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感觉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

  李玄他们一行自从离开九江之后,转眼间旬日过去,
  行大江经运河,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终点——临安。
  “二少爷,您看!”
  船行至京师码头外,还没到地方呢,就已经有水手护卫向李仲麟大声提醒了。
  李仲麟抬头一看,果然远远就看到码头之上彩旗招展,人头攒动,聚集了怕是得有好几千人。
  场面比九江都要大出几倍不止。
  “怕又是来迎接长青兄的吧?”
  不过这次李仲麟要比上次在九江可清醒多了:“去,把长青兄请出来吧,这么大的场面,他这个正主不在可不合适。”
  毕竟这京师可不比九江。
  在九江的时候他还敢想想,
  毕竟他在那边好歹还有一位封疆大吏的叔父,
  还有给他这个侄子壮壮场面的可能,
  虽然最后事实证明他表错了情。
  但到了京师,
  他却连想都不敢想了。
  毕竟这里可是京师重地,大胤的核心中枢,精华汇聚之地,
  高官显爵,世家贵胄简直不要太多。
  就算是他那位身为从二品封疆大吏的叔父到了这里,
  只怕都没有大声说话的份。
  更别说他了,
  谁认识他李仲麟是谁啊?
  “仲麟兄,叫我何事?”
  李玄打着哈欠从船舱中走了出来。
  “船只快到岸了,所以我才让他们叫长青兄一声。”
  “是吗,这么快……”
  一眼扫到岸边,李玄不由得吃了一惊:“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可能跟九江时一样,也都是前来迎接长青兄你这位诗仙的吧?”
  “不会吧?”
  李玄却有些怀疑,自己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不过很快他就解除了这份怀疑,
  因为随着船只进港,码头上的情况也更加清楚,
  可以清晰看到众多头戴方巾,身穿儒衫的文人士子,不少人还打着横幅。
  除了人数更多,
  规模更加庞大之外,
  跟当初他驾临九江时简直如出一辙。
  还真是来迎接他的?
  现在他在京师这边的人气也这么高了吗?
  转眼间船只靠岸,
  众人刚一下船。
  码头上的人群顿时就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来,瞬间将李玄他们团团包围。
  这次有了经验的李二少知趣地向后稍退了半步,
  同时让家仆护卫第一时间跟上,把他团团护在中央,
  免得再遭遇当初九江下船时的尴尬,
  牛逼你们就把我和我的这些家仆护卫全都一起挤走,
  否则别想再把本少爷给挤到一边去。
  不过这次他却是白担心了,
  虽然来迎接的人很多,却并不像九江时那么乱。
  尽管大家都很热切的样子,却并没有一股脑地往上涌,
  最后还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年纪,一脸圆滚滚的青年晃着壮硕的身子来到李长青的面前,
  施了一礼才客气问道:“不知可是李诗仙当面?”
  “不敢当诗仙之称,在下就是李长青,不知兄台是……”
  “在下韩通韩叔达,奉家父之命,特前来迎接李诗仙,
  因为家父近来身体欠佳不能亲自来迎,还望李诗仙恕罪则个。”
  韩通?
  李玄不由得微微一愣,紧接着就有些反应了过来:
  “不知令尊可是韩王千岁?”
  还没等韩通自己回应,旁边就已经有人替他开口了:
  “李诗仙,这位正是忠勇王韩老王爷的三公子。”
  李玄心中暗道了一声“果然”,
  连忙躬身还礼,嘴上客气道:“原来是小王爷当面,劳小王爷亲自前来相迎,在下实在愧不敢当。”
  虽然早就知道他这次来京,韩王府肯定得派人来接,
  可没想到对方直接把儿子给派来了,这面子可给的够足的。
  所谓是忠勇王,
  其实就是韩王韩世功。
  忠勇乃是朝廷册封他的王号。
  不过这个王号远不如韩世功本身的姓名更加深入人心,
  所以民间更习惯称呼他为韩王。
  就像大家如今也更习惯称已经死去的岳翼为岳王一样。
  实则早在岳翼当初含冤下狱的时候,
  他的王号就和太子少保等官衔一起被当今天子给下旨褫夺了,
  如今岳翼虽然已死十年,
  他的冤案却一直都没有平反昭雪,自然更不可能给他恢复王号。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
  哪怕你皇帝老儿如今已经翻脸不认账了,
  可架不住老百姓们却还都认,
  仍然是张口岳王爷,闭口岳少保的,
  纵然是皇帝老儿也不可能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也只能听之任之。
  韩王府的三公子?!
  跟在后面的李仲麟等人闻言也不由得心头大震。
  虽然他们都知道李长青这次来京乃是受的韩王府之邀,
  却也没想到韩王府居然这么给面子!
  所谓宰相门房还七品官呢,
  更何况是韩王府的小王爷了。
  这排面别说迎接李长青一个无官无爵之人,
  就算是迎接朝中顶级大员都够了。
  这让李仲麟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他跟李长青之间的巨大差距。
  亏得他之前还因为自己有个从二品的叔父就沾沾自喜呢,
  看看人家交的都是什么人,来往间都是什么排面。
  “哎呀,李诗仙你可千万别这么说。”
  韩通连忙摆手:“你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叔达就好,什么小王爷不小王爷的,听着太见外。”
  “既然这样,那我就厚着脸皮称一声叔达兄,叔达兄你也直接称小弟长青就是。
  所谓诗仙都是别人谬赞,在下也是愧不敢当的。”
  眼见韩通把架子摆的这么低,
  李玄自然也乐得顺水推舟,顺势跟对方拉近关系。
  “哈哈,好说,好说。”
  韩通一张胖脸顿时跟菊花一样绽放开来,两只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
  身为韩王府的三公子,堂堂韩王的小儿子,
  平日里削尖脑袋想要往他身边凑,
  跟他称兄论弟乃至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都不知凡几。
  但同样的话也要看是什么人说。
  旁人跟他称兄论弟,他只觉得厌烦,
  但李长青这位风头正劲的新晋诗仙跟他称兄论弟,
  韩通却只觉得脸上有光。
  毕竟抛开李长青如今堪称大胤顶流的热度不论,
  光是对方文豪的身份,就足以让对方顶上多出一道炫丽耀眼的光环了。
  毕竟那可是堪比大儒的存在。
  他这个韩王幼子在京中是挺有面,但那也得分是跟谁。
  在那些衙内二代或者寻常官员面前自然很吃得开,
  可要是碰上那些堪比布衣公卿的文道大儒,
  也一样只有伏低做小,自承晚辈的的份。
  现在却跟李长青这个文道成就丝毫不逊于大儒的文豪诗仙称兄道弟,
  感觉自己的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