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戏开锣

  《赤伶》的后期制作同样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说实话李易对这部电影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不比其他的电影,都是有现成的,《赤伶》在记忆里面原版的也不过是一首歌而已,根本没有电影化。
  所以,这部电影是否能达到预期,能否成功他其实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论故事的话,其实哪怕是慕晴拍摄的这个版本的《赤伶》也显得有些单薄了。
  而且这部影片的宣传,李易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头绪,只能按部就班。
  好在也有利好的地方,那就是《横空出世》下映之后,很多人的眼光都放在这部电影上面。
  虽然这部电影不是李易执导的,但是却也是可以说和李易有关的,其实很多人都还是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大卖。
  因为这样才能给予投资方投资主旋律电影的信心。
  而很多投资人也都在关注这部电影,如果说《横空出世》不具有参考性的话,那么《赤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因为李易本身的名气和号召力,导致哪怕电影质量差一点,其实大卖也不在话下。
  可以说在李易没有连续失败几部电影之前,他的名字,就是卖座的保证。
  而同时不同于《横空出世》这样的电影,很明显的官方都在鼎力支持,像《赤伶》这样的电影就未必了,虽然都是主旋律,可是主旋律和主旋律之间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横空出世》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改编的,而《赤伶》年代发生的比较远,再加上,讲述的是戏子报国的故事,所以,两者之间是截然不同的。
  同时从卡司上,两部电影也差别很大。
  《赤伶》的宣传按部就班,不过,同名歌曲放出之后,还是有些出乎李易的预料。
  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这类的融入戏曲的唱法的音乐歌曲比较少的缘故,再加上本身大力推广的原因,竟然让这首歌,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焦点。
  有故事的歌曲,而且还是一首这么特别的歌曲,受欢迎其实并不奇怪。
  当然,这样的歌也不可能像那些流行音乐那样大火。
  不过是因为有着巨量的流量和资源在助推这首歌而已。
  对于电影而言,其实这已经足够了,毕竟,本身一首歌能创造的价值,很难和一部电影相比。
  《赤伶》的宣传周期很短,其实主要也是因为,再继续宣传,这样的电影卡司也很难有更好的效果,倒不如趁热打铁。
  《赤伶》的首映礼被放在了京城戏剧学院举办。
  就因为这个事情,李易还被导师李明山一阵埋怨,尽管李明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不爽就是不爽。
  首映礼之前,影评人,媒体人,电影人都来了不少。
  虽然不是李易的电影,但是谁都知道,慕晴的身份,尽管不如李易,但是本身也是个名导了,而且还是女性导演,所以来捧场的人本也不少。
  当然了,因为李易的关系,所以这场首映礼真正的堪称群星荟萃。
  不过,他和慕晴夫妻一体倒是都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其实《赤伶》放在京城戏剧学院办首映礼,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毕竟,相比起京城电影学院来,京城戏剧学院才是真正的主攻戏剧的。
  更不用说这次的《赤伶》的主演大半都来自京城戏剧学院。
  今天到场的还有不少曲艺界的名人名家。
  像《赤伶》这样的和戏曲相关的电影,不是没有,但是却的确很少有这样受关注的。
  而对于这些戏曲界的人来说,这部电影也有着很特殊的意义。
  哪怕是今时今日,民族自信心已经起来了,传统文化也有复苏的趋势,可惜的是,这个速度却很慢很慢。
  更关键的是,如今大家的消遣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戏曲这玩意,又特别缺人才,人才的培养也比其他的人才更难量产,所以,就导致了戏曲变得越来越没落。
  戏曲也从曾经的下里巴人,变成了现在的阳春白雪。
  普通人甚至一辈子都未必能看一出完整的戏!
  很快地,影片正式开始放映。
  影片一开始,是用声音蒙太奇的方式,先出现了一小段澹澹地,非常轻的昆曲,仿佛就是几个跳动的乐曲音阶。
  随即开始出现画面,慢慢地随着声音地清晰,画面也开始变的渐渐清晰起来。
  一个戏院的戏台露出了全貌。
  一名男子穿着大红的戏袍正在那里无声地排练着。
  蓦然!
  “噼里啪啦!”
  一阵鞭炮声响起,锵!锵!戚锵戚!
  “大戏开锣咯!”
  有人声音拉的很长地喊道。
  镜头来到了戏院内,戏台下人头攒动,听戏的,沏茶的,卖烟的,形成了一副戏院杂景。
  方寸戏台上,只见一戏子水袖起落,昆腔婉转,眉目留情,就连台下的女子见了都觉得自愧不如。
  一曲唱罢,台下轰然叫好。
  所谓外行的看热闹,内行的看门道。
  对于普通的观众或者一些不是那么懂戏曲的影评人来说,他们并不在意戏唱的如何。
  但是对于戏曲圈的人来说,他们关注的却是大银幕上的戏台上的人。
  不少人都不由地暗自点头。
  虽然此前也有戏曲类相关的电影,但是很多时候,却都差强人意,不像这部电影,里面的演员的确水平很高。
  当然了,这毕竟是电影,不可能演员真的那么厉害,能唱出什么顶级的水准。
  不过,哪怕是这样也已经很让人惊讶了。
  毕竟,那可是真人真唱,而不是配动作,配音。
  “这昆曲唱的不错啊!”不少戏曲圈的人都忍不住点头夸赞道。
  当然,这一幕开场戏,也很明显地从喝彩声凸显出来,台上的这位,就是电影里面的主角了。
  曲终人散,名伶拂袖而去,台下观众依旧意犹未尽,齐声喊道:“再来一曲!”戏园子的班主赶紧上台圆场:“各位父老乡亲,今儿咱的角儿确实是有些累了,大家伙儿要是实在想听,也只能等明儿个再来了。”
  这时台下有人起哄:“明天再让我们来也行,除非你家角儿明天再唱一首《桃花扇》,是不是大家伙儿!”说罢,那人将头转向台下的观众,观众们也应声附和。班主只能连连应付着!
  脸上却满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