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方向
徐老五点头道:“大帅说的是,义军想要角逐天下,必须要摒弃流窜之风,获取一块稳固的地盘作为大后方,李自成如果能在中原站稳,那么张献忠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占据一块地盘。
如今张献忠打下了襄阳,那么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应该是围绕樊城、随州、南阳、信阳一线作战,可如今朝廷对张献忠恨之入骨,也不可能接受其投降,所以必然死战,那么以襄阳为中心皆为四战之地,想要据守太难。
既然势不可守,那么张献忠便只能转进它域,在徐某看来,张献忠的目标应该有两个,其一乃是南直隶!
南京乃是大明南都,明太祖定都之城,拥有一整套的官衙机构,若是能击破南京,那么张献忠必然声势大震,甚至会完全超过李自成成为当今天下最大的反王。
但是南直隶兵力雄厚,就算各大卫所孱弱,可也不乏敢战、能战、善战之兵,张献忠除非真想舍命一搏,否则进军南直隶,想要夺取南京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那么除了南直隶以外,最适合作为稳固后方,积蓄钱粮,厉兵秣马的地方就是四川!
这也是大帅当初率我等弟兄千里迢迢来成都放手一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四川多山,易守难攻,如果能占了四川,那么毫无疑问,进可逐鹿天下,退可列土封疆。
所以张献忠如果守不住襄阳一线,他会有很大的概率来四川,届时咱和大帅面对旧主,不知会是何等风景。”
冯恺大笑道:“还能如何?咱们来成都的时候五十多个弟兄,他来了,咱招五十几条汉子给他便是,难不成把成都,把咱们武锐军给他统帅?”
满堂皆笑……
冯恺不以为意,按照历史规律,崇祯上吊了以后,张献忠才会杀到成都,当然,现在因为他的存在,历史已经出现了变化,谁也不敢说张献忠如果得知武锐军的大帅曾经是他麾下的一个小兵之后,会不会举兵提前入川。
当然也就是那么回事,想要他的武锐军那肯定是门都没有,在乱世,谁的拳头大谁才是老大,张献忠要是上赶子跑来成都给他送人头,那冯恺也不会介意。
当然,当下的冯恺还是希望历史的轨迹没有偏离,如此一来,他才能更清晰的去把握大势,最重要的还是崇祯这个占据正统名义,却志大才疏的家伙必须死。
崇祯不死,拥有名份的家伙就依旧是天下共主,依旧会得到天底下绝大多数的士族支持,那么必然会对后面冯恺的一系列计划造成掣肘。
可崇祯要是挂了,那么天底下心向大明的官员就要拥立新君,比如南京政府拥立福王为弘光帝,那么他自然而然也能把蜀王推上皇位分庭抗礼!
参赞室内众参赞讨论的很激烈,冯恺喜欢这种气氛,集思广益,拾遗补缺嘛。
有冯恺定下基调,就是给众参赞定下讨论的方向,也就是张献忠入川如何应对。
有参赞认为,只要发现张献忠入川,那么就派遣武锐军进兵川东,半道击之,那样的话,至少还能让成都这个大后方不至于陷入战火。
也有参赞觉得张献忠部良将、精锐不少,值此乱世,各路反王当同心协力,一起推翻明朝,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只要灭了大明,那么天下群雄再决一雌雄不迟。
身为统帅,冯恺定下方向让参赞处出谋划策,最后再由他权衡利弊,最后一锤定音,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上位者该去做的事,要是学诸葛武侯那样事必躬亲,那得累死。
不过如今的议题注定不会争论出个结果,也不需要结果,因为万事都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现在张献忠还远在数千里之外,谈其入川之后该如何,显然连未雨绸缪都算不上。
等到众参赞讨论的差不多了,冯恺这才说道:“张献忠是否会入川,此时言之尚早,诸位身为参赞可以放眼天下战略,但是在当前,如何让咱们武锐军变的更强才是硬道理。”
徐老五笑道:“大帅说的是,张献忠会不会入川,如果入川,什么时候会来,这些咱们都不知道,谈这个没什么意义,按照大帅的意思,趁着如今天下乱战,各路反王和朝廷都无法分心他顾的时机,咱们武锐军待在成都积蓄力量才是正理。”
冯恺颔首道:“如何让武锐军变强,变的更强,这个议题很广泛,说来说去,无非也就是严肃军纪,勤加整练,发展军工,多多打造军械一类的废话,这些事一直在做,也会一直做下去,因此本帅要议的不是这个。
对于兵者而言,他们选择从军的原因很多,诸如为了填饱肚子,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在这个乱世能够拥有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不受兵灾和官府盘剥。
但这些都是开始,兵练出来是为了上战场,男儿上了战场自然是为了建功立业,是为了封妻荫子,更想着能以自己的战功搏出一个公侯万代。
只是可惜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太多太多的战兵倒在半途,因此身为统帅,咱觉得想要让武锐军成为真正的虎狼之师,能让一支军队拥有超凡的战斗力,在本帅看来其实并不难。
每一级的将领可以按照军法章程来处置犯了过错的兵,因为这是犯错必须承受的代价,但是绝对不可随意打骂,把当兵的当成可以随意凌虐的对象。
否则的话,当兵的和将领之间离心离德,将军带不好队伍事小,影响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才事大,因此本帅觉得应该给予军人应有的关怀和尊严,让军人明白军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武锐军如果能保证军人妻儿老小能够丰衣足食,能够拿到足额的抚恤,那么谁在战场之上会不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