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农忙时节
记忆深处,大人们总是天还没亮就已经喝完茶,在外面的场里忙碌了。听见门外面的说话声,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揉着眼睛慢悠悠的走出去。发现在夜色下,一群人在场里忙碌着。虽然离太阳出来还很远,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戴着一顶草帽,在忙碌的同时,他们有说有笑,显得极为和谐。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人们忙碌的是碾麦子。把麦子收完后,用架子车拉到自己家门前,晒干后,把所有的麦子铺开,用拖拉机进行碾压,最后收取麦粒。
由于碾麦子需要大量的劳力,大家就互相帮忙,今天你家碾,明天我家碾。因此,这种场面是非常热闹的,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
赶到天亮,所有的麦子都被摊开在场中央。随着拖拉机突突突的轰鸣声,全场最帅的一个人出场了。他开着一辆看起来奇怪的拖拉机走到场里,先是在高高竖起的麦秆中间转几圈,麦秆被拖拉机无情的压倒。
看着司机在拖拉机上起起伏伏,感觉那应该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在中途拖拉机休息的时候,我们偷偷爬上拖拉机,臆想着开拖拉机转圈的感觉,司机一出来,立即跳下拖拉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到后面,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每个人要戴一顶草帽了。并不只是防晒,更大的用途来自于防土,到了起场的时候,整个场里被土雾笼罩,大家在土雾里走来走去,将碾好的麦秆叉到一个指定的位置。
我最期待的环节,就是打草堆的时候。在高高的草堆上,我们像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大圣,不断的打跟头,拼了命的摔跤,歇斯底里的跳高。那个草堆有多大,我们的舞台就有多大。
最能体验劳动人民协作的环节就是扬场了。
拖拉机带动着一个风扇,风扇顺时针旋转着,在风扇的对面掀起一阵大风。“大师们”都全副武装好了后在风扇对面待命。
随着其中一个人扬起的麦粒落地,大家一拥而上,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把麦粒不约而同的抛向空中,风带走了土雾与麦壳,留下金色灿灿的麦粒,重重的落在地上。
一个技术工种随之就出现了,爷爷拿着一把新扫帚上场了,他迈着轻盈的步伐将麦粒上面的杂物列到一边,从爷爷的手法上看得出来,这是一位经验娴熟的农民。
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你为啥跟耍武术的一样?”
爷爷笑着对在场的人说:“别看列个场,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要不然你把麦子列不出来!”说完,爷爷继续施展着他的技巧,在场的人兴致勃勃的观摩着这段表演。
天快要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活都基本结束。麦子整整齐齐的装在袋子里,父亲与母亲望着一年辛辛苦苦的成果,脸上写满了高兴与满足。
自己家的麦子碾完后,父亲就每天去给别人帮忙,要忙上将近半个月才能忙完。
那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为了感谢帮忙的人们,啤酒基本是管够的,能喝多少就买多少,西瓜也是一样。在炎热的太阳下,躲在阴凉处一口啤酒下肚,感觉优哉游哉。
后来,有一个“脱离机”的出现,驱散了那一群合作的人们。他们不再群体作战,而是选择了自扫门前雪的生产方式。科技帮助人们减少了劳动力,但是却淘汰了人们最为和谐的合作方式,往日的欢笑声变成了刺耳的机器轰鸣声,往日的啤酒加西瓜变成了一个人的独享,喝的没有味道,吃的不再甘甜。人们感谢科技带来的新玩意儿,毕竟它们的出现,带来的是效率。
也许人们也在怀念那一个阶段,虽然大汗淋漓,但是很快乐。
从一群人的劳作减少到一个人的劳作,我们不禁感叹时代进步的速度,更在唏嘘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