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科

  潼川府,乐至,施家坝。
  官道上,数辆马车正不急不缓的朝着成都方向而去,每辆马车上,或二三人,或三五人不等,皆是赶考的学子。
  有的穿着明朝时的士子服,有的则身着清朝常服打扮,,更多的则是身着新式汉服的打扮。
  有人看着穿着明朝士子服的学子取笑道:“仁兄,大明的亡了一百多年了,你怎么还这副打扮?”
  被问之人闻言只是抬头笑笑,随即便继续低头看起了手中的报纸,并没有多加理会。
  见状,同车的另一人则是反驳道:“这位仁兄,如今军政府主张的是驱逐鞑奴,恢复中华,你这身打扮合适吗?到时进城不但得缴纳辫子税不说,估计报考那关你也过不了。”
  “不会吧?会有这么严?”同车的其他人顿时一惊,有些紧张的问道,无他,这人虽然穿着打扮上改变了,但辫子依然还在。
  这时,那位明朝士子打扮的人才抬头说道:“据在下所知,这次不但已光复各地的各书院有不少学子前来参考,就连一些秀才、举人也会前来参考,不但如此,据说还有军政府以外的学子前来,另外,女子也有不少。”
  听到此言,先前出言取笑的人也不由得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道:“那这么说来,至少得有上千人了吧?”
  “差不多吧,毕竟报纸上通知的时候写了十六周岁以上识字之人都可以前来报考。”
  “确实,我还听说这次的科举考试内容有些不一样。”
  “”
  这样的一幕同样也发生在其他马车上,同时,这一幕也在其他通往成都的官道上上演着。
  而为了减少麻烦,夏文炯等人经过与赵秉渊商议,在成都城各城门门口入城登记处同样设置了科举考试报名处。
  东城门,经过两个月多月以来雨水的冲刷,城墙上战火的痕迹已经便淡了许多了。
  “姓名,籍贯,年龄。”欧阳宏一边机械的重复着问了上百遍的话语,一边从桌子下方的抽屉里取出一边登记表。
  登记表分为上下两块,内容都一样,除了一串数字外,便是姓名、籍贯、年龄三个标题。
  欧阳宏本是潼川书院的教习,本次受征召而来协助处理科举考试的事宜。
  “回大人,学生刘安民,四川酉阳彭水人氏,今年二十岁,有劳先生了。”
  欧阳宏闻言连忙快速填好两块登记表后,随即撕下一块递上笑着说道:“这是准考证,你拿好了,上面除了你的资料外,另外就是考场和座位号,到时切记持证对号入座。”
  “多谢大人。”刘安民闻言一愣,连忙称谢一声后接过准考证看了看,随即有些疑惑的清剿道:“请问大人,这何解?”
  刘安民态度很好,欧阳宏也没有为难,抬头看了看,见他指的是那串数字后笑了笑解释道:“这是大帅交待的办法,东【二】四十六,意思是说你的考场在东区二考场,座位号是四十六号,到时可提前一天前去熟悉考场,有什么不明白的到时会有专门的官吏解释。”
  “多谢大人解惑。”刘安民闻言连忙拱手行了一礼后称谢道。
  欧阳宏只是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喊道:“下一个!”
  “姓名。籍贯,年”等有人上前后欧阳宏习惯性的开口问道,只是话还没问完便住了口,无他,来人不但一身旗装打扮不说,还留有一根长长的辫子。
  见状,欧阳宏顿时不悦的说道:“你先去看看那边贴的告示,看明白了再来登记。”
  说罢,欧阳宏便有些厌恶的挥了挥手朝后面喊道:“下一个。”
  于此同时,这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成都城的各城门,懂礼节的学子会得到笑脸相迎,其他的则是淡淡的态度了事,至于留有辫子者,那便是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了
  等黎汉明紧赶慢赶的再次回到成都时,时间已经进入了三月了。
  “准备得如何了?”一回来,黎汉明便顾不得休息连忙找来夏文炯、洪亮吉等人问道:“报考人数多吗?”
  一路上黎汉明虽然零星的看到了一些赶考的学子,但对于军政府成立以来的第一届开科取士,他是真担心来的学子太少闹了笑话。
  “回大帅,一切已准备就绪,就只等大帅的考题了。”夏文炯闻言连忙回道:“至于报考人数,到今日午时为止,已有一千三百余人报名待考了,等明日报名截止,估计应该有一千六七百余考生。”
  “这么多?”这倒是有些出乎黎汉明的预料之外了,按他的估计,能有七八百他就满意了。
  “大帅,主要是您放宽了条件,很多还在书院的学子也都报考了,此外,各地一些有了功名而没有任职的秀才等也都报考了,这么算下来,其实也不算多。”
  黎汉明闻言仔细想了想,好像也是,其他不说,光是遵义府就有十余所书院,不说多的,一个书院就算十个人报考,那也就是一百多人了,这还只是一个遵义府。
  不说多的,平均下来一府就算三个书院,这么算下来也不是一笔小数字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顿时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考场都安排好了?”
  “回大帅,按照大帅给的分区分考场的办法,皆已安排妥当,不过此次因为参考人数过多,属下等只得征用了原来的贡院。”
  “贡院?”对于成都的贡院,黎汉明还是知道一些的:“是明朝的蜀王府吗?”
  “正是,明末张献忠攻下成都后,蜀末王朱至澍跳井而死。张献忠在蜀王府自称大西王,并以蜀王府为西王府,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焚烧了蜀王府,蜀王府部分建筑被烧毁。”
  “清军攻占成都后,将蜀王府设为了贡院。”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那好,那就把考场安排在那里吧。”
  想了想,黎汉明忽然笑着对赵秉渊说道:“等将来经济发展起来了,可以考虑把蜀王府修缮一番后对外开放,这样一来既可以以此来维护这个古迹,还可以让百姓们看看前明特权阶级的腐朽生活。”
  三月初二,一大早,被安排在各客栈的学子们在打探清楚考场的位置后,便纷纷成群结队的朝着考场赶去,他们可没忘记城门口报名登记时登记员的提示。
  此时的贡院门口,已经按照黎汉明的指示贴了两张告示,一张上讲明了此次科举需要的时日以及相关规则,另一张则是考场示意图,上面标注了各考场的位置。
  刘安民跑得最快,率先来到了贡院,见到两张红色的告示后,当即便走了过去逐字逐句的看了起来。等他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身后已经挤满了人了。
  后方有人认出了刘安民,连忙喊道:“刘兄,上面说了什么?”
  刘安民也没有藏拙,再次看了一眼后挤出来说道:“第一张告示上了说了本次科举第一次分两天考试,每天上午下午各考一科,每科考一个时辰,再有便是考试期间每日管两餐,另外就是一些考试规则,不得作弊等等之类的。”
  后面的考试规则大多同以前差不多,所以刘安民便没有多说,着重说了一下考试的日程后才继续说道:“另外一张则是考场的布局图,上面标注了各考场的位置,我大致数了一下,有近三十个考场,考生估计得有近两千人。”
  一路闲聊中,刘安民一行人便进入了贡院,在确认了各自考场的位置及座位后,随后又看了看食堂和茅厕的位置,记在脑海中后才纷纷告辞离开。
  三月初三一大早,吃过客栈提供的早粥后,刘安民等一众学子便早早的来到了贡院,经过了层层检查后,一众学子才纷纷坐到了各自的位置。
  刘安民端坐在座位上,看着面前除了笔墨砚外空荡荡平整的桌面,有些木然的发着呆,这样的考试方式让他感到很新奇,除了准考证外,其他的竟然什么都不让带。
  虽说考试规则上写明了只让带上准考证,其他都不用带,但刘安民还是按照习惯带上了笔墨纸砚等工具,谁成想在贡院门口便被没收了,更别说后面又经过了层层检查了。
  以前刘安民也参加过乡试府试之类的考试,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严厉的检查。
  “噹!”“噹!”“噹!”“噹!”“噹!”
  正当刘安民想得入神时,外面忽然响起了五声清脆的钟声,刘安民知道,巳时已到,开考了。
  果然,刘安民刚一回过神来,便见到先前在城门口登记的欧阳宏抱着一摞试卷走了进来。
  欧阳宏走进考场扫视了一圈后,先是严肃的申明道:“我在这里在申明一次,考试过程中不得作弊,一经发现,轻者一生不得再参加军政府的科举,重者发配矿山劳改。”
  宣布一下考场规则后欧阳宏才把试卷开始下发,等所有人都拿到试卷后他才拿起一张试卷说道:“你们都看清楚了,这个准考证号后面就按照你们自己的准考证上的内容填写,后面的姓名籍贯年龄等也按照你们登记的内容填写,都记住了,这次科举考的的是方方面面,如果不严谨者,也会影响你们的总体成绩。”
  “噹噹噹噹~”
  欧阳宏话音刚落,外面便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钟声。
  见状,欧阳宏才放心试卷说道:“现在可以开始答题了。”
  刘安民依言填好自己所有的信息后才开始看向考题,没想到第一道题就让他有些错愕:
  知行合一,惠泽于民。(八百字内阐述。)
  稍加错愕后,刘安民便没有理会,连忙看向下一题:
  至少从三个方面阐述满清必然灭亡的原因。(本题不限字数,但请注意试卷版面整洁。)
  看到这里,不说刘安民了,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是错愕不堪。
  这第一科算是黎汉明用来考验学子们思想觉悟的科目,差不多也算是后世的政审吧。
  第一题的意思就是怎样为百姓干实事,可以说这时军政府的执政理念,如果考生们连这都不知道,那么他们也就算是暂时与军政府的官场无缘了。
  至于第二题,可以说得上是黎汉明让考生们交的一份投名状,也算得上考验他们的政治嗅觉吧。
  考试的试卷是黎汉明按照后世的样子编排的,只是纸张要大得多,再有便是只有一面,毕竟这个时候使用的还是毛笔,一个不注意就会被墨水嵌透。
  前方,欧阳宏见考生们纷纷皱眉沉思着,顿时有些苦笑的摇了摇头,这些试题不说考生了,就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难以下手。
  贡院中,黎汉明则有些幸灾乐祸的到处闲逛着,这些题对于他这个文科生来说并不难,第一次开科取士嘛,他也没想改变太大。
  就这些简简单单的题目,就能筛选出对他执政理念的考生了,毕竟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
  再说,就算现在想改,也没有合适的考生来考试。
  不知不觉间,一行人便闲逛到了后方的女子考场,黎汉明站在窗边往里一看,嚯,大多数都还认识,其中就有席佩兰、林佩环等。
  黎汉明只是在窗边看了看,并没有多加打扰,随即又来到了旁边另一个女子考场看了看,其中大多都是袁枚的女弟子,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
  远离了考场区域后,一直跟着的洪亮吉才笑着说道:“启禀大帅,此次科举共有一百二十余名女子参考,除本地十余人外,其他大多都是袁老先生的弟子,其中一部分是才来没多久的。”
  “哦,原来如此。”黎汉明最近一直在到处奔波,根本就没时间来关注这些小事,估计是袁枚为了支持自己推行女子科考而特意叫来的女弟子吧。
  毕竟推行女子教育不光是黎汉明的想法,袁枚也是极力希望的。
  看完了一圈后,黎汉明长出了一口气,随即笑了笑道:“走吧,我们去阅卷室等着,等他们考完后,咱们尽量在明天早上之前把分数统计出来。”
  这第一科考试,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有标准答案的,一般只要大体的提到黎汉明希望看到的几点,就算是过关了。
  不过,想到后面的试题,黎汉明忽然有些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