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朝堂上李世民发飙
第二天天还没亮,
他就在长孙皇后的服侍下,开始准备大早朝了。
从起床后李世民就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今天的早朝,恐怕又将满是腥风血雨。”
天才微微亮,
雄浑壮阔的太极殿中,就已经站满了面色严肃的文武官员,
整个朝堂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之中。
随着李世民的到来,早朝准时开始。
李世民站在龙椅前听着下面官员的奏报,
他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下来。
李世民的脸色非常的阴沉,
阴沉得用刀刮一下,说不定都能刮下一层冰碴儿来
随着河东道大旱到来,
各种可怕的后果,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个显现出来。
有官员奏报:“陛下,如今河东道的大旱已经持续月余,我等竟然于近日才收到消息,其中必有蹊跷,望陛下严查!”
另一名官员走出来,也说道:
“陛下,河东道难民不计其数,
为了生计,难民们纷纷背井离乡,更有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了长安城,
如今长安城内仅仅已经记录在案的难民数量,
就已经达到了万人之多!
再过不久,长安城内外的难民将达到数万人,到时候如何才能安置这么多的流民啊!”
李世民从苟长生那里就了解到了,
苟长生家里招募的那些工匠和家眷,就是从河东道那边过来的,较早到达的一批难民。
这些早到的人处境还好一点,
而且他们也多半是有点眼力和家资的人物。
那些后面因为灾情严重而不得不离开的难民
他们的情况就不是用一个“惨”字能够形容的了。
有言官见奏报的官员说到了长安城涌进来的这些难民,
他整理了一番仪表和官帽,
往外大踏一步站了出来,并大声说道:
“陛下,
臣以为,
如此多的难民齐聚在长安城,恐生祸端!
若是难民被有心之人挑拨利用,
如果难民一旦发生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的议论声突然停止了,大家都看向了这位官员。
李世民双眼盯着这位言官,冷冷的问道:“你意欲何为?”
言官没有看到李世民冰冷的眼神,他还以为陛下想深入了解他的想法,
“回陛下,下官愿请命将这些难民赶出长安城!臣愿”
其他大臣们惊诧的看着这位“猛士”,
眼前这个脑子被名利给糊严实了的家伙,把他们都给吓到了。
这种时候,你不想方设法安置灾民就算了,
居然想出了驱赶流民这么个馊主意。
李世民本就憋着一肚子火,
这位官员的话算是往沼气池里扔了一根爆竹,将李世民给彻底点炸了!
李世民勃然大怒,指着这位信口开河的言官喝骂道:
“混账东西,敢叫朕驱赶百姓,谁给你的胆子!!!”
李世民气得已经开始浑身颤抖起来,
他抬起手指指着那位言官继续怒喝道,
“你要搞清楚,
那些灾民可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朕的子民!
他们要是在家乡能活的下去,会千里迢迢的来到长安城吗?”
朝堂上一片安静,
只有李世民咆哮的声音还久久回荡不息,
“你知道他们为何都来长安吗?”
被皇帝指着鼻子怒骂一通,
提出馊主意的官员此刻已经懵了,
他现在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只能赶紧跪下匍匐在地,身体体若筛糠口中断断续续反复念着:“陛下陛下”
不等这位官员继续说话,
李世民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朕告诉你,百姓为什么要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城?
那是因为百姓们信任朕,信任朝廷!”
李世民往前走了两步,指着大殿外继续道:
“那是因为百姓认为,只要来到了天子脚下,就能为自己和家人讨得一条活路!
你你这时候要把他们赶出去了,
那不就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吗?
你难道是要陷朕于不仁不义之境吗?
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百官们从来没有见李世民发过如此大的火,
哪怕是被突厥人都快打到了长安,李世民依然能够保持从容镇定,可为了百姓,这位皇帝竟然爆发出了惊天怒火。
言官被吓的都快失禁了,
魏征见状率先出列向李世民劝解道:
“陛下爱民如子,乃是我大唐之幸。
但现在我等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安置灾民的问题,
臣恳求请陛下息怒。”
“陛下,请息怒!”
“陛下,请息怒!”
群臣见魏征带头灭火,
于是他们也纷纷站了出来,开始出声替那名官员求情。
李世民其实也不会真的就这么把一个朝廷重臣给砍了,
他只是被气的有些口不择言了。
深呼吸几次,强行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
李世民这才依然带着三分怒气喊道: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来人,
把他给朕叉出去,
杖责八十!”
大殿中安静了下来,
“陛下,陛下饶命啊,饶命啊!”
只有那名言官的求饶声回荡在太极殿中。
两名侍卫当即冲进了太极殿,手脚麻利的将已吓得面色惨白,瘫坐在地的这名官员给拖了出去。
言官这下是真的被吓尿了,
成人手臂粗的棍子打满八十棍,就算不死恐怕也去了大半条命了。
李世民冷着脸,丝毫没有怜悯的神情,
没过多久,
殿外便从传来了“嘭嘭嘭”的闷响声。
外面官员的惨叫声传来,
将大殿内的气氛承托得更加安静,
百官们屏着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陛下今天这是明显已经动了真怒,
没看一开始连魏征都闭嘴不言,不敢去触陛下霉头吗?
你个铁憨憨竟然还敢提出这么个馊主意,
简直就是嫌自己活的太久了好吗!
外面“嘭嘭嘭”的声音还在继续持续着,
可那名官员的惨叫声却已经弱不可闻了,还没打过半,那家伙的神志已经迷糊了。
李世民的眼神在人群中巡视了一番,
众位大臣无人敢与李世民对视,纷纷将头低了下去。
李世民的目光走了一圈,
最后停在了民部尚书戴胄的身上,他骤然发问道:
“河东道已经有牛爱卿负责去赈灾。
那么戴爱卿,你来说说长安城的这些灾民,该当如何安置?”
戴胄被李二点了名,见躲不过这遭便坦然的走了出来,回答道:
“陛下,自古以来赈济灾民,无非就是钱粮二字!”
戴胄为人坚贞、清廉公正,也是一个敢于犯颜执法的主,
他说的没错,赈灾的核心就是钱粮。
此刻戴胄抛砖引玉般的直接点出了救济灾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他人便也开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长安城内的粮食也出现了紧缺,米价更涨了近十倍!”
“国库所剩款项也捉襟见肘,怕是……”
李世民越听越是烦躁,
脸上才缓和了一些的表情又变得越来越阴暗。
他心道:“我难道不知道这些问题吗,还用你们来提醒?
一个二个位高权重,
说了大半天只说问题,却丝毫不提解决之道,跟苟长生比起来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听了一小段时间后,李世民终于厌烦了。
其实这也不怨官员,
从古至今,能把赈灾做好的就没有几人。
李世民袖子里握着昨天苟长生重新写的那些赈灾对策,
耐心已经耗尽的他,
冲着朝堂中将问题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官员们压了压手,说道:
“罢了,朕也也不为难你们了,
赈灾大小事宜,
朕自有决断。”
“?”
房玄龄等人懵了,
杜如晦小声的在房玄龄耳边问道:“陛下难道已经有了对策?”
魏征有些不爽的问道:“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对策,那为何不直接明说却还要为难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