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单刀赴会,万里关山。国运艰难,奋勇向前!

  “为做官!”
  “为挣钱而读书!”
  “读书!为了明理!”
  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听到老师提问,纷纷踊跃回答。
  教室里,响起一片纷乱。
  听到“为明理而读书”的时候,姓魏的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给那位学生鼓励的眼神。
  为明理而读书,小小年纪有这样的想法,可谓前途远大!
  可是一转眼,魏老师看到某个角落里,一个姓周的小男孩,静静地坐着,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踊跃发言,但是眉宇间却仿佛有异样的光彩,令人动容。
  心中一动,魏老师打手势让全班安静下来,然后将目光投射过去,点名让这个小男孩回答问题。
  来了来了!
  尽管对答案早已经烂熟于胸,但是此刻画面中呈现出这一幕,依然还是让亿万华夏观众热泪盈眶!
  是他!是年少时的周先生!
  小男孩应声站起来,并没有胆怯,而是迎着老师的目光,清晰而坚定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好!”
  魏老师先是一愣,随后感觉精神竟为之一振,拍案叫道:“好抱负!好胸怀!”
  怎么也没想到,年仅十二岁的一个小孩,居然就有如此广阔的胸襟!
  他忍不住再次大声问道:“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男孩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了魏老师的喝彩,他目光灼灼,落在身材并不高大的小孩身上,赞道:“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
  1908年,奥运三问在南开大学的操场上首次被提出。
  1910年,奥运三问正式在报纸上被再次明确!同年,那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说出振聋发聩的名句!
  而数年后,这个孩子也进入南开大学读书,并成为南开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友,没有之一。
  此刻,《典籍华夏》的镜头落在他小小的身躯上,并一度定格。
  十二岁的孩子,脊背挺直,目光坚定,澄澈的眼神,蕴含着伟大的理想。
  片刻后,镜头切换,竟是重新回到讲台上的那张报纸。
  嗯?
  不是读完了么?
  还要再看报纸?
  观众先是一愣,随后很快就发觉不对劲!
  这!已经并不是1910年发行的那一期《申报》了!
  这是一份《大公报》!
  报纸上,极为醒目的位置上,十六个大字,宛如十六柄尖刀,直接跨越近百年的时空,刺入后世每个观众的眼眸深处!
  “良心尚在!热血尚流!”
  “岂能叛国!为人马牛!”
  ——刘长春自述!
  我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
  “啊!”
  “是他!”
  “来了来了!第一问的回答者!就要来了!”
  “刘长春!华夏奥运第一人!”
  “好!好啊!这十六个字吼得!真他妈的提气!”
  “秀啊我的凡!这一张报纸,竟然都被他玩出了这种花样!”
  “厉害厉害!刚才还是奥运三问最初确定的《申报》,只是镜头一去一回,便变成了1932年的《大公报》!”
  “一转眼,仿佛就是几十年过去!”
  “当年提出这些问题的青年,此时……已经都是中年人了!”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出现了华夏运动员!”
  “时隔足足二十四年啊!奥运三问的第一个问题,终于有人能够回答!”
  “真是……艰难!我眼泪都止不住了!”
  “可他当年差点都无法报名!语言不通和经费不足的问题,竟然险些失去这次机会!”
  “幸好!还是那位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苓,急电奥委会报名成功,张学良赞助了八千银元,这才最终成行!”
  “去往奥运会的选手只有刘长春自己!而另一位名叫于希渭的选手,却被小鬼子严加看守,没能脱身!”
  “真是不容易!妈的!看的老子已经开始生气了!”
  “环境太艰难了!几乎没人支持!甚至需要自费!而且还要躲避小鬼子的种种刁难!”
  “参与,已经是最伟大的胜利!”
  “了不起的运动员!不愧为华夏奥运第一人!”
  “感恩!我们生于盛世中华!”
  《典籍华夏》的画面中,那张报纸上的字迹瞬间模糊,然而在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又重新清晰!
  依然还是《大公报》,但却赫然并不是先前那份了!
  好家伙!
  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张报纸,要被张凡玩坏了啊?
  从申报,到大公报,然后现在还能第三次变化?
  这是要由一张报纸,看到百年之前的华夏变迁么?
  重新清晰起来的《大公报》,这样写道:
  我华夏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诸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苦难!
  “呼!”
  “壮志热血!只为了国家尊严!”
  “张凡!去跟刘长春先生说,如今我等后辈,永远告别了那不堪的苦难!”
  “如今盛世华夏,如您所愿!”
  “万里关山,我们再也不必单刀赴会!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我们国家代表团人数,是七百七十七人!”
  “而且我们也早已成功举办了自己的奥运会!那一届!我们代表团人数更是史无前例的一千零九十九人!”
  “那一届!我们豪取金牌五十一枚,位列世界第一!”
  “刘长春先生!您……看到了么?”
  摊放在教室讲台上的报纸,被微风吹动,蓦地从窗口飞出,竟是恍若一只欢快的蝴蝶,飞跃千山万水,跨越万顷碧波,来到茫茫大海上,找到了那艘邮轮。
  邮轮上,人数众多,彼此间并不见得熟识。
  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竟然出现了张凡的身影!
  张凡的装束,换成了和当时年代相符的,伸手一招,那不远万里而来的报纸竟然就落在手中,展开来,似乎看得津津有味。
  “同胞!”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画面外响起,似乎是来自张凡身侧。
  那声音显得极为高兴,伸出一根手指探入画面中,指着报纸上的华夏字,激动道:“没想到,这船上竟然还有我们的同胞?这位……先生,你也是要去洛杉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