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混混状元(18)

  对,言大就叫言景则。
  所以,言大成了县案首?
  这怎么可能!
  虽然他们最近听到了一些传言,说言大多么多么厉害,但也难以相信言大竟然可以成为县案首。
  一般来讲,县案首去参加府试哪怕考砸了,知府也会给个童生,甚至有些地方,县案首直接就可以去考秀才。
  现在言大得了县案首,相当于就已经是童生了。
  他们中不少人都落榜了,言大不仅上榜,还成了县案首,这怎么可能!
  这些学生都不满意,纷纷质疑。
  朱县令也知道他们肯定有疑问,他早就将前十的卷子全都张贴出来。
  几乎所有人,都涌到了言景则的卷子前,要不是有衙役护着卷子,指不定卷子都要被撕了。
  然后那些看到卷子的人,就被震住了。
  这卷子没有丝毫涂改,每个字还都写的惊人地好,光这点,县试就该给前十。
  再去看里面的文章……
  县试主要看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有很多题目都是让人默写其中句子的。
  虽说县试的题目相对简单,但能把四书五经全部背下来的,才几个人?
  而且,有时候今天背出了,过些日子,便又忘了,就算是复习……这么多书复习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所以很多人都会填错。
  但言景则不会。
  他全都记住了!
  县试的卷子,他自然写得完美。
  至于里面要写文章作诗之类,县试的程度也一点不难——他看了那么多书,充满深度的文章和充满灵气的诗句兴许写不出,但要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诗作,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也许在举人进士看来,他的文章还欠点火候,但在一群考县试的人中间,却已经能拔得头筹。
  这,真是言大所做?
  这怎么可能!
  朱县令的府上。
  言景则和卫凌修坐在朱县令面前,正在喝茶。
  朱县令早就知道两人的成绩,先恭喜了两人——在县试中,言景则得了案首,卫凌修也不差,得了第七名。
  而且朱县令敢说,自己并没有徇私。
  卫凌修的才学,真的不差,甚至在作诗方面,他比言景则更有灵气。
  朱县令其实很欣赏卫凌修,同时对卫家,也愈发鄙夷。
  这些日子言景则和卫凌修住在魏家书店,就在魏掌柜的眼皮子底下,便是他也去看过几次,这两人分明清清白白!
  更重要的是,卫凌修全身上下,都没有什么脂粉气,言景则就更不用说了,这两人不像是有什么关系的。
  当然,这两人有点什么其实也没事,在京城,还有人觉得这是风雅之事。
  然后,朱县令便说起了去府城参加府试之事。
  府试在四月,言景则和卫凌修还能再做一个月的准备,然后就该去府城了,当然,除此之外,言景则还需要做点别的事情。
  “但凡读书人,都要扬名……”朱县令慢慢说了起来。
  这年头,名气对读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虽说阅卷之时会糊名,甚至到了后面的乡试,还会誊抄过之后再由考官阅卷,但最后排名的时候,还是会看原本的卷子的,也会将原本糊起的名字打开。
  很多人的答卷其实不相上下,这种时候,阅卷人给人排名次,就会看那人名气了。
  比如某个秀才极有名气,另一个秀才籍籍无名,乡试之时头名解元要从这两人中间取,考官肯定二话不说,就会选极有名气的那个,免得有人说他徇私舞弊。
  言景则没参加县试之前,专心读书就行,扬不扬名无所谓,现在却该开始“扬名”了。
  “多谢大人教诲。”言景则道。
  朱县令看了他一眼,暗暗叹了一口气。
  老天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聪慧的脑子,竟然给了这么一个……不像读书人的人。
  他们说话的时候,外面的读书人,却已经群情激愤了:“这样的卷子,怎么可能是言大所写?”
  “言大从未进学,怕是连字都不认识,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卷子来!”
  “是不是有人换了卷子?”
  ……
  他们正说着,突然有人道:“若有人写得这样一手好字,会愿意去写这么一份县试答题,帮人作弊?”
  众人转身看去,就看到来的是李秀才并其他几个秀才。
  李秀才是东谷县的廪生,众人都是认识他的,也知道为言景则作保的是他。
  因着这事,之前还有其他廪生含沙射影地说李秀才为了钱财不要名声。
  这事儿是让李秀才憋了一肚子火的,好在此时,他可以洗清别人往他身上泼的脏水了。
  看到周围人都看过来,李秀才又道:“就算真有人手眼通天,能弄来这么一份答卷,供他作弊……言景则有这个本事?”
  李秀才这两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能写出这样的字来的人,肯定不会帮人作弊,言大也没这个本事,让人帮他作弊。
  总不可能有一位书法大家,被言大挟持了吧?但就算言大挟持了人,他又要如何换试卷?
  他不过是一个混混!
  在场的参加县试的人,虽说各方面都普普通通,有些还不怎么会鉴赏书法,但这些人都有家人。
  其中有个人的父亲,还是个举人。
  这举人对自己儿子非常重视,并觉得自己儿子一定能得头名,结果他儿子只得了第二名……他刚才一直在看言景则的卷子,此时便长叹道:“案首的字价值千金。”
  “言先生,其实有惊世之才。”李秀才又道。
  李秀才身边的其他几个秀才也纷纷夸奖起来。
  那些刚刚考完县试的学生:“……”言景则原来是这样的人?
  他们中有些人,以前跟言景则不熟,倒是信了李秀才的话,但他们之中,也有曾见过言大的以前的“威风”的。
  别的不说,以前言大去要债,一脚把门踹开把屋里人一个个拎出来这种事情,就没少干。
  虽说确实是那赌徒欠了钱,但言大这样子,也让人害怕。
  这个人……竟然拥有惊世之才,还考了县案首?
  这些人真的很难相信,也就是这个时候,言景则来了。
  言景则是来“扬名”的,一来就直接道:“有人怀疑我作弊?要不要与我探讨一下学问?”
  当然要!
  在场的人,全都浩浩荡荡的,跟着言景则去了附近的一家酒楼。
  然后……
  言景则大笔一挥,就写出好几种字体来!
  这么好的字,他们以前连见都难以见到,更别说练了……
  说起四书五经,言景则更是张口就来,便是将近二十万字的《左传》,他也能倒背如流。
  那可是将近二十万字的书!
  到了这时候,除了认可言景则是个天才,他们还能怎么办?
  甚至于,为了掩盖他们读了十几年书,考试连言景则这个据说学了一年都不到的人都考不过这件事,他们还把言景则夸得更加厉害。
  一时间,整个东谷县,到处都有人在夸言景则。
  东谷县的百姓都懵了。
  之前言景则去参加县试,他们还觉得言景则肯定考不上,结果一转眼,言景则不仅考上了,还考了第一名?
  考了第一名也就算了,那些读书人,竟然都在夸他?
  人们大多是跟风的,于是……
  “言大……不,言景则确实从小就聪明,他爹都不管他,但他就是有本事填饱自己的肚子!”
  “他以前会在赌场做打手,也是没法子……谁让他摊上那么一个爹。”
  “他其实也没打过不欠钱的人?”
  “他去要账,就不会要错数儿,真的很聪明!”
  ……
  甚至于,东谷县的人都不用言大来吓唬自家孩子了,反而对孩子道:“你看看人家言大,都没人管,还能考上案首!学着点知道吗?!”
  孩子:“……”爹你昨天还跟我说,要是我再不乖,言大就要来打我了!
  言景则出过风头之后,就回了魏家书店,继续埋头苦读。
  当然,他也没忘了在魏家书店挂起几幅自己的字,供那些读书人前来欣赏。
  卫家。
  之前让家丁去抓卫凌修,结果那些家丁全被衙役绑了,甚至要他们拿出赎金去赎,就让卫老太太差点被气坏。
  现在得知这么一个结果,更是直接病了。
  那言大考了案首,她觉得没什么,可卫凌修竟然也进了前十……
  卫家给府城的卫志远去了信,然后被气到的,又多了一个人。
  四月便是府试,言景则坐了魏掌柜的船,前往府城。
  而这个时候,他的名声早已传到了府城。
  “听说东谷县的案首过目不忘!”
  “那东谷县案首言景则的字,在魏家书店有,我去看过,竟是一点不输于大家!”
  “此次府试,他怕是会得头名。”
  “也不知道此人是何模样……”
  ……
  不管原主在东谷县是什么样子的,到了府城,便没人知道言大曾经做过的事情了,只知道最近被东谷县的学子带来府城的种种关于言景则的消息——东谷县的学子,都说言景则惊才绝艳。
  同时,他们还在魏家书店见过言景则的字,一个个的,便都对言景则仰慕不已。
  等得知言景则来了府城,众人更是纷纷前去拜访。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大块头。
  那个才华横溢的东谷县案首,竟然是这般模样?
  他怎么……一点都不像个读书人?
  不管言景则像不像读书人,府试他又理所当然得了头名,就连卫凌修,也过了府试,两人一同成为童生,可以参加院试。
  若是院试能被取中,他们就能成为秀才,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言景则记得,卫凌修的弟弟就是在这一年考中了秀才。
  这人年少成名,风光无限,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那时卫凌修早已去世。
  便是原主……卫凌修的弟弟考中状元不久,原主便被人打死。
  言景则盯着卫凌修,琢磨着无论如何,都要让卫凌修考中秀才。
  与此同时,一艘船从京城出发南下。
  船上坐着的,是去年被训斥罢官,今年又被起复外放的周松。
  而周松此次南下,是因为他被委任为学政,去南州府任职。
  此差使是他花了不少功夫,方才得来,为的就是顺道看看自己的外甥。
  可惜东谷县并不属于他为官的南州府,因而他要等院试结束,才能去见自己的外甥,好在两地距离不远,坐船只需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