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东海龙珠
前两天自己拿着一个盒子去酒坊,结果神药变毒药。
现在这小子又送来一个盒子,会不会有诈?
皇后问道:“什么东西?”
李世民沉声说道:“不知道这小子送的什么鬼。”
两人紧张地看着盒子一会儿,李世民终于鼓起勇气,慢慢将盒子打开。
此时御花园点了蜡烛和灯笼,但不甚光明,有些暗。
古代没有电灯,到了晚上都这样。
盒子打开的瞬间,一道清冷的磷光发出,里面居然是一颗夜明珠!
“夜明珠?朕的那颗?”
李世民奇怪地说道。
当初李世民送过一颗夜明珠给苏云,现在又来一颗一样的?
“不对,皇上您那颗夜明珠才鸡子大小,这颗这么大。”
皇后说道。
李世民当然知道,大小尺寸差别那么大,一看就知道。
只是李世民觉得奇怪,为什么苏云又送自己一个夜明珠。
李世民双手去拿夜明珠嘶,好轻啊。
按理说,这么大夜明珠应该很沉才对,但是这个夜明珠入手居然轻飘飘的。
“这是弱玉?”
李世民惊呼道。
弱玉就是塑料,在苏家庄打麻将的时候,李世民说塑料麻将牌是弱玉。
皇后惊讶道:“弱玉夜明珠?”
二人惊讶的时候,夜明珠的绿光吸引了在场的大臣。
所有人纷纷转头看向李世民手中的夜明珠。
“这么大的夜明珠?”
“这也太大了吧!我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夜明珠。”
“皇上今日宝物这么多?”
大臣们纷纷伸长脖子围观。
李世民手里的夜明珠发出明亮的荧光,照得周围3米之内如白昼。
“皇上,有个纸条。”
皇后发现盒子底下有个纸条,上面写了字。
“你看看写的什么。”
李世民分不出手来,只能让皇后看。
皇后仔细看了,上面写着:将此球置于鱼缸!
“皇上,苏云说把夜明珠放在鱼缸里。”
皇后说道。
李世民看了看手中的夜明珠,又看了看鱼缸。
这时候天黑了,李世民在鱼缸周围点燃了蜡烛,想照亮里面的锦鲤。
当然,效果不太好,看不清楚。
如果蜡烛多了,又怕鱼缸碎裂。
“对啊。”
李世民起身,从看台上走下来,手里捧着夜明珠。
走到鱼缸前面,李世民将夜明珠丢进鱼缸。
夜明珠在水中慢慢下沉,到了中间的地方停下来,悬浮在水中。
夜明珠发出的清冷荧光照亮了鱼缸,锦鲤围着夜明珠游动摆尾,煞是好看。
“妙啊妙啊!”
长孙无忌啧啧称赞道。
“感觉像进了龙宫一样。”
虞世南赞叹道。
大臣妃子都都在称赞夜明珠配鱼缸简直是绝配。
“最妙的是这个夜明珠居然刚好悬浮在水中间,此物恐怕是东海的龙珠吧。”
柴绍惊呼道。
“皇上,此物是不是东海龙宫的龙珠?”
程咬金问道。
李世民心中一喜,说道:“这个朕也不确定,据说是。”
李世民又开始胡说八道瞎掰活。
但是大臣们都信了,他们惊叹今日居然见到了两件大宝。
“龙珠放在鱼缸里,可以加快锦鲤化龙。”
“没错,有龙珠就说明肯定有龙。”
“那日后这里岂不是有十几条龙?”
大臣们被震惊到了。
李世民回到看台上,高兴地说道:“众位爱卿,今夜我们为长夜之饮,不醉不归,再赋诗一次。”
大臣们围着鱼缸再次吟诗作对。
这场宴会一直到了下半夜才散席,李世民装比舒服了,非常高兴
青龙坊酒坊后院,苏云正在对着图纸制作纺纱机。
这个纺纱机用的是飞梭,根据珍妮纺纱机改良而来,有一百个纱锭。
现在的纺织仍然用纺锤,效率很低,每次只能有一根线,而苏云这个能同时纺织一百根,效率提升了一百倍。
英伦三岛的工业革命和资本发展,和飞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有很大关系。
只有效率提高了,专门纺纱织布的人才能赚钱,才能带动更多的人从事纺纱行业,从而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苏云拿起锤子和钉子敲击木头,按照图纸一步一步制作。
钉子是钢厂制作出来的钢钉,用起来很顺手。
苏云想过用榫卯结构,但是太复杂了,特别是对于木工的手艺要求太高了,一般的木工根本做不来。
而钉子很简单,会用锤子就行,容易推广。
架子安装完,苏云又把一个车轮装的轱辘装上去。
珍妮纺纱机比其他的纺纱机要好,就在于这个轮子状的轱辘。
通过手摇,一把给纱锭同时运转,就相当于一百个人同时纺纱。
这个纺纱机还需要人力摇动,等以后蒸汽机做出来,就可以全部机器来做。
一辆马车从外面开进来,在院子里停下。
苏云不用看,听声音就知道李世民到了。
“女婿,在忙什呢?”
李世民从马车上下来,笑眯眯地说道。
皇后和房玄龄、杜如晦也从马车上下来。
苏云把轮子安装好,然后手动摇了摇,纺纱机开始动起来。
李世民从未见过这种纺纱机,不禁问道:“女婿这是什么?”
不等苏云回答,房玄龄走上前,说道:“姑爷,这就是你说的纺纱机?”
上次苏云跟房玄龄说过,还给他看过图纸。
“没错,就是纺纱机,这个机器可以同时纺纱一百锭。”
苏云放工具放进箱子里,黄强过来帮忙收拾。
“同时纺纱一百锭?怎么可能。”
皇后惊讶道。
古代男耕女织,皇后作为一国之母,要率先垂范,带头种桑养蚕纺织。
虽说大部分时间只是做做样子,但皇后也知道纺织怎么回事。
苏云说纺纱机可以同时纺织一百锭,皇后马上被吓到了。
这效率简直不是人干的。
一个人能干一百个人的活儿,太恐怖了。
苏云笑道:“这是简单的,日后我做出其他的机器来,效率更高。”
李世民说道:“可是,有必要用这样的机器吗?现在手工纺织的衣服也够穿了呀。”
苏云笑道:“岳父大人,你是有衣服穿了,你看看普通百姓,多少人没衣服穿。”
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
古代的生产力不行,能维持温饱就是好日子。
多少人一辈子穿一条裤子,甚至夫妻两个人同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谁在家谁光屁股。
黄强说道:“穿不上裤子的人多的是,几位都是有钱人,不知道老百姓的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