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杨仪进大观园(2)

  151杨仪进大观园(2)
  那陇右商人虽然粗豪,但能够在这乱世走南闯北行商的,又岂是头脑简单之辈?表面上的粗豪掩盖不了商人内心的心细如发,商人敏锐地发现了杨仪脸色的细微变化,开口询问:“老弟,怎么了?”
  杨仪反应了过来,赶忙将脑海里的众多思绪压下去:“没什么,只是震惊罢了。这解放区竟有这许多粮食,竟可随意贱卖不成?”
  商人不疑有他:“听说是采用了什么新技术吧,在下自幼随家父行商,不事农桑,这些东西也搞不懂。只是这解放区的粮食属实是多得离谱,即便是如此倾销,每日早晨中央商圈都会照常摆满了粮食。”
  “中央商圈?”
  “类似商坊吧,但是却比寻常商坊规模大多了。中央商圈是解放区商业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的地方,我等此行的目标便是那中央商圈。现在我与你也解释不清楚,等到了那里你自然就明白了。”
  前行一段儿,左侧出现了高耸的水车,在水流的带动下缓缓转动。
  杨仪本来已经逐渐平稳的内心再次被惊异所占据:“这东西又是什么奇技淫巧?”
  商人瞥了一眼,不以为意地道:“解放区的人管这个叫水车,听说是做农活用的,具体我也不清楚。前面的路边还会有很多水车,解放区的农田里全是这种木头架子。”
  水车在水流的带动下缓缓转动,清凉的水从水车上流淌而下,带起了清脆悦耳的水声。在杨仪眼睁睁的注视下,水流被引入竹管儿,竹管隐没在田地里。
  杨仪出身士族,自然也不懂这些农桑之术,此时反倒是一旁的队率看出了些许门道,轻声道:“参军,这水车好像是灌溉田地所用。”
  杨仪啧啧称奇,这水车的设计精妙绝伦,这些平平常常的木头组合起来,竟然就能如此有规律地运作。随着水流的流淌,水车转动得忽快忽慢,仿佛有一种奇特的韵律蕴含在里面。杨仪不由得看得有些痴了。
  他心中不由自主地对李定起了一些鄙夷之心:这李定明明智计超群,却不用在正途上为汉室效力,偏偏搞这些奇怪的东西。先是成都的纺织厂,现在又是眼前的水车,哪有什么君子天天搞这些匠工活计?奇技淫巧徒惹天下士子耻笑。
  转念间他又想到,这些水车说不定就是涪陵郡粮食如此高产的新技术,一时间杨仪的心里百味杂陈。对百工贱技的蔑视以及对李定使涪陵郡粮食如此增产的敬佩交杂在一起,这让杨仪的感受十分复杂。
  “不对,此地明明是一片平原,那里来的溪流带动水车?”杨仪猛然又问。
  杨仪记忆力超群,丞相府绘制的益州地图早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他突然醒悟过来,这片土地明明应该是一片平原,怎么可能有水流带动这所谓的水车?
  “都是人民政府挖得水渠,”提到水渠,眼前的陇右商人语气里也带上了一丝敬畏。虽然他不懂农桑的具体技术,但是却也明白,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让每一片土地周围都有水渠是何等庞大的工程量。
  能够动员群众干出这等工作量的人民政府,岂能是凡俗之辈?
  走过一小段路程,就转过了刚才挡住众人视线的稻谷。杨仪一行人分明看见水车底下正是宽阔的水渠,里面清亮的水欢快地奔腾着,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有些路过的商人实在口渴,就会上前捧起一捧清水一饮而尽,从饮水的商人们的表情来看,显然这水的卫生指数很达标。
  商人摆摆手,制止了蠢蠢欲动的众丞相府甲士:“忍一忍,前面路上有茶摊,没必要喝眼前这水渠里的水。”
  又走了一段路程,虽然道路没有变窄,但是却显然更加拥挤了起来。这是因为附近的车马人流明显变多了,四周汇集而来的大车并行在一起,粼粼的车轮声让这条路上显得颇为嘈杂,有的载满重物的大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十分刺耳。
  商人的话果然没错,路边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茶摊。和来时一路上方方正正井井有条的景象相比,眼前这些茶摊未免有些草率了。很多茶摊连入座的地方都没有,所谓茶摊就是几根棍子支撑个棚顶遮阳,往来吃茶水的商人席地而坐,毫不讲究。
  轻车熟路地找了一家好歹有个草棚的茶摊,陇右商人豪气地道:“店家!上茶水!备些干粮!”
  算上丞相府的百名兵士,这好歹是一百多号人,小小的草棚根本挤不下这许多茶客。陇右商人一把揽住杨仪:“老弟,这顿茶水算在哥哥账上,莫要推辞!”
  眼看着陇右商人揽住杨仪,队率差点就把腰间藏的刀拔出来了。杨仪赶忙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随商人一同走入茶棚。队率踌躇片刻,示意众士卒在草棚外吃茶休息,自己则跟着杨仪走进了草棚。
  虽然茶摊一向生意不错,但一次性来了这么多客人还是很罕见的。茶摊摊主欢天喜地地拎着茶壶,送到三人面前的茶桌上,随后又和一名年轻的妇人一起,拎着大大小小的茶壶给草棚外面的兵丁和商队随行人员送去。
  陇右商人大笑,端起桌上的茶壶给三人斟上:“承蒙老弟不弃,一路上以兄弟相称。本应一起吃顿酒水,可老哥哥我等会儿还要去采购货品,实在马虎不得。此刻哥哥便以茶代酒,敬二位一盏!”
  队率紧张地看着茶水,偌大一个大茶壶里面只有少得可怜的十几片茶叶,水倒是格外地清亮,显然很是干净。队率可怜兮兮地看向杨仪,显然不希望杨参军和眼前这魏国商人共饮这没验过毒的茶水。
  杨仪虽然是文臣,但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几乎全是文武兼修,很少有元明时候那种只懂之乎者也的腐儒。汉唐时候的文人几乎个个都有英雄气,喝醉了酒就会拔出剑来,以剑击柱而歌。眼前商人发自骨子里的北方豪侠之豪气激发出了杨仪深藏已久的豪迈:“好!且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