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策
端坐在车厢里的李正这两天没有跟平阳说话,每天就是打坐运功,他实在是不知道说些什么。怕自己再次出丑,干脆闭口不言。
雪梅跪在平阳的身后,轻轻的给她梳理着长发,见殿下和李正都不开口,她也闭口不语。前几天接到的圣旨,让雪梅也感觉到了氛围的凝重。怕是要有大事发生!
车队如此的急行,李正也没有在意,他的心这几天乱了。脑子里一直回想着前几天的那一幕,自己的表现太怂,实在是枉为男儿郎!区区一介女流,竟然将自己吓成那个样子!算不上好汉。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导致的,这种事情就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大家是朋友。
如果上天再给自己从新来一次的机会,李正指天发誓,绝对会拿了灵石就走!而不是听平阳在那里纠缠!说些什么洛水河边的事,她有证据吗?信口开河可不行!
李正不说话也就罢了,其他两个女人也不说话,弄的李正还有些不习惯。
平阳公主有自己的心事,自从得知了荆州恶劣的局势,令这个美丽的女子愁眉不展。心中牵挂着灾区的灾民,又恨荆州当地的官员不作为,导致事情发展到如此的地步,也对未来如何处理荆州的乱局感到头疼,发觉无从下手。
“唉……”两道秀眉紧紧的锁着,想来想去,想的脑仁疼,好似针扎一般。用手按摩着自己的太阳穴,不由得平阳公主长叹一口气。
“殿下因何长叹?”李正听到这个女人的长叹之声,下意识的问了出来。问完就后悔了,俗话说,是非因是强出头,烦恼都为多开口。不问就可以不知道,不知道就没烦恼,一问全是烦恼。
平阳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安定荆州的局势,正愁无人分忧,见李正问出来,索性全盘托出,让他和雪梅也出出主意,三个人总比一个强。
车厢之内,李正认真听了平阳公主的描述,才得知了荆州如今糜烂的局势,以及朝廷救灾派兵的反应,分析出平阳公主叹气的缘由,心中有了底。
李正也长出一口气,理了理自己身前的衣衫,双手恭敬相奉,口称:“殿下心系灾民,乃大善也。某虽不才,却有上中下三策献与殿下,望殿下斟酌斟酌。”
“哦?你有何良策?俱都讲来,若令本宫愁眉得展,本宫有好处相赠。”
“殿下,什么好处?”李正听了好处二字,眼睛都睁开了,他本来没存着讨要好处的心思,你既然这样说,那我不要白不要。
“你!…你先讲来嘛。”平阳公主压着自己的邪火,让这个胆小鬼先讲他的计策。
李正娓娓道来。
方才听得殿下言讲,荆州时逢大灾,流民四起,朝廷平叛不利,竟连吃败仗。局势已然糜烂不堪,看似是天灾作祟,其实是人祸横行其中。想我大周立国六十余载,天下九州大部都是风调雨顺,百姓休养生息,粮食布匹俱都充足,物价十分稳定,这岂不是太平盛世?
荆州一隅区区水灾,焉能致百姓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若是救灾及时,物资调运得当,百姓绝不会甘冒性命有失之险与朝廷对抗。想必是有身居高位者从中作梗,想牟取暴利,以至于官逼民反。
在下便是庄户子弟,深知农民之心,深解百姓之意,但凡有条活路,他们也不会走上这一步的。没有人愿意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和朝廷的大军玩命。
所万幸的是,我大周官家不是昏庸无道之君,及时发现问题,大力支援灾区,后又重新调拨军队入荆平叛,还派了公主殿下作为稳定局势之人,实乃万全之策!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按着朝廷现在的方针,荆州反叛必然会被扑灭,只是早晚的的问题。可早一日平定,百姓流民就早一日安心,晚一日平定,百姓就多受一天罪。
平阳公主听到这里,眼睛明亮了起来,这个李正所分析的还不错,一双愁眉舒展开来,似静湖般的眼睛盯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某的下策:“殿下立刻派侍卫前去联络朝廷二次调拨平叛的军队,令他们火速赶往灾区,遇灾救灾,遇敌则战!最好能以风雷之速赶到,越快越好!”
平阳公主正是这样想的!可在李正的嘴里,为何成了下策呢?实在是搞不懂!疑问的神情被李正看见,李正摆手示意别急。
接着说道:“这样虽快,可风险极大!殿下请想,荆州本地的军队尚且抵挡不住叛军,远道而来客军就能够有把握战胜他们吗?想必是不能的。判军熟悉地理,又有流民作为根基,情报畅通无阻,就等官兵来剿,他们好以逸待劳,客军师老兵疲,必败。到那时局势更难收拾!”
平阳公主听完李正的分析,有些后怕,随即问道:“既然不能速战,那如何才能去除这体内顽固之疾?叛军占据地理优势,难道说我方就不能进荆了吗?荆州本地的军队本来就不堪重用,对敌屡战屡败,士气极为低落。若是客军也被处处擎肘,不能充当新锐力量,叛军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就任由叛军为祸一方?”
“非也,非也,殿下请听我这中策。”
“快讲!”
“中策还是要请殿下派出人马,命令各部先不要汇合一处,而是先各自为战,多派出探马,熟悉四方地形,切记不可骄傲自满与敌野地浪战。尤其要小心叛军偷袭,每到一地,须结硬寨,打呆仗。稳扎稳打,步步蚕食,我方物资充足,耗也耗死他们,这样对我方来说最为保险。”
“那百姓就不顾了吗?他们现在盼朝廷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盼望母亲的奶汁一般,我们就置他们于虎狼之口吗?”平阳公主急了,不能快速的救民于水火,那她来干嘛?
“殿下莫急,某家还有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