东京之行收获不小,最大的收获不是赵佶的赏赐,而是见识了真正的辽国军队。
  让苏骁在内心迅速有一个认识和评估,如果对上辽国的军队,自己胜算如何。
  经过对比,苏骁信心大增,辽国也不过如此,以前认为辽国强大,主要是因为大宋太过无能了,把辽国衬托的比较强大。
  苏骁已经见识过辽国的精锐,也就这样,而辽国的正规军,多是皮甲,最多在胸口放置一个护心镜,他们能够打赢大宋军队,无非是靠着敢打敢杀,不畏死亡的冲劲,和大宋贪官背刺自己人的内耗。
  但凡其中一个不成立,大宋也不会年年岁贡,平白给辽国那么多的钱了。
  而这两点,在苏骁这里,根本不是问题,辽国契丹人敢打敢杀,那自己训练有素的军队也不差,而且自己这里没有人敢在军费上乱伸手。
  苏骁可是已经灭门了几个军需官,他们敢在军队采购和兵饷上伸手,苏骁就敢往他们脖子上动刀。
  这些军需官都是后来招募的文人,毕竟古人文化水平都不高,苏骁只能够把这些需要一些学识文化的工作交给那些文人办。
  结果就是,他们把大宋那一套用到了自己这里,经过神算子蒋敬的核对,揪出了这批害虫。
  苏骁也不像是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把他们扒皮充草,这样太残忍了,只是把他们斩首,然后抄家,一毛钱都不给他们剩下,这些钱苏骁重新投入到军费之中。
  经过几次公开处决之后,人们认识到了苏骁的性格,不会像是徽宗那样宽待手下,而是一言不合就斩首。
  而苏骁又不是皇帝,普通的劝谏根本没有任何用,想要弹劾苏骁,结果那些弹劾到了东京汴梁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