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下乡,赶集,摸鱼虾。

  没走几步,众人又被卖葫芦的吸引了。
  李父看着翠绿的葫芦:“老哥,这葫芦怎么卖?”
  “大兄弟,你相中哪一个了?”
  李父指着最大的:“就这个。”
  “大兄弟,好眼力啊。”
  李海军都不想吐糟了,这能是李父好眼力?
  明显这个最大,最好看。
  “五块钱!”
  李父一听这价格,忍不住吸了口气,咧咧嘴。
  “老哥,你这价格可是不便宜。”
  “大兄弟,有便宜的!”老汉指着比这个小一圈的:“这个三块钱你拿去。”
  可李父就看上了最大的。
  李海军怀里的小雪儿,忍不住问道:“爸爸,爷爷为什么要买葫芦啊?”
  李海军用自己的理解,解释道:“福禄寿,的谐音跟葫芦很接近·······”
  “还有葫芦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
  小雪儿眨着大眼睛,从他身上滑下来,蹲在摊位前挑了一个只有泳儿拳头大小的,小葫芦。
  “爸爸,我要这个。”
  小胜利看到姐姐都挑选了,也蹲在地上:“爸爸我要这个。”
  理儿最为妹妹,跟着姐姐哥哥的后面也选了一个。
  李海军:“大叔,五块钱我们买了,这三个小葫芦就算彩头吧。”
  老汉很痛快,几个小葫芦送就送了。
  “成,孩子喜欢就拿去吧。”
  李海军交了钱,李父拿着葫芦满意的瞧来瞧去。
  女人们在隔壁摊位,买了背筐,扫把,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等女人们买好了,大家重新出发,李父看到卖旱烟的问道。
  “怎么卖?”
  “两块钱一斤!”
  这价格不贵,烟叶子也不碎,李父动心了。
  李海军劝道:“爸,您就别想了,家里女人孩子一大堆,你这旱烟太熏人了,您呐,就抽烟卷吧。”
  李父笑呵呵:“知道,知道。”
  “我就是想起,以前呐这两块钱一斤的旱烟我都不舍得买,都卖最便宜的······”
  李父回忆着往昔。
  随着看到了又卖手编篮筐的,大家又停下了。
  丁秋楠:“大姐,买俩篮筐吧,家里的都旧了。”
  六丫头:“嗯,是该买两个了。”
  五毛钱,买俩新篮筐。
  然后还有剃头匠,人们就坐在一张凳子上,排着队等着剃头。
  接着往集市里面走,又看到有卖手工编织品的了。
  这家摊位的东西比较全,大家又停下了。
  有手工编织的炕席、遮子、背筐篮子、簸箕、笸箩、篱、筛子、麻箩······
  六丫头看着炕席::“这个怎么卖?”
  “两块钱一张。”
  他们这次回来没带凉席,正好买几张。
  六丫头因为买的多,开始跟人讲价。
  “我买两张能便宜一点吗?”
  “不能。”
  “哟,还不讲价啊。”
  六丫有道:“买几张给便宜?”
  “买五张我赠你一张。”
  丁母:“你这人做生意不实在。”
  “这样吧,我们买八张炕席,你赠两张。”
  摊主舍不得,六丫头觉得不算贵。
  丁母拉着他小声道:“算上小胜楠,咱们刚好需要十张炕席。”
  “大不了咱们不买了,里面肯定还有卖的。”
  这句话,丁母说的声音很大,摊主一听。
  “得得得,卖给你们了。”
  李海军这下子没法抱孩子了,把卷起来的炕席扛在肩头。
  然后又买了俩簸箕,一个筛子。
  筛子是小胜利要的。
  李海军问道:“你要筛子干什么?”
  小胜利:“我筛沙子啊!”
  嗯,会玩。
  看到卖头绳的,这不用说,孩子们用得上,当即就给俩姑娘竖起了冲天辫。
  李海军还买了麦芽糖给孩子们。
  “什么味道好香啊?”
  李海军:“有人卖香油。”
  一行人走过去,看着装在点滴瓶里的香油。
  李海军解释:“这是自家磨的香油。”
  有香油,自然是由芝麻酱的,李海军也没放过。
  价格虽然贵一点,但不要票啊。
  再往前倒个十几二十年,乡下还有油坊呢,只是现在都成了国营的了。
  走着走着,里面就都是跟吃喝有关了。
  干姜,李海军买了一些,准备回去磨成姜粉。
  遇到卖烤地瓜的,也给孩子们买来垫一垫肚子。
  山楂,买回去用冰糖煮罐头。
  黄杏,肉通通的,杏核还小。
  栗子,李海军成袋子买,回去做糖炒栗子。
  渐渐的东西越来越多,李父身上都扛着不少。
  见到有卖麻袋的,两毛钱一条,李海军买了几条麻袋,零散的东西都装进去,扛着方便。
  最后见到有卖野兔,野鸡的,孩子们兴奋极了。
  李海军也都满足,只是他们想养着,李海军想的是回去就吃了。
  菜篮子派上用场了,鸡蛋,鸭蛋,没少买。
  顺便买几只鸡鸭,大鹅。
  带着战利品,走出集市的时候,都是下午了。
  大家不可能一直扛回去,遇见赶车的就花钱雇一辆,大家终于不用腿着回去了。
  路过田间地头,不少孩子在嬉闹,小胜利想下去跟人玩耍。
  但他太累了。
  回到老宅,李海军主动做饭。
  六丫头把炕席拿出来,给大家铺上。
  李海军宰了一只兔子,又宰了一只野鸡,为了省事两样一起炖了。
  用铁锅蒸了米饭。
  吃饭的时候,他发现大人到孩子,一个个都倒在炕上,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一个个都给喊醒。
  “醒醒,吃饭了。”
  “吃完再睡。”
  李父喝了二两酒,解解乏。
  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喝了一点。
  只是小雪儿去找她的小兔子的时候,哭了。
  李海军是千哄万哄,答应她给她进山捉一只,这才把小祖宗哄好。
  饭后,男人住在西屋,女人住在东屋,因为用灶坑做饭,东屋的火炕是热的。
  不过这大夏天的,住东屋也不凉。
  第二日,几个小家伙一个个都喊着腿疼。
  原本上山的计划取消了,李海军只能带着大家去捕鱼。
  他买的几个麻袋被裁减,穿上棍子,制作成简易的浴网。
  用缝衣服的绣花针掰弯,拴上绳子,另一边拴在竹竿上,一个简陋的鱼竿也成了。
  一家人带着小板凳,朝着野河而去。
  到了地方,李海军用棍子在岸边草丛,大树下,扒拉着。
  “爸爸,你在干什么?”
  李海军耐心解释:“这叫打草惊蛇······”
  小雪儿有些害怕:“爸爸,那我们坐在没草丛的地方不就可以了吗?”
  李海军:“你不怕太阳晒吗?”
  小雪儿想了想,怕这里有蛇,不是很鉴定的点点头:“不怕。”
  呵呵,李海军轻笑,亲了亲姑娘的小脸蛋。
  然后挽起裤脚,把他制作的简易浴网,在野河里拉开,成一个扇形,用来截住顺流而下的鱼儿。
  忙完了,用铲刀在岸边挖蚯引,挂在鱼钩上,甩干,等动作一气呵成。
  等着鱼儿咬钩。
  李金鑫也起了玩心。
  “哥,我带着他们去钓鳌虾。”
  李海军:“小心点,主意安全。”
  他心大,但六丫头跟丁秋楠不行,还是跟在他们屁股后头。
  小雪儿看着姑姑用一根树枝钓虾,疑惑道:“姑姑,你这样能行吗?”
  李金鑫:“放心吧,小时候姑姑就是这么做的。”
  果不其然,很快黑螯虾被钓上来了。
  几个孩子蹲在黑螯虾的面前,想伸手摸一摸,但又不敢。
  最后黑螯虾还是被装在了背筐里。
  李金鑫:“小雪儿,胜利,理儿,走,我带你们去那边,那边还有河蟹呢。”
  李金鑫带着侄子,侄女来到一片淤泥之地。
  淤泥里不少窟窿眼。
  眼尖的孩子们看到了婴儿拳头大小的小河蟹,一个个惊呼:“姑姑,姑姑····”
  “快看,螃蟹,小螃蟹。”
  这些东西,他们经常吃,自然是认得的。
  他们这一喊,把河蟹都给吓得重新钻入洞里。
  小胜利记得就要下去抓,但他的脖领子一把被薅住。
  六丫头黑着脸:“你想干嘛?”
  小胜利急道:“妈,您快松开我,螃蟹都跑了。”
  六丫头:“你不能下去。”
  看着不听话的儿子,冷着脸:“是想挨揍是吧。”
  小胜利这才老实了,虽然妈妈没有爸爸那么严厉,但是发起火来也很可怕。
  李金鑫用馒头在树枝上搓了一把,树枝上挂着馒头渣。
  “你们别急,看姑姑给你们掉河蟹,晚上咱们吃河蟹。”
  钓河蟹要有耐心,第一只河蟹用钳子夹住树枝,李金鑫因为太着急了,河蟹掉了下去。
  几个小家伙惊得要呼出声,但又用小手捂住嘴巴。
  因为他们想起了之前,把小螃蟹给吓跑了的事儿。
  李金鑫尴尬道:“这次不算,姑姑继续钓。”
  好在很快,她维护住了,自己当姑姑的尊严。
  小螃蟹被钓上来了,虽然这个有点小,也就两个硬币那么大。
  可是孩子们依旧不敢用手拿,不过他们学聪明了,也去找树枝,用树枝扒拉着背筐里的鳌虾跟小螃蟹。
  随后,玩心大气,也找来长树枝,跟姑姑一起掉。
  只是河蟹上钩的时候,他们不敢动,全都是他们的妈妈代劳。
  他们是玩的很开心了,但把两位妈妈给累够呛。
  李海军这边把鱼竿交给李父,他去了河里收网,二十几条手指粗细,长短的柳根鱼,还有两条泥鳅。
  李海军装在背筐里,把背筐坐在岸边的水里,免得鱼儿死了。
  继续下网。
  之后走过来看看孩子们。
  “玩的挺好,掉到这么多了?”
  小胜利那边有些怕他,也正玩在兴头上,就没过来。
  小雪儿跟理儿围着他:“爸爸,你看,这是我们跟姑姑钓的。”
  李海军一人亲了一口,夸赞道:“厉害。”
  “晚上爸爸给你蒸螃蟹吃。”
  晌午,大家坐在阴凉的树干下,开始吃午饭。
  李父:“今天没有太大的鱼。”
  李海军:“几条鲤鱼,鲫鱼只能跟小杂鱼一起酱焖了。”
  李海军宽慰道:“不急,这不是还有一下午呢么。”
  李父:‘对,下午我要钓两条大鱼,晚上回去给我大孙子红烧。’
  小雪儿撇嘴:“爷爷偏心。”
  “哈哈!”李父笑道:“大孙女想怎么吃?”
  小雪儿:“我要吃粑粑做的糖醋鱼。”
  李海军:“好,粑粑晚上给小雪儿做糖醋鱼。”
  “理儿你呢?”
  理儿想了想:“那理儿就吃清蒸吧。”
  大家这边吃着饭呢,那边鱼竿被拉跑了。
  李海军看到之后,立马跑进水里,抓住鱼竿。
  等鱼儿累了,收杆,一条大肚鲤鱼出现在眼前。
  “霍,好家伙。”
  “这不得三四斤重啊。”
  李海军笑道:“没想到啊!”
  的确挺出人意料的。
  吃过午饭,下午继续。
  下午,似乎开始转运了。
  大鱼一条接着一条。
  三点,大家开始返程回去。
  玩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一但停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喊累,不仅孩子累,大人也很疲乏。
  李海军用水桶给小螃蟹,鳌虾,用清水泡上。
  然后开始做主食,炖鱼。
  等这边都下锅了,他坐在门槛上,拿着刷子,开始清理河蟹跟鳌虾。
  小螃蟹最后做了一般清蒸,一般裹上淀粉,下锅炸。
  鳌虾用十三香等调料爆炒,留下一般放入辣椒酱等作料,爆炒。
  这个给父亲跟自己下酒吃。
  以前的人都不吃河里的虾蟹,觉得这些东西是吃腐尸的,不干净,晦气。
  但三年艰苦时期的时候,大家什么都吃了。
  李海军也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小鱼做了酱焖鱼。
  大鱼做了红烧,清蒸。
  孩子们吃的很欢实,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吃自己劳动来的果实。
  一个个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么天真,无邪,纯净。
  李海军忍不住感叹道:“无忧无虑的时光真好。”
  六丫头:“是啊,这就是你从容他们的原因?”
  李海军:“只要他们不耽误学习,其他的我都满足他们。”
  “毕竟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没多久。”
  小胜利:‘爸爸,明天我们还去钓鱼吗?’
  “还是去上树掏鸟蛋?”
  李海军打趣:“你会上树吗?”
  小胜利愣了愣,苦恼道:“我不会啊。”
  “可是爸爸你会啊!”
  李海军摇头:“明天去挖点野菜吧,顺便摘点野果子。”
  “咱们明天蒸野菜包子,摘点野果发酵酿酒。”
  李父:“明天宋雪就别跟着去了,上山不好走,你在家带孩子吧。”
  六丫头很想跟着去玩:“要不我背着孩子吧。”
  丁母:“我年纪大了,我看家,孩子我看着,你去吧。”
  六丫头:“谢谢姨。”
  李海军笑着看着这一切,越来越像一家人了,六丫头也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丁家人,磨合的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