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悉遵成宪
麻木不仁的干活挖矿,反而使得崇祯皇帝想的更多。他的耳边想起了儿子朱慈烺对他劝谏的那些话:
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或采或闭。江西饶、信、瑞三郡有坑从末开。湖广则出辰州,贵州则出铜仁,河南则宜阳赵保山、永宁秋树坡、卢氏高嘴儿、嵩县马槽山,与四川会川密勒山、甘肃大黄山等,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
古代的百姓们早已找到了采银之法,银矿的开采多种多样。比如说书中记载凡石山硐中有铆砂,其上现磊然小石,微带褐色者,分丫成径路。采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日月计。寻见土内银苗,然后得礁砂所在。凡樵砂藏深土,如枝分派别,各人随苗分径横挖而寻之。上榰横板架顶,以防崩压。采工篝灯逐径施镢,得矿方止。
凡土内银苗,或有黄色碎石,或土隙石缝有乱丝形状,此即去矿不远矣。凡成银者曰礁,至碎者如砂,其面分丫若枝形者曰铆,其外包环石块曰矿。矿石大者如斗,小者如拳,为弃置无用物。其礁砂形如煤炭,底衬石而不甚黑,其高下有数等。
然而,这些银矿的开采都是伴随着一段段的心酸血泪史。这些矿主们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那里还会顾及这些矿工的死活。他们雇佣打手,对这些矿工们肆意压榨剥削。
银矿坍塌,染病而亡,还有不听从管束被活活打死者不计其数。这些黑银矿中,这样的事经常都在上演着。
而崇祯皇帝八成是别带到了这样的黑矿坑中去了,若是他坚持不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更严重的还是官府的盘剥,官办的银矿同样剥削严重。也有些私人矿主为了利益和官府公然抗争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浙江一带,出身矿工的叶宗留曾因私自盗矿被罚做官府隶役。而后又靠行走四方积累了一小笔财富,开始雇佣了不少自愿投靠的工人。
甚至敢对官府放出“听我采取,不听杀人”的硬气口号,以示对严禁私矿的鄙视。最后私自制造武器,据守山川险要与官府公然对抗。
所谓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前来弹压的官军大都死伤甚重。叶氏武装干脆分兵两路,一部分转战于福建、浙江交界地区,攻占福建蒲城、建阳、建宁、薄州县和浙江的金华与武义。
另一路进攻江西铅山,控制车盘岭。所过之处的民众纷纷响应,让浙闽赣三省顿时呈星火燎原之势。
一开始,这些矿工大多还是由军户、囚徒、流民和贫农共同组成。其中的军户地位稍高,但仍然免不了被官府盘剥。
大明王朝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银,为何最终还是灭亡。究其原因,就是藏富于官商。
藏富与国这没错,藏富于民也是对的。无论哪一种政策,都会使得王朝兴盛。然而藏富与官商,那就是在自掘坟墓了。
巨额的财富在这些为富不仁的官商手里,海外贸易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巨量白银,却没有带来真正的海外财富,毕竟白银本身不可能提高国民福利,最终所有的财富还是要来源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产劳作。
这些白银最终成为超量的土地兼并的利器,封建官僚再一次彻底洗劫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流民再—次充斥了大明帝国。
所以要变法,能够顺利变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得到崇祯皇帝的支持。
要想得到崇祯皇帝的支持,就不得不让崇祯皇帝深入民间,亲历一下民间疾苦。这样,崇祯皇帝变法的决心才不会动摇。
历史上,数次的变法都把国力从衰弱的边缘拉了回来,从而变得强盛。
就连大明王朝,要不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怕大明王朝早就中道完蛋了。张居正曾这样评价“变法”二字:今上继承了祖宗的皇位、臣民、江山与舆图,变法、变法,今日岂无法、祖宗之法岂恶法?治新者仍旧是原来的那些人,新法不过是几个新名目,焉能指望旧人依新法?所谓变法,不过是一群宵小自作主张,试图打破现行利益分配框架另谋利益!
所以,法绝不可轻变!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最需要的不是变法,而是变人、变心,尤其要变官。惟在于核吏治,只要“悉遵成宪”就能管住这些不可—世的封建官僚。
“考成法”说白了就是业务考核。治事并不在那些毫无用处的一纸空文,而难在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如果从来不去考核、不去总结教训、不去追究责任,人人就会都怀着苟且之念,纵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也难有回天之力!所以,要“月有考,岁有稽”,一月一小考、一年—大考。
二条办法是丈量土地,核查财产,向富人征税。大明帝国太仓年年亏空,完全是因为有钱人通过各种名目掠夺小民土地曰飞访、曰影射、曰养号、曰挂虚、曰过都、曰受献……,掠夺土地又隐瞒土地。
可以说,张居正是拯救了大明一点也不为过。张居正推动“一条鞭法”,拿走强势分利集团千辛万苦聚敛来的土地。在权力巅峰的时候,数十年宦海沉浮的洞察力就告诉张居正,他极有可能不得善终。在一封与地方督抚的信笺中他这样说:世事变迁,他日高台可平、诏令可毁,我怕是连一寸葬身之地尚不可得,只不过国事维艰,就让我做霍光、宇文护吧。
结果正如他所言,张居正死后就被万历皇帝清算了。张居正死后九个月,万历皇帝宣布张居正犯有谋反、叛逆、奸党三大罪,甚至险些将他剖棺戮尸。
之前,朱慈烺的这些劝谏崇祯皇帝并不会放在心上。现在他才彻底的明白儿子的一片苦心,即便是身陷囹圄,崇祯皇帝倒也没有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