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江南叛乱。

  经过数天的协商,最终安西侯李元婴获得在北部建国的机会。每年将有三万的移民资格,连续五年共移民十五万。
  所有移民不用朝廷管理和动员,只需要提供正常的手续。而这些人虽然随同李元婴去建国,但依旧是大唐子民,这一点无法更改,否则没有人愿意去,毕竟大唐是值得他们骄傲的。
  官员也不用管,世家们为了自身的发展,无论是个人官职还是家族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都会提供巨大的支持。
  李元婴将向朝堂借一百万贯钱,这些钱将在五年后每一年用牛羊偿还十万,一共偿还十二年。
  这些条件加在一起看起来没什么难题,但李元婴却在其他方面很重视。
  首先是要求必须提供水泥工匠,这一点李承乾没有问题,工匠他可以自行去寻找去谈判,但只能一名匠师十名工匠,而且必须保护好他们。
  对于这一点要求,他很理解,毕竟李元婴肯定是要建城的。至于修道路?西伯利亚那里还是算了吧。
  其次是需要建一所学校,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需要能到长安来学习,这一点也没有问题。
  第三点很重要,希望提供一万人军队的武装。
  李承乾根本没有任何犹豫,你要一万人?不,给你三万人的。两万神武卫的武装,毕竟李元婴虽然建城,但他很清楚,除了王都之外他就是当游牧民族。神武卫是骑兵,正好适合。另外一万人是针对东侧黑龙江以北区域山地的,李承乾不但提供一万神机卫的武装,甚至可以培训出一万人来给他。为此李承乾决议扩大神机卫,从现在的一万人扩军到三万人。
  当然,李承乾也说的很清楚,这一万神机卫的武装是数年前征伐西域的武装力量。对此李元婴表示理解,毕竟李承乾也担心他攻打长安。
  最后一点是希望在西波尔、多览葛以及室韦给他留下九千劳务工。
  商谈确认,李元婴立即借了一千神武卫杀向多览葛(乌兰巴托)。他要在那里亲自确认自己建城的位置,并留下劳务工。建城位置有三个,一个是现在的多览葛,一个是黑龙江北部有一处平原,但现在被室韦占据。第三个地方就是西波尔,他对那里比较熟悉,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位置。
  李元婴想的很清楚,以后设立三座都城,中都在多览葛,西都在西波尔,东都在东部平原,那里是一个出海口。
  这一日,北征大军传来期待已久的消息,三路大军完成作战任务,将各自返回。
  东陆右骁卫大军将于八月二十日陆续撤回,最迟九月初一前全部撤出。共押送移民八万六千人。
  西路左骁卫已经开始撤退,共押送移民四万三千人。
  中路开始撤退,共押送移民前后共计二十三万五千人,大军将于九月初一前彻底退出,侯君集等主要将领将于九月初三达到长安。
  二十三万五千人?
  李承乾看看这个数字脸色有些阴沉。
  薛延陀攻下冻突厥后,人口在三十万以上,几年过去了,人口略有增长,出征前预计有三十三万人。但现在西路加中路却不足二十八万,即使加上多览葛那里留存的三千劳务工也不到二十九万,侯君集到底造了多少孽。
  “陛下,可是人员逾期?”杜荷眉宇有些凝重。
  他今日是来催人的,前期人少了很多,让工程用工捉襟见肘。
  “人不但逾期,而且人数比预计少了三四万人。”
  军机大臣李勣手捋长髯:“实在不行就和高句丽开战吧。”
  李承乾:“……”
  杜荷:“……”
  现在老一辈的将军都开始飘了吗?
  没人了,就去开战!
  他哪里知道啊,这不是老一辈的将军们飘了,而是以前太苦了。
  隋末打仗那劲头,人是不少,但好多是拿着石头棍子。一年产铁几十万斤,没那么多铁质武器。李世民折腾出来一只玄甲军可把自己美坏了。不但铁缺,马也缺,李渊同志为了搞到两千五百匹战马让突厥跟在身后倒出烧杀抢掠的事情都做过。哪像是现在啊,别说兵器了,菜刀铁锅镰刀等等农具都是铁的,家家都有。马匹就更邪乎了,马匹就是泛着,让它们繁衍,就是不分配,打算每年产十万匹马的时候再扩军。
  就现在这种情况,这哪里是打仗啊,这是是享福去了。就现在这情况,钱多铁多马多粮食多,李勣都想到周边国家溜达一圈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足智多谋的杜荷一字一顿的说道,“抽调吐谷浑人可解人力缺口,至少能修通焉耆至伊犁河谷的通道(国道218)。”
  其实按照五年计划,现在的人员完全是够用的。但除了五年计划之外,又要建设密州港口,而且还要尽快。又要给李元婴人,又要打通国道,现在的人员已经不足。
  三人还没商定,内侍急匆匆和孙传文说了两句,孙传文立即跑进来:“大家,太子太傅高士廉病危。”
  “快走。”李承乾急匆匆站起身。
  三人急匆匆走出顺天门,刚刚骑上马,就在这时一名军部郎中惶急的跑来:“启禀陛下,军部八百里加急。”
  李勣打开迅速勘验印信,随即看向内容脸色顿时一变,然后才将军报呈送给李承乾。
  李承乾打开一看,微微眯起双眼。
  纸条上写着一行字:“八月十六潭州山民三千夜袭攻陷醴(里)陵。”
  李承乾将纸条递给李勣,示意继续前行,同时开始皱眉沉思。
  李勣也是脸色难看的吓人。
  还没到高士廉府邸,恰好李治和李元名联袂而来。
  李承乾神色一动,从李勣手里接过纸条递给两人。
  李元名看完后沉吟片刻递给李治,犹疑的看一眼李承乾,说道:“江南山民很多很杂,一两百很正常,三五百就比较多,三千多山民肯定是将几十个寨子统一了。”
  李治看一眼纸条没说话,而是脸色凝重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很清楚,这很有可能是调虎离山。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