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办法对口,难事不是事

  “齐村长,你们村有个齐德龙你可知道,早年间随父去了米国?”江城直接问道。
  “你说德龙啊?唉,这件事我还是后来听说,前两天,他回了一趟家,看了看后,离开了,听说离开的时候还不太高兴!”
  “齐村长,我这次来,就专门为此事而来,齐德龙是个人才,现在离开米国回国报销祖国,我希望村上和他的亲人都要接纳他!”
  江城说后,齐虎龙哀叹一声:“江总,这不好办那,齐德龙父亲那一辈全部去世了,齐德龙这一辈,他们那一脉去世的只剩下一个堂弟,我和齐德龙虽然是一辈,但是已经出了五服,子侄那一辈,又三十多年没见过,能轻易认吗?”
  江城听后微微皱着眉头:‘齐村长,你是村长,我和你商量不是,为了国家,为了我国人民,你也要帮助我!’
  “可是,江总,你说我怎么帮助!”
  “劝说他那些子侄,认他!”
  江城说后,齐虎龙为难的道:“江总,这我可办不到!你知道,我们村子普遍贫困,这些年,天气大旱,收成也不好,谁认他不得请他去家里吃饭”
  江城听后,原来是这么个意思:“齐村长,齐德龙来自米国,吃饭问题肯定不用发愁,你告诉他那些子侄,这点,请他们可以放心,齐德龙在你们村子的所有开销,全家乐全包了!”
  ‘那感情好,只要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其它都是小问题,江总,还有住的问题,齐德龙家的那个房子,都塌了!’
  “能维修吗?”
  “修是能修,但是,很费力!”
  江城让薛庆国拿出两万元:“齐村长,这两万元你拿着,明天一天时间,让齐德龙家的房子恢复原貌!”
  两万元啊!
  “够不够!”江城问道。
  “江总,够了,够了,完全够了。”
  “不要修的豪华,保持他以前的原貌就行,能住人就行,时间紧迫,你可以给工人两倍工资,多叫一些劳力,缺钱给我说!”
  江城说后,齐虎龙赶紧答应。
  “是,江总!”
  “另外,还有一件事要麻烦你!”
  “什么事你说!”
  “你们这个村姓齐的多少户?”
  “总共57户!”
  江城再让薛庆国拿出六万元递给齐虎龙:“将所有齐家人召集在一起,每家一千元,剩下的三千元用作招待齐德龙!”
  “啊?每家一千元?”
  “是,每家一千元,你给的时候告诉他们,就说这些钱是齐德龙给的!”
  “是!”
  “你还告诉他们,齐德龙以后会任职于全家乐饮制品公司,以后他们有需要,还会帮助他们,但是,这次,齐德龙回村,他们每家都要欢迎!”
  “是,江总,等德龙回村那天,我们就在村部摆宴,全村在一起吃席,到时候,让齐德龙拜祖先,拜完祖先,我们就吃饭!”
  江城再次点头。
  江城从包里再掏出两千元递给齐虎龙:“齐村长,这是你的报酬,我知道,这次修葺房子用不了两万,省下来的钱就留给你了,但是,你一定要办的我满意,要是不满意,以后,这种好事可就落不到你的身上了!”
  江城说后,齐虎龙赶紧点头。
  “这样,你马上去准备,明天六点左右,我来检查!”
  “是,江总!”
  “一定要办好,你们晚上就别睡觉了,该加班的加班,该准备的准备!”
  “是,江总!”
  江城安排完毕,离开齐虎龙家。
  回到市内,江城准备先不回省上,明天还要监工,等一些准备就绪后,赶回省上,让齐德龙回家探亲。
  第二天,薛庆国和姜春明待在村子监工,五点左右,江城也赶到大洼村,看了给齐德龙修的房子,很满意,看完房子和齐德龙的那些亲人谈了谈。
  齐德龙那些亲人拿了钱,脸上都布满喜色,准备第二天什么都不干,专门来迎接齐德龙。
  六点钟,江城觉得都准备好了,就和姜春明、薛庆国回了了岭西。
  江城回到岭西后,来不及回公司,立刻联系齐颖。
  当齐颖听说江城都准备好后,那高兴的,连声说谢谢。
  齐颖带着江城见了齐德龙。
  齐德龙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这次回家将老人家折磨的不轻,脸上有淡淡的暗灰色!
  齐颖见江城前,已经将江城告诉了齐德龙。
  齐德龙虽然知道,江城肯定也要让自己去他公司,可是听见他为自己探亲忙碌,也很感激。
  “江总,谢谢!”
  江城微微笑了笑:“齐先生,你的亲人们都不知道你的丰功伟绩,都不知道你对食品行业的贡献。我听说您这次探亲不成,准备遗憾离去,我就亲自去你们村子,将你这些年对食品行业的贡献告诉他们,他们听后,都很后悔,说,明天,你们齐姓家族的人要一起迎接你!”
  齐德龙听后热泪盈眶,紧紧的握着江城的手,连声谢谢。
  第二天,齐德龙在江城的陪同下回了村子。
  齐德龙探亲的意识搞的很风光,老远就看见全村人在路口迎接。
  齐德龙和江城等刚下车,鞭炮声就响起。
  这时候,围过来许多人将齐德龙团团围住,叫着齐德龙叔叔,爷爷。
  齐德龙的一张嘴乐开了花。
  接下来,他们拜祖宗。
  拜完祖宗,就吃席。
  这次席面搞的很大,杀了两头牛,五只猪,十多个厨子操持,全村齐姓一起吃喝。
  有江城的钱和村长齐虎龙的劝说,这些本家都将齐德龙当成上帝一样供应。
  这可把齐德龙高兴坏了,立刻宣布了一项决定,由他出资,给村里修建一所小学,并将村子的土路修成水泥路。
  九十年代,农村还真没有几条水泥路。
  齐姓人家才不管水泥路不水泥路,听见孩子们可以不用跑很远的地方去上学,都高兴的拍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