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阴损的战术
可展云鹏的一番话,又让他们沉默了下来。对啊,兵不厌诈。
战场上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只要你能达到胜利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不是问题。虎贲军这一招确实狗孙子的,可也从侧面反映出辽东军的问题。
说白了,若是满清呢。黄台吉若是冒充明军,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呢。这种概率很低,首先他们得弄到洪承畴在总督帅印还有特定的纸张文书,此外还要有相像的笔迹。
可概率低,并不代表不会发生。虽然现在的孙传庭,在朱慈烺的指示下在陕西混的风生水起。
然而历史上的孙传庭呢,历史上的孙传庭是被李自成干掉的。而且,李自成当初就是用并用督师大纛骗开潼关关门,内外夹击,攻破潼关的。
也就是说,虎贲营骗开山海关关门,这在大明历史上是发生过类似事情的。这么说,吴三桂败的并不冤枉。
山海关一破,中前所和前屯卫就成了摆设。虎贲营继续用洪承畴的书信,这次加上了吴三桂的亲笔,陆续骗开了中前所和前屯卫的防线。紧接着,中后所、中右边所纷纷沦陷。至此,辽东防线只剩下宁远卫、塔山、杏山、松山以及锦州防线的几座城池了。
宁远卫离锦州不远,连山、塔山、高桥、大兴堡、杏山、松山直达锦州。东侧是觉华岛、葫芦岛、笔架山、孙家洼等等,都是连成片的防御体系。再用洪承畴书信的方法骗开城门,已经是不切实际的了。
这个时候,虎贲军还是并没有急着进攻宁远卫。攻城战是傻子才干的事,三千虎贲营,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别说是攻城战,二十三万辽东军,踩也把虎贲军给踩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计,用计破开关宁锦防线,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之下辽东军都知道,赢得虎贲军,就能获得充足的给养。将士们谁不想吃饱穿暖,于是拼了命的防御。
宁远卫的攻城战还是开始了,宁远守城的总兵,是王朴和杨国柱联合防御。这个时候,突然就看到敌人过来了。
宁远城示警,城墙上的将士们枕戈待旦。只等朱慈烺麾下的虎贲营攻上来,然后一举将他们歼灭。
可是,来的并不是虎贲营,而是东宫卫。而且,东宫卫的将士们只敢在城外叫喊,甚至连个佯攻都不敢。
王朴怒了:“这帮人在干什么,咋咋呼呼吆五喝六的,为什么不进攻。”
杨国柱极目远翘的看了看:“他们这点人还想攻城?人家又不是傻子,攻城不等于送死么。”
王朴拔出佩剑:“那还等什么,开城门,让我带人打过去,咱们赢了就有一个月的军粮啊。大鱼大肉白面馍馍,谁他娘的不想吃。”
杨国柱拦住他:“虎贲营尚未现身,你现在开城打出去,万一虎贲营埋伏四周怎么办。”
王朴一惊:“很是,搞不好这些东宫卫的人是他们故意撒出来的鱼饵。想让老子出城,然后和虎贲营在城外决战。嗯,他们想的倒是不错。”
虎贲营的战斗力,在辽东军中是有所耳闻的。王朴并不想出去触这个霉头,万一中了计,那可就伤亡惨重了。
虎贲营战斗力强悍,单兵素质高是一方面,他们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先进了。甚至,虎贲营的火枪都和神机营的不一样。
杨国柱沉吟了一下:“不管他们在外面叫唤什么,咱们便坚守城门,看他们奈我何。”
和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一样,尽管他们此时大开城门,可以将城外的东宫卫轻易歼灭。可他们还是采取的保守防御态势,不主动出击。
东宫卫的将士,在城外叫骂了一阵,见宁远城的守将不为所动,也就渐渐退去。
本来,依着王朴的性子是想冲出去砍杀一阵的。可他终究还是忍住了,守住了此城,他们就能获得一个月的军粮奖赏,这种好事还是谨慎一点为妙。
虎贲营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宁远卫,但是,在洪承畴镇守的松山,却出现了他们的影子。
当洪承畴得知虎贲营出现在松山的时候,着实被吓到了:“什么!他们、他们这些人不是在山海关一带么,怎么到松山的。”
山海关到松山的距离并不近,前日还收到探子的消息,说虎贲营在进攻山海关。怎么倏忽之间,他们就像是平地里冒出来一般,竟然出现在了松山。
虎贲营的行军速度,着实把洪承畴给惊住了。他们用的什么办法,飞么?
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虎贲营用的是奇袭战术,闪电战!
当然,这不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机械闪电战,而是骑兵闪电战。昼伏夜出,白天给辽东军以假象,晚上急行军。星夜奔驰,一路狂奔。
我军曾经一夜强行军七十多公里,让敌人都难以置信。而且,这还是用两条腿负重的情况下。那个年代的先辈,着实令人钦佩!
正是我们的先烈,用崇高的信仰,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是一个从骨子里敬仰先辈英烈的人。
而虎贲军,他们是有马的。骑兵的速度,更是倏忽来去如鬼似魅。就因为他们的速度够快,甚至已经快出探子的速度。
时间,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虎贲营的行军是在暗夜,别说是探子发现不了。就算是探子们发现了虎贲营的动向,他们还没来得及回来报信,虎贲营已经抢先他们出现在洪承畴面前了。
这让洪承畴大为震惊,松山可是辽东军的大本营。自己又是蓟辽总督,万一虎贲军攻下松山,不止是对辽东军重大的打击。自己这个总督,怕也是颜面无存了。
不过,洪承畴还是信心满满的。他虽然知道虎贲军的厉害,见识了他们的战斗力。若说他们攻破松山,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甚至于,洪承畴比吴三桂他们聪明,他知道虎贲营多半会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