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知青(1)

  1975年,上木村。
  上木村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
  它位于某条入海大河的西边,村里还有一条小河蜿蜒穿过,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居住在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以种田养蚕为生。
  如今是农历九月,天气不冷不热,而上木村的村民们,正忙着挖番薯。
  上木村这边一直种水稻,有些地一年种两季,有些地一年种一季,这般轮换着来,每年水稻的产量还是不错的,但其中大部分稻子都要交公,大家也就没办法顿顿吃白米饭。
  于是,今天挖的这番薯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可都要靠番薯填肚子!
  挖番薯是个体力活儿,一大早,村里的青壮年就拿着铁耙,翻那已经割掉了番薯藤的地。
  顾明修就在翻地。
  他很瘦,但力气却不小,一耙下去,便有一大块泥连带着很多番薯被翻了出来。
  村里的女人用手将挖出的泥块扒开,从中找出番薯扔进旁边的竹篓。
  偶尔看到有些大个的番薯被顾明修一铁耙给扎到了,还会感叹一下:“这么大的番薯,可惜了。”
  一边说着,她们就一边把被伤了的番薯扔到另一个竹篓里去——这样的番薯不能久放,要快点吃掉才行。
  顾明修不停地翻地,女人们跟在他和其他翻地的人后面捡番薯,而在他们后面,还有一些流着鼻涕的小孩子,拿着个篮子捡前面的女人落下的,不过手指大小的番薯,或者番薯根。
  这些小番薯里面都是“筋”,也就是粗粗的植物纤维,但好歹也能填饱他们的肚子,也就没人舍得浪费。
  而且,大番薯要交到村里让村长来分,这些小番薯却是能直接拿回家的。
  有些女人为了多拿点番薯回家,会让自家孩子留在自己身后,然后刻意将一些个头稍大一点,能有鸡蛋大小的番薯落下,那些孩子的收获就会丰盛很多。
  都是乡里乡亲的,一般也没人说什么。
  只是,大家正干着,突然有人道:“言知青呢?又没来?”
  他们村紧挨着一个镇子,地少人多,来的知青就不多,大多还是村里人的亲戚——这附近镇上县城的人要下乡,都挑周边村子,好些直接就住亲戚家去了。
  但这言知青不同,他是两年前从京城来的。
  那可是京城!
  刚来的时候,村里人稀奇地很,都特地去看他,但现在……村里人已经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了。
  这言知青长得高高大大的,身板看着很壮实,但太懒了!
  他都来这里两年了,地里的活儿还干不利落,整天就知道躲在家里偷懒。
  “那言知青,真的太懒了。”
  “之前张祖根的女儿还看上了他,最近也打消念头了。”
  “可不得打消念头?他那么懒,越过越穷……”
  ……
  这言知青,村里的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才好。
  他刚来的时候整个人瞧着光鲜亮丽,皮鞋都是擦了油的,所有人都以为他家里肯定很有钱,然而并不是。
  这两年,就没人给他寄过东西!
  头一年,他靠着变卖自己带来的东西,好歹也能过下去,第二年,他就靠着跟村里以及身边的人借粮食过日子了。
  这跟村里借了粮食,一笔笔的都是要记上的,他总是不出工,年底肯定还不上,这……
  更重要的是,村里人还得知,他家里成分不太好。
  这江南水乡的人,个性都软,这几年外面闹得天昏地暗,他们这边也会拉人批斗一下,但折腾地并不严重,也就没人对言知青做什么,但大家也不爱接近他。
  哪怕他长得好有文化,就凭着懒惰和成分不好这两样,那些起初对着他的脸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就纷纷打了退堂鼓。
  村里人都觉得,这言知青要是一直这样子下去,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
  至于村里另一个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就是正在努力翻地的顾明修了。
  顾明修是他们村里长得最好的人了,比之言知青一点不差,干活还卖力,十五岁的时候,在队里干农活就已经能拿跟成年人一样的工分了。
  可他也有致命缺陷。
  首先,是他的成分同样不好——顾明修的爷爷,当年是村里的大地主。
  顾家以前是做生丝生意的。
  他们家在那大河边建了一个围墙能有三米高的大院子,建了码头,早上几十年,每年收茧子的时候,附近的人都摇了船来这边卖茧子,这码头上那是人来人往的,付账的银元都要用竹筐来装。
  顾家老太爷曾经说不出的风光,顾明修的爷爷,更是去大城市读过书,是村里的独一份儿。
  可惜时代变得太快。
  顾明修还没出生,顾家就已经败了,他出生没多久,他父亲就因为种种原因自杀,之后顾明修的母亲带着顾明修改嫁了村里一个娶不上老婆的老光棍,又生了四个孩子。
  可就算顾明修的母亲改嫁了,顾明修的成分依然不好,很多人是不愿意嫁给他的,更别说……他还有一家子拖累。
  顾明修在继父家,那就是个拖油瓶,打小就需要干农活照顾弟妹,他又是地主的儿子,在村里总被人欺负,也就一直过得不好。
  然而都这样了,老天爷依然不放过他。
  就在顾明修十四岁那年,他继父得病,肚子越来越大,去医院医生说治不好,就那么死了。
  他妈身体不好,当时还怀了孩子,一下子就病倒了,后来生孩子的时候孩子还脚先出来……
  接生婆用力一扯,这个女人就也没了。
  顾明修今年二十,家里没有长辈帮衬,倒是有四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要管,最小的那个才六岁……谁愿意嫁他?
  不过顾明修的亲爹虽然是地主,但当年顾家老太爷一直与人为善,顾明修又挺惨的,所以村里人对顾明修,倒也还算友好。
  只是偶尔开批斗大会,顾明修还是会被拉出去,批斗一下。
  这年头,也是没法子。
  太阳渐渐从西边落下,也该收工了。
  言知青还是没来地里。
  大妈们忍不住再次叹气。
  “像言知青这么懒的,还真少见!”其中一个人道:“他这样子,迟早饿死。”
  顾明修背着铁耙,正往村里用来存放农具的地方走,听到这话忍不住道:“他是病了……”
  “生病?这种鬼话也就你信。”那几个说闲话的女人翻了个白眼,就言知青那白白胖胖的样子,生病?
  顾明修不太赞成这些女人的话,但他不爱跟人争,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上木村以前有个不大的寺庙,里面供了几个菩萨,这庙还是顾家修的,但早几年,庙里的那些泥菩萨就已经被人扔了,现在这庙,就成了村里用来存放各种东西的地方。
  村里的拖拉机,大家用的农具,收上来的谷子粮食等等等等,都被放在这庙里。
  顾明修把铁耙放下,就回了家。
  早些年村里搞过大锅饭,但现在早就不搞了,分了粮食各家吃各家的。
  此时跟十几年前闹饥荒的时候相比,大家的日子已经好过多了,像顾明修家这样,只有顾明修一个人壮劳力,四个弟妹其中三个已经十几岁,要读书,最小那个因为在母亲肚子里憋坏了又体弱多病,总是过不好。
  不过这几天都在收番薯,村里还把挖的时候伤着了的番薯早早分了,倒不至于饿肚子。
  顾明修回到家,就闻到了一股烧番薯的味道。
  顾明修的四个弟妹,是两男两女。
  他继父也姓顾,他的弟妹也就跟他姓的一样。其中最大的大弟今年十五,叫顾玉宝,二妹今年十三,叫顾玉兰,三妹今年十二,叫顾玉仙,最小的又是个男孩,今年六岁,叫顾玉康。
  此刻,三妹顾玉仙刚烧好番薯。
  把番薯洗干净放进铁锅煮上许久,一个个番薯都贴在铁锅上,焦了一边儿,番薯也就烧好了,烧番薯的时候,她还在蒸架上放了一个碗,放进去一点点米,蒸了一碗饭。
  这饭是给顾玉康吃的。
  顾玉康身体弱,性子却倔强,他是不吃番薯的,只有番薯的话他能一直不吃,然后哭个不停。
  顾明修从不挑食,他回了家,洗了手,从锅里拿了番薯,带着皮就吃。
  正吃着,在镇上读初中的顾玉宝回来了。
  他们村离镇上很近,村里的孩子小学在村里读,学校就是顾家那个围墙有三米高的房子,初中大家就去镇上读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会去读初中就是了。
  “今天家里有什么吃的?”顾玉宝钻进厨房,看到锅里只有番薯,就不高兴了:“只有番薯?”
  他说完,就看到了旁边的米饭:“这碗饭给我了。”
  “这是玉康的。”顾玉仙想要阻止自己的二哥,但顾玉宝拿起碗,都不用筷子,就直接在那碗蒸得焦黄,带着一点焦香番薯味儿的米饭上咬了一口。
  “这是玉康的。”顾明修皱眉道。
  “大哥,我也想吃米饭。”顾玉宝伸手去拿筷子。
  “你中午吃过了,还吃了鸡蛋。”顾明修抢过了那只碗。
  顾玉宝在镇上读初中,每天都带饭。
  他们自家吃的一直不好,但顾玉宝说学校里的人都吃得很好,吃差了丢脸,顾明修就只能让他带米饭去学校,每天还煮一个鸡蛋,切成两半淋了酱油给他当菜。
  “我晚上还想吃。”顾玉宝理直气壮的。
  当初顾明修的继父和母亲还在的时候,最宠的就是顾玉宝,毕竟这是他继父的第一个孩子,还是个儿子。
  也是因为这样,顾玉宝从小养成了想要什么就必须有的性子。
  顾明修以前也是顺着顾玉宝的,但今天他累了一天了,心里又有事,就道:“你再闹,明天就带番薯去学校。”
  说完,顾明修把手上的碗给了顾玉仙。
  顾玉宝不满地皱眉。
  顾玉仙怕顾玉宝又闹起来,连忙端了碗去给顾玉康喂饭——六岁的顾玉康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母亲的肚子里憋久了,整个人有点呆,六岁了还很多事情不会,每天有什么事情,就知道扯着嗓子喊哥喊姐。
  “你对那傻子倒是好!”顾玉宝撇了撇嘴,挑了个模样最好的番薯吃。
  而这个时候,顾玉兰回来了。
  顾家两姐妹大的叫顾玉兰,小的叫顾玉仙,看名字都该是美女,可实际上……
  顾明修的继父长得实在不怎么样,这两姐妹便也其貌不扬,又黑又小。
  其中顾玉仙小一点,一边读小学一边在家里干活带孩子,顾玉兰要大一点,不爱读书,已经开始上工了。
  今天她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篮子,有些得意地给家里人看:“你们看,我下工后,去捡了好多番薯回来!”
  她篮子里的番薯一个个个头挺大,顾明修皱眉:“怎么这么大?”
  顾玉兰道:“我偷偷藏开的,所有人都走了,才回去拿……”
  “你就不怕被人抓了?”顾明修皱眉,这些番薯虽然后面会分,但偷偷藏了拿走被人发现,那是要被批斗的!
  “不会被人抓到的!而且都这么干。”顾玉兰看向顾明修:“大哥你就是太老实了!”
  顾明修有些无奈,他觉得这样不好,但他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吃过东西,顾明修就出了门:“我出去了。”
  顾玉兰道:“哥你要去镇上?我跟你一起去。”
  顾明修立刻就拒绝了:“你在家里待着。”
  顾玉兰大概是小时候受了苦,挨了饿,出门见了啥都想往家里拿,手脚不太干净,他都不敢带人出去,就怕她惹了事被打或者被抓。
  顾玉兰翻了个白眼,不说话了。
  村里晚上是安排了人守夜的,还不是一个人,是好几个,避免有人去偷番薯什么的。
  顾明修出了门,也不往地里走,而是去了镇上。
  镇上的人有公粮吃,日子都过得特别好,也看不起乡下人,都管乡下人叫“乡下乌龟”,当然,乡下人也不甘示弱,管他们叫“街上乌龟”。
  顾明修不像村里某些人那样,对镇上的人充满敌视,但他确实羡慕他们。
  镇上的人,过得太好了。
  到了镇上,顾明修就直接去了镇上的物资供应点,捡甘蔗梢头。
  最近番薯丰收,甘蔗也上市了。
  上木村还有附近的村子,都种甘蔗,收了之后,一部分村里分,一部分送去制糖,还有一部分会被送到附近的县城镇上,供应给当地居民。
  而这种当地特产,还是不要票的。
  就这几天,镇上的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买点甘蔗吃,他们不像乡下人一样,洗了洗就直接带皮啃,常常是让人削好皮才买回家的,再不济也会让人砍掉头尾。
  如此一来,甘蔗顶端的梢头连着上面的叶子会被砍下,留在地上,而这梢头,会有人来捡。
  甘蔗最上面的梢头不甜,但乡下那些缺零嘴孩子们,还是会捡来啃,啃完之后,还能晒干了当柴火烧。
  这边是平原,能开垦的地基本上都开垦出来了,反正树林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的。
  这也就造成了一中情况——家家户户的柴火,往往不够烧。
  顾家用来烧火的,有村里分的稻草,还有桑条,但这是不够的,为了多点柴火,稻子割了之后,大晚上的,顾明修还会去地里拔水稻的根,现在也会来镇上捡甘蔗梢头。
  顾明修一口气捡了不少,捆起来带回家。
  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不过村里还有不少人家家里有光透出来。
  他们村因为离镇上进,是通了电的,当然,舍得用电的人家并不多。
  顾明修一回家,家里的几个孩子就冲上来了,从那些甘蔗梢头里,翻能吃的出来吃。
  顾玉康更是扯着嗓子喊:“姐!姐!”
  他这是自己没法子弄来吃,就喊人帮他弄。
  顾玉宝从来都是不理顾玉康这个弟弟的,顾玉兰也只顾自己吃,也就顾玉仙找了一截梢头,洗干净用嘴咬着皮撕下来,然后喂一点给弟弟。
  这甘蔗梢头一点不甜,顾玉康吃了两口就不要了,顾玉仙这才开始自己吃。
  顾明修这时候,却是拿了两根他早就看好的甘蔗梢头站起来,出了门。
  顾玉宝皱眉:“哥又去哪?”
  “可能是去捉田鸡。”顾玉仙道:“明天我也去捉捉看。
  顾玉宝想到田鸡,舔了舔嘴唇,扔下手上一点不甜的甘蔗梢头回房间去了。
  顾明修并没有去捉田鸡。
  他是想去的,但他今天累了一天,又去了一趟镇上,实在没力气了。
  事实上,这会儿他的肚子都饿了——光吃番薯,饿起来总是特别快。
  甘蔗梢头没什么甜味,但顾明修还是有点馋的,不过他没吃。
  他去井边把自己手上的两根甘蔗梢头洗干净,然后去了顾家老宅,也就是他亲爹住过的地方。
  这房子现在被当做小学用,同时,里面还住了一个知青,就是那位很懒的言知青,言景则。
  顾明修觉得言景则这名字特别好听,言知青这人,也长得特别好看。
  自从言景则来村里,他就注意到这个知青了,还打从心底喜欢这个人,想让这人高兴。
  但他还是会偷偷给言景则送东西。
  家里的粮食他不能往外拿,但平常他想法子找到了什么能入口的东西,总会分言知青一点。
  今天言知青又病了,没去上工,他就想送言知青一点东西,可惜他没什么东西能送,就只有甘蔗梢头。
  哪怕他拿的,是他捡的时候特地挑好的,相比之下比较甜的梢头,这东西也有点送不出手。
  言知青以前在北京,肯定是能吃上完整的甘蔗的。
  这么想着,顾明修就有点不好意思。
  但他还是轻轻地敲了敲门。
  言景则穿越了。
  他猛地醒过来,突然发现自己待在一间家徒四壁,散发出怪味来的小屋里。
  外面天已经黑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他想点个灯都找不到这地方,偏偏肚子还饿的咕咕叫……
  言景则都无语了。
  他这到底是穿到了哪里?
  穿越也就算了,不给他以前的记忆也就算了,为什么他还没有这具身体原主的记忆?
  这让他怎么活下去?
  明天他出门,会不会露出马脚,然后直接被人抓起来?
  言景则越想越纠结,肚子也越来越饿,整个人都萎靡了。
  然而他现在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根本不敢出去乱逛,这到处黑乎乎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
  他只能无奈地躺在床上,打算熬到天亮。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了敲门声。
  那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黑夜里非常明显,有人来找他?
  言景则从木板拼的床上下来,就摸索着上前。
  敲门声停下了,门外的人走了?
  言景则有些着急,他冲到门边,摸索着拔下门栓,终于开了门。
  开门花了不少时间,言景则都已经做好门外没人的准备了,没想到门打开,就看到了一个人。
  屋外有月光,让他看清了这人的模样。
  这是个二十来岁,剑眉星目,长得非常英俊的男人,一看到这人,言景则就感觉到自己的心跳猛地加快。
  他说不出这是什么感觉,只知道一件事——他喜欢上这个人了!
  他一见钟情了!
  他在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后,对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人一见钟情了。
  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只是看到眼前的这人,他便觉得自己的心脏已经不属于自己。
  “你……”言景则张开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顾明修敲了门没人应,就懊恼起来。
  这个点,生病的言知青说不定已经睡了,他这样来敲门,会不会打扰了人家?
  他不再敲门,打算把手上的东西放在门口就走,又怕最后被人拿走,正纠结呢,就见打开了,言知青走了出来。
  言知青的个子,比他们村里所有人都要来的高,身材看着也壮实……据说是因为北方人个子高的缘故。
  顾明修张了张嘴:“言知青,我带了东西给你,我……”
  “要不要进来坐坐?”言景则问。
  顾明修惊讶地看着言景则。
  乡下人身上都脏,还长虱子,之前言知青都不让人进门的,现在竟然让他进去?
  正愣着,顾明修就见面前的言知青一个踉跄,用手撑在门框上,才算是稳住身体。
  言知青真的病了,应该还病得很严重!
  顾明修立刻上前,就扶住了言景则:“言知青,你没事吧?”
  言景则深吸了一口气,咬牙道:“我没事。”
  他确实没事,他就是突然晕了一下。
  而之所以会晕一下,是因为他得到了原主的记忆。
  言景则咬紧牙关,都已经被气坏了——这原主,真是个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