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名动京城
仅仅一天时间,整个神京城的所有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都把贾瑞当做了说书主人公,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就连青楼楚馆的当红头牌们都表示自己愿意自赎自身,为贾瑞端茶递水,洗衣叠被。
这引得这些个浪荡公子,文人清客还有士绅商贾们都纷纷好奇贾瑞到底是谁?这也使得就连街头巷尾的流氓乞丐,买菜的大叔大婶,街头小贩们都在谈论他。
在神京城最大的茶楼状元楼里,有神京第一名嘴的说书先生李铁嘴,今天都放弃了以往的拿手剧目《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说起了热门人物贾瑞的故事。
话说这李铁嘴今年五十多岁,一身读书人穿的长衫,人也是干练之极,那一张巧嘴说起书来那是一个引人入胜,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可以说这状元楼能用今天,李铁嘴是功不可没。
也不是没有想要把他撬走,可是所有人各种明的暗的手段用了一个遍,人家还是在这状元楼里过得好好的,反倒是那些打他主意的人纷纷都吃了不少哑巴亏。于是大家也都反应过来,这状元楼的身后有着惹不起的大人物,大家也就纷纷罢手,略过此事不提了。
今天的李铁嘴没有在意底下客人们的诧异,直接就开始了今天的说书,只见他拿起醒木往桌子上“啪”的一声拍了下去,就开始了今天的表演。
“话说这几天在我们神京城里可是发生了一件趣事,在说这件趣事之前,小老儿先给各位看官赔个不是,今天本来是说好的说《牡丹亭》的,不过小老儿今天听了这个故事实在是心痒难耐,就自作主张改了稿子,还望各位见谅。”
说着,就整理了一下衣衫,向着台下深深的鞠了一躬。
那茶桌上的众人自然是众说纷纭,只听前排的一个富家公子模样的人大声说道:“李铁嘴,今儿你想说新的也行,但是你要是说的不好,小爷我打今儿起就去青云楼了,以后别想在要一分钱的赏钱了。”
众人听了这话,也是纷纷附和。
李铁嘴见此,也不多说,直接拿醒木拍了桌子,整个茶楼里一片安静,开始了他的说书。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新科贡生贾瑞贾老爷的故事,不过在说此人的故事之前,我先讲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来。”
“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锡东羊尖乡靠近鹅湖边上有个金员外,五十得子取名不换,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
不换听见碗碎声发笑,金员外便命家人用碗摔地让儿取乐,结果碎片堆积如山。不换长大后十分浪荡,为了寻欢取乐,花万金在宛(碗)山上造了个‘石幢’,歌词唱道:
‘宛(碗)山石幢勿多高,下粥黄豆吃忒十三廒。
长年(长工)吃豆有规矩,只许拣勒勿许抄。’
金不换几乎败光家业,沦为乞丐,在妻子的帮助教育感动下,终于醒悟,改邪归正,耕读传家。
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便传遍各地。”
这段书李铁嘴说的是舌灿莲花,栩栩如生,让所有人都纷纷拍案叫好,大家都纷纷拿出银子礼物什么的打赏给他。
这也让李铁嘴高兴不已,连连作揖道:“谢谢各位大爷的赏了,各位请接着往下听。”
李铁嘴定了定神,接着说道:“这都是早八百年头里的事儿了,今天我要给诸位讲的是一件新闻。”
“话说咱们大雍朝开国以来来,就封了四王八公一十二侯,这些个人家那是为我大雍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劳,要是一件件的都说出来,只怕说个七天七夜也是说不完。
今天咱们要讲的贾瑞贾老爷,就是出身在那宁国公府,他幼年父母双亡,自是在祖父祖母膝下长大,他那祖父是宁国公府初代宁国公贾演的庶子,在初代宁国公薨逝之后,就变成了六大旁支之一,可以说是围着主家讨生活也不为过。
这也使得祖父对于贾瑞贾老爷的照顾不周到,贾瑞贾老爷那是从小到大,越长越歪,虽然因为家中并不富裕,可是也是把那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性子养成了,以至于到了二十四岁也是一事无成,就连庄户人家的闺女都瞧不上他,可谓是人憎狗厌。
若是只是这样,小老儿也是不必说他了,可谁料风云突变,在四年前的十一月份,贾老爷又是一次夜不归宿,可把其祖父气的是五内俱焚,于是狠狠的打了他一顿,将其在雪地里罚跪了一天,贾老爷从那以后,那是一个脱胎换骨。
从此贾老爷在家里那是安心苦读,再也不沾过去的种种是非,前年下了金陵,从县试开始,一路往上,院试的时候直接就考上了案首,在去岁乡试的时候更是中了解元功名,今年春闱,也是被礼部尚书陆大人点中了正榜,只待殿试之时,就要高中进士了。
怎么样,这个故事惊不精彩,是不是比金不换的故事更加真实,更有传奇色彩?”
下面的看客们也是听的心花怒放,只恨的不能以身替代贾瑞,大家都议论纷纷。
因为贾瑞的功名是实打实的,做不得假,大家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这时坐在前排的富家公子也是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李铁嘴,说的不错,小爷我重重有赏!”
直接这位公子直接将两个银元宝扔上了台,也引得众人纷纷打赏,李铁嘴今天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笑的是合不拢嘴。
在他下台休息的时候,他也是暗暗松了口气:“总算是没有把东家交代的事办砸了,小老儿这说书水平还可以吗!”拿着赏钱和礼物,李铁嘴高兴的离去了。
不止是状元楼这一处,在所有的酒楼茶楼,大街小巷都有人在宣传贾瑞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贾瑞算是彻底火了。
至于这件事情的主人公贾瑞,他现在正在琢磨突破先天之法,对于这件事那是丝毫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