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搞海商
在承恩殿练完八段锦,回到后殿。
早晨的阳光照着银杏树。
晨风冷冷,树叶摇晃,挂满了银杏果叫人想张开嘴接着。
当然这想法就是想想,嘴千万不能张。
银杏有毒还在后边,树上新鲜的果子不是桃能直接吃。
这果子成熟了,外边那层会臭,搞得不好青蛾宫后边都是臭的。
不过银杏树这么多年,大家早就经验丰富。
就算银杏有毒,但吃的好还是很补,期待着丰收。
桓樾看着,是把昨天那苗苗都搬过来了?
猫儿在一边说:“不是说食物多重要吗?这是种菜?”
内官过来,后边抬着一大箱。
内官和桓娘娘回禀:“郑国公回府后仔细问过,说是从邠州带来的东西就这些。圣旨说给殿下和永穆公主看。另外,韩小姐带回一些外族的东西,还有金币等。”
桓樾点头,别的事不归她管。
狄宝瑟跑过来,问:“崔氏贬为良人了知道不?这韩欧默从海外回来,赚了多少银子?”
内官低声说:“郑国公说是问过,韩小姐出去了两趟,赚了有百万两银子,还有很多东西。她好像不打算再去了,而是弄海商。”
桓樾点头。
怨不得郑国公要问仔细了、都交上来。
有银子、有武器、要干嘛?
韩欧默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和外族建立关系,有朝一日成为打回来的先锋。
到那时,整个韩家肯定是要被坑。
碰上这种没脑子的,不仅朝廷、韩家也得将她看起来。
狄宝瑟又看着大箱子好奇。
桓樾无语,红薯、马铃薯的有什么好奇?期待薯片、薯条的日子?
桓樾进屋,把自己收拾好。
狄宝瑟跑出去忙了一圈,又过来等着看热闹。
桓樾看着,年轻就是好,给她找个活儿干,精力十足。偶尔表扬一下,完美。
郭冰过来,冷冰冰的和桓娘娘说:“陈小姐要约我。”
狄宝瑟眨眼睛。
大家看永穆公主,依旧温柔美丽,对于崔氏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她都敢将整个崑玉宫毁了,是不是一怒之下要把皇宫毁了?皇帝都不敢这么做!
永穆公主更明白了:“住在浮翠宫,分例还是昭媛的。”
还有什么不满足?让婕妤、美人都去死吗?
谢籀过来,大家一块打开箱子看。
桓樾觉得可以说一声:“像病气,很多东西用眼睛看不见,但也可以从海外传到大赵。所以,上岸的时候最好都晒晒太阳,或者用醋、石灰水等洗洗。至少也用水多洗几回。”
郭冰明白:“就像有瘟疫的。这是防患于未然。”
桓樾点头,冰冰就是聪明。
永穆公主笑的愈发灿烂,就像朝阳。就得多走多看才会明白。
这箱子里,有一个个小木箱,摆放整齐。
内侍拿出一个箱子,打开。
桓樾看着,红薯。虽然长得不太一样,但红薯里边的种类也多,比如紫薯白薯什么的。
狄宝瑟看着新鲜的泥下边露出的红色皮,叫:“这就是红薯了?”
桓樾笑着点头,红薯好像就是红外衣。
贾冰看着:“才挖的?个头也不大。”
桓樾说:“新鲜水果都不好运,或许从海外也运不回来。所以一直种在盆里带回来的?这可能是到了邠州收拾出来的,另外留的苗。至于过了季节能不能长,还得看。”
大家都明白。
现在把西瓜子扔土里也可能长苗,天气好能长不少,但等不到吃瓜就该被冻死了。
内侍打开下一箱。
一个个圆滚滚,和红薯差不多大。
狄宝瑟就很好认:“马铃薯?”
贾冰拿一个看看:“也是新鲜的,和芋头有点像。”
芋头不是哪儿都能种,也没成为重要的粮食。
所以一开口就说马铃薯重要,那不是有问题,就是想给自己邀功。
桓樾笑道:“像芋头,就叫洋芋头?”
(洋芋头好像指菊芋,不过马铃薯确实有洋芋头的别名)
大家都觉得洋芋头叫法可以。
(虽然有点土、但接地气)
确定了这两种东西,再看下一种。
内侍搬出一箱子的玉米。
一颗一颗和谷类是像,虽然个大一些,但和麦穗、稻穗有点像嘛,何况五谷杂粮长的也不是一个样子。
水稻就不是哪儿都能种,所以,要说这玩意有多重要,有理由怀疑。
内侍再搬出来一箱子。
狄宝瑟哈哈,指着那边一株苗:“不就是那儿挂的?莫非就这一种是地上长的?”
那儿有一盆辣椒。
弱弱的开着几朵小白花,就像小黄瓜似得挂了小辣椒。样子能认出来。
永穆公主说:“这个、米、应该是地上长的。”
没泥、干净。像红薯,或许和山药一样,不算稀奇。
所以山药不能随便种,红薯凭什么可以?有理由怀疑。
再说,就那么一块地,种了这个不能种那个。怎么就不缺吃的了?
还是需要更多的地,这不是简单的问题。
小宫娥问:“这辣椒能做什么?”
岫云说:“辣啊。”
一个内侍胆大,拿一个辣椒,放嘴里尝尝。
桓樾看着红辣椒,看的时候不算辣,这应该不是最辣的品种。
有的辣椒放在那儿就是一股辣味儿,呛的人酸爽。
内侍胆大心细,吃了一点,喊:“好辣!奴才去喝水!”
这儿内侍从大箱子里又找出一包。
桓樾看着,有点像百宝箱。
而且,韩欧默是迷路迷的好,还是执念?一次性带这么多回来。
贾飞看着:“这种子和西瓜子有点像。”
谢籀看媳妇儿:“莫不是南瓜?”
桓樾点头,南瓜有了。
内侍找出一大袋花生。
桓樾拿一个,剥开,拿一颗吃到嘴里,是内味儿。
谢籀拿起一颗,吃嘴里,味道好像不太对。
桓樾说:“可能潮了。”
她是不太懂,不过潮了还是能知道。没发芽所以敢吃。
这事儿交给人去管。算永穆公主的事儿。
永穆公主的人还没配齐,因为承华殿不够大。
桓樾提议:“不如用拾翠殿后边的地种着试试?”
那后殿的地方就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