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抢功的节奏
刘闲部下的官兵守在四面城门之上,城中,除了两处营地亮着灯火让人感觉到有生气之外,其余地方全都是死气沉沉的模样。
刘闲一个人盘腿坐在卧室之中,练习着烈阳神诀的第八重功法。
烈阳神诀共分九重,第八重称为亢龙,这一重并没有什么厉害的绝技,却是一种引天地之气为己用,能够大幅度提升烈阳神诀威力的功法。
刘闲打坐了大概半个时辰,睁开眼睛,拿起手掌捏了一捏,喃喃道:“这亢龙可真变态啊!我现在应该可以以亢龙提升一倍的功力吧!只不过这么变态的功法,对于身体的负担应该也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无法持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看来是不能用的!”
刘闲已经完全理解了烈阳神诀第八重功法亢龙诀,不禁开始钻研第九重功法。虽然这第九重功法刘闲早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然而此刻默念出来,却依旧感到十分的莫名其妙,完全不得要领。只觉得这第九重功法与其说是什么绝技,倒更像是什么神话故事似的。把第九重功法的口诀在脑海中翻来覆去过了十几遍,却还是不得任何要领,摇了摇头,暂时放弃了。
刘闲从床榻上下来,呯嘭一声响,一件东西从他的身上掉到了地上。
刘闲见是自己的‘光荣弹’掉了,当即弯腰捡了起来。把‘光荣弹’掂量了一下,重新放回腰间。刘闲的弹药早已经耗尽了,现在就只剩下这颗‘光荣弹’了。特种部队的其他成员基本上也都是刘闲这种情况。
三日之后,孟拱率领的主力大军终于抵达了洛阳。
刘闲率领手下将领迎接孟拱。孟拱见到刘闲,一副喜悦不尽的模样,大声赞道:“刘老弟真是非同凡响啊!竟然这么快就夺回了洛阳!”
刘闲有些遗憾地道:“只可惜,洛阳已经不是过去的洛阳,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
孟拱看了看周围的景象,拍了拍刘闲的肩膀,笑道:“这倒不必担心!等一切走上正轨之后,不用超过二十年我们就能让洛阳重新繁荣起来!”
不久之后,孟拱在洛阳的治所大厅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进军策略。与会的除了刘闲之外,还有赵率、昊日等老面孔,而几个身着有明显少数民族特色铠甲的将领则引起了刘闲的注意。刘闲立刻知道,这几个人应该就是孟拱之前提到过的,由西南夷组建的军队。
那几个西南夷将领齐齐朝刘闲看过来,都朝他点了点头,而且流露出敬佩的目光。
刘闲见状,当即微笑着点头以示回应。
这时,孟拱道:“这一战首战告捷!不过大战现在才开始!更大的功劳还在前面等着我们!时不我待,我们不能在此耽搁!我意,由龙骧将军率领所部兵马西进,其余各军随后跟进,这一次我们要一举打破淆函夺取关中西京!”
众人士气高昂,一齐应诺。
赵率突然出列道:“孟相何其偏心,为何又让刘都统制担当前锋?难道是不信任我等吗?”
一众急于立功的将领纷纷叫喊道:“孟相不可偏心!末将愿为前锋!”一时之间群情踊跃。
孟拱见此情景,感觉不好拂逆了众人的愿望,笑着问刘闲道:“刘老弟,你看这怎么办才好?”
刘闲本来就不想当这个前锋,当即借坡下驴,抱拳道:“末将没有意见!一切但凭孟相做主!”
孟拱见刘闲并不争功,心中赞叹,当即对赵率道:“那么这一回,本相就令赵率都统制领本部兵马为先锋为大军开路直驱西京!”
赵率大喜拜谢。他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关中夺取西京,成为西路军功勋最卓著的将领。
第二天一大早,赵率便急不可耐的帅军离开洛阳西进了,刘闲的部队又过了一天才出发,紧随在赵率所部的后面,按照孟拱的意思,他将策应赵率以防不测。
不久之后,刘闲便接到消息,赵率在二十余里外的独山受阻,蒙兀麾下的建州仆从军约一万人马,依据独山险要地势列营据守。赵率猛攻七八次,损兵折将不少,碰得头破血流,却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刘闲及鹰眼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为什么敌军不据守战略地位更重要的洛阳,却在那座独山上聚兵坚守?
与此同时,赵率已经接到刘闲所部兵马距离他所在的位置已经不远的消息,这让这个急于抢功的家伙十分焦躁,一来担心自己久攻不下,刘闲若是一上来就攻破了独山,自己岂非丢人现眼?二来更担心对方抢在自己的前头进入关中夺取了西京。
赵率的一个叫做王科的幕僚看出了赵率的担忧,于是献计道:“将军何不派人请刘闲对付此地的顽敌,而自己则帅军绕过独山继续西进?”
赵率一呆,没好气地道:“这算什么计策?刘闲他凭什么听我的?”
王科流露出阴险的笑容,道:“将军身为前锋,领到的命令是尽快进入关中夺取西京,因此不可在路上迁延耽误!所以绕过这里继续前进是合理的!谁也不能说将军做的不对!可刘闲却不同了,他若不按照将军的请求攻打独山,将来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孟相就是怪罪下来,也是怪罪在他刘闲的头上,与将军无关。”
赵率喜道:“说得好!就是怎么回事!”随即叫来传令兵令其传令麾下全军,即刻停止攻击,绕过独山,继续前进,同时派王科去通知刘闲接替他攻打独山。
刘闲接到了赵率的通知,心里暗骂,对王科道:“回去告诉你们将军,我知道了。”
王科也不多说什么,朝刘闲拜了拜,退了出去。
坦克忍不住骂道:“赵率他算个什么玩意儿,竟然派人来命令我们来了!刘哥,不要听他的,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把脏活扔给咱们,没门!”刺刀立刻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