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体面

  虎贲军入城的消息一经传开,邺城顿时谣言四起。
  有传言征北将军潘凤遇刺,虎贲军入城是为了抓刺客。
  有说是某个世家得罪了潘凤,虎贲军是去抄家灭族的。
  有传言说虎贲军叛变,入城是为了围杀潘凤。
  各种谣言传的沸沸扬扬。
  直到第二天,征北将军府派人张贴公告。
  “昨日冀州牧韩钰遇刺身亡,征北将军潘凤追查发现,乃部分冀州官员吃里扒外勾结袁绍所为。”
  “征北将军潘凤大怒,调虎贲军入城缉拿凶犯共计三百五十七人,弃斩于郊外,以祭韩钰州牧在天之灵。”
  “首恶已除,余毒未清,凡冀州百姓有此案同犯线索者,必有重赏。”
  公告一出,迅速传遍全城,议论的焦点变成了韩钰之死。
  不明真相的众人纷纷痛骂袁绍灭绝人性,不给韩馥留下半点血脉。
  也有人试图指责潘凤保护韩钰不利,使其遇刺身亡。
  然后就被其他人围攻了。
  自从潘凤主政以来,又是奖赏有功将士良田,又是免税三年,还大力修建官道和水利设施。
  邺城乃至魏郡,家家户户,有几个没受过潘凤恩惠?
  你把韩钰遇刺身亡归咎于神将军身上?
  你还是人吗?
  韩钰堂堂州牧,身边有那么多人保护,要不是信错了人,被心腹出卖,怎么可能会死?
  要怪就怪他自己识人不明。
  这些讲道理的人,将指责潘凤的人说的哑口无言无地自容。
  而有些不讲道理的人,则直接拿着木棍上门,告诉对方什么叫祸从口出。
  自古以来,平民百姓都很纯朴实在。
  谁对他好,他就拥戴谁。
  ……
  征北将军府。
  徐庶看着荀谌将一张张告示加盖大印,忍不住说道:“明明是韩钰自寻死路,有必要掩盖真相,将他说成是苦主吗?”
  安置黑山军之事,让徐庶性子成熟不少,可他骨子里仍存留任侠意气。
  在他看来,韩钰恩将仇报,勾结杀父仇人刺杀潘凤,死有余辜。
  潘凤将韩钰杀了,合情合理,公诸于众亦无从指摘,没必要替韩钰遮掩。
  还让韩钰成为苦主,真是太便宜他了。
  荀谌手上动作一停,有些恼火道:“那能怎么办?告诉冀州百姓,韩钰是君侯杀的,因为他勾结杀父仇人袁绍?”
  “流言可畏,愚民不可使知之,难道这些道理你不懂吗?”
  “他们只会认为是君侯窥视冀州千里之地,故意编造罪名杀害故主之子,到时候乱七八糟的谣言满天飞,对君侯百害而无一利。”
  “唯有将仇恨集中在袁绍身上,方可让君侯全身而退。”
  什么是真相?
  表面上看,真相是韩钰勾结袁绍刺杀潘凤失败,反被潘凤杀死。
  可说出去,得有人信啊!
  韩钰有什么理由去勾结杀父仇人?又有什么理由刺杀潘凤?
  况且,他一个有名无实、手无缚鸡之力的冀州牧,凭什么刺杀手握大权武功盖世的征北将军?
  相反,潘凤为了扫除独霸冀州的障碍而杀韩钰,听起来倒像那么一回事。
  有道是人死债消,为了避免麻烦,给韩钰留个好名声又如何?
  徐庶冷笑道:“清楚真相的人并非少数,如此胡编乱造,能堵的住悠悠众口吗?你不怕弄巧成拙,有理变成无理?”
  细数一下,知道真相的除了他们四个征北将军府的谋士,还有赵云、围攻州牧府的虎贲军、侥幸活下来的沮授以及部分世家。
  知道真相的人太多,很难掩盖下去的。
  所以他才觉得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公开。
  荀谌幽然道:“你能想到的,君侯早就想到了。”
  “虎贲军抓捕州牧府上下三百多人,以及与韩钰交往密切的数十名官员,并处决后,宣布封营训练,夏粮收获后,便会被派出去征讨袁绍,短时间内,他们根本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子龙将军是君侯的心腹爱将,韩钰的尸体都是他替君侯收的,完全不用担心他出去乱说。”
  “至于沮授,你以为他有多忠心多不怕死?君侯许他继续担任冀州从事祭酒,仅位列州牧之下,他立刻回复说去乡下住半年,请君侯派人保护,半年后官复原职。”
  “指望他出头?老夫更担心你徐元直意气用事,喝酒之后把真相抖漏出去。”
  “世家更不必指望,韩馥在时,他们就看不上韩馥,更何况韩馥之子韩钰?再者,你猜那些官员被清洗后留下的位置,谁来接替?”
  “君侯这是将人心揣测到了极致,所以根本不担心你所顾虑的事发生。”
  这也是荀谌比较佩服潘凤的一点。
  什么事情做的时候,看着丝毫没有准备。
  做了以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一个个想法,很快收拾的天衣无缝。
  徐庶闻言目瞪口呆。
  他有些不可置信道:“难道就没人给韩钰抱不平?”
  荀谌神色淡然递给徐庶一纸文书。
  徐庶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潘凤打算从韩氏一族中挑选一名聪慧的少年,过继给韩馥,以延续韩氏血脉。
  过继者,潘凤会请天子封其官职,并送他邺城一栋豪华府邸,十间商铺,良田百顷,钱数千万。
  一句话,极尽优渥。
  任谁见了,都会觉得潘凤有情有义,不忘故主礼遇之恩。
  而世家们也会觉得,潘凤此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做事不错,给韩氏留足了体面。
  徐庶沉默良久,忽然长叹道:“主公乃真汉子。”
  ……
  晋阳,太守府。
  袁绍收到死士刺杀潘凤失败,接着潘凤调集虎贲军入城的消息,顿时哈哈大笑:
  “离间计已成,本公看你冀州何事乱起来,潘无双敢不敢杀韩钰?”
  “韩钰不死,必杀潘凤,韩钰若死,潘凤背负弑主之名,恐怕再无资格统率冀州。”
  “正南此计,妙不可言,哈哈!”
  一开始,袁绍的确有意和潘凤和解。
  一来,他处于弱势,担心潘凤出兵攻打并州,致他于死地。
  二来,他想借机反吞冀州,一雪前耻。
  然而双方和谈之际,潘凤一直不给袁绍明确的答复,像海王逗弄鱼塘里的小鱼不给鱼食。
  在审配的分析下,袁绍推测潘凤同样在拖延时间,等待战机。
  见潘凤没有诚意,袁绍顿时动了歪心思。
  他先让当初受他裹挟逃至并州的韩馥夫人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上告诉韩钰,杀韩馥的并非袁绍,而是潘凤。
  韩钰原本是不信的,当他见到母亲亲笔信,顿时没有丝毫怀疑,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认定潘凤是真凶。
  接着韩钰抓住自己与袁绍和谈的机会,主动联系袁绍,表示可以联手一起刺杀潘凤。
  袁绍对此求之不得,不惜从家族调来数名死士,配合韩钰暗杀潘凤。
  等死士到了邺城,袁绍才告诉他们该刺杀的是谁。
  不仅如此,袁绍还有额外交代他们刺杀失败被抓,该怎么做。
  直接“实话实说”,就说刺杀潘凤是受韩钰暗中指使。
  这样一来,潘凤不杀韩钰,对方会得寸进尺,直到杀掉潘凤或被潘凤杀掉。
  潘凤杀韩钰的话,就会引起军民百姓的不满。
  当然,杀不杀,其实不怎么重要,这层窗户纸一旦被捅开,想要修补很难。
  结果便是不管潘凤杀不杀韩钰,都讨不了好。
  如今算计潘凤成功,眼看冀州分裂难以避免,袁绍只觉心情愉快。
  审配很识趣的马屁奉上:“主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令臣佩服。”
  ……
  到了第二天,消息再次传来,内容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袁绍收到自己灭绝人性,勾结冀州牧韩钰身边的心腹官员害死韩钰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联合韩钰暗杀潘凤吗?
  怎么变成勾结冀州官员,暗杀韩钰了?
  而且还暗杀成功了。
  袁绍很快反应过来,这是潘凤的阴谋。
  潘凤只手遮天,颠倒黑白,硬是将韩钰的死归咎于他身上。
  这他能忍?
  袁绍立刻命人传播真相,让大家看清潘凤的真面目。
  于是冀州百姓都知道是袁绍害死了韩钰,并州百姓都知道是潘凤杀了韩钰。
  而二者之间,基本没有联系。
  过了几天,袁绍收到了潘凤措辞极为严厉的战书。
  看着一字一句恨不得将自己碎尸万段的话语,袁绍顿时意识到,自己好像把事情弄崩了。
  不是联合一切传家
  关于潘凤遇刺,第二个消息到了。
  可谓明晃晃的告诉,
  不过调教的还是他。
  这几个死士,
  徐庶最近变得很忙,因为潘凤回来之后,让他去做冀州军的军功核查和论功行赏。
  这是他来冀州之后,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件事。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荀谌手底下帮忙,但荀谌处理内政的能力过分的高,所以他除了打杂……还是打杂。
  要不是能在荀谌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有着任侠气概的他,早就留下一封书信,拍拍屁股走了。
  对了,据说很多新颖的事物,来自于征北将军潘凤。
  比如呈批制和票拟制……
  以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