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

  次日,广缘大厦六层。
  罗洪和几个同事在等演员过来面试。
  除了简临试镜林曦,一夜过去,主演的试镜名单又多了几个男生,刚好今天一起。
  罗洪看了那几个男生的资料,有点后悔叫简临过来。
  因为对比之后,他发现自己一时想起来的那位小群演资历实在不算很好。
  像今天一起面的其他几个男生,全是科班,有从小学戏曲的,有年纪小小早早考上影视专业的,都不满二十,看资料照片,长得也都还行。
  不像罗洪给简临准备的资料,照片没有,文凭空白,经历就四个字:当过群演。
  罗洪幡然醒悟,他抽了什么筋灵感爆发觉得简临合适?就因为一年多前觉得那小孩儿还挺会演戏的?
  唉,算了,喊都喊了,看看吧。
  几个同事坐在一起,聊起今天的几个男生。
  罗洪的位置背朝大门,他靠着椅背,回忆着印象里的简临。
  “一米七吧,和我差不多高。”
  “有点黑,做群演风吹日晒的,肯定不白,就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白一点。”
  “长得还行吧,不是特别出挑的那种,在群演里算帅的。”
  “啧,这么想想,好像还是孩子样。”
  同事们听了个开头,就注意到罗洪身后敞开门的会议室门口。
  那里站了个穿着夹绒深蓝色外套的高个男生,二十不到的样子,装束简单,俊朗帅气。
  他叫什么,同事们都不清楚,至少没在今天的面试名单照上看到过。
  但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罗洪嘴里的一米七、有点黑、不是特别出挑、孩子样,绝对和门口的男生八竿子打不着。
  八百杆八万杆都打不着!
  罗洪后知后觉地发现同事们目光的落点都在他身后,跟着扭头,一眼和门口的简临对视上。
  一秒,两秒,三秒……
  罗洪唰地站起来,讶然地打量简临,脱口而出:“你整容了?”
  众人:“……”
  简临很佩服罗导的想象力,他看起来像是会整容的人吗?
  显然不像。
  因为没钱。
  对罗导惊讶下口不择言的话,简临报以礼貌一笑:“罗导。”
  罗洪自知失言,赶紧笑了笑:“嗨,一年没见,差点没认出来。和你开了个玩笑,别介意。来,进来吧。”边说边盯着面前的男生。
  这么一看,他确认自己刚刚的确失言得过分。
  首先,简临长高了,比他高,目测绝对超过一米八。
  其次,简临长开了。男孩往成年男人的过度蜕变的第一步,就是最后那点婴儿肥消失,五官轮廓变得分明立体。简临完全符合。
  最后,简临脸上没有动过刀的痕迹,肤色白,双眼皮深邃、鼻梁挺直,气质干干净净,保留着这个年纪该有的少年感。
  一瞬间,罗洪心底冒出的那点后悔,被眼前这张脸扑灭得干干净净。
  后悔?后悔个屁!
  是他是他就是他!
  罗洪打量着简临,露出一个“我果然没有看错”的表情:“来来,进来吧。”熟络地客套:“穿这么少不冷吗?”
  不冷。
  十八岁的男生,骨骼和肌肉都是全新“锻造”过的,满身火气,只热不冷。
  今天虽然降了温,室外只有几度,但简临里外两身衣服就够了,谁看都觉得他穿得非常少,但他自己不觉得冷,手还是温的。
  他没有为了试镜特意装扮,以为今天面的只是个龙套,出门前从柜子里随便拿了件衣服。
  可恰恰是这么单薄的一身,让会议室里的同事看清了他的身量体态——
  个高、腿长,瘦得恰到好处,不显单薄。十八岁,他的肩胛已经长开,有成年男性的力量感;又因为身型纤长、肤色白的关系,透出些许纯净的少年感。
  同事们默契地对视,纷纷低头去翻简临的面试资料。
  虽然那资料上除了名字和“当过群演”四个字,别的什么屁都没有。
  简临被罗洪叫进来坐下,面试没开始,两人单独聊了几句。
  罗洪:“还在这边当群演?”
  简临点头。
  罗洪笑笑:“这一年不容易吧,项目开机少了一大半,活儿不好找。”
  简临话不多:“还行。”
  罗洪见他不怎么开口,有意引导他多说话:“对了,你今年多大来着?”
  简临:“十八。”
  十八,剧本里的林曦也是十八。
  罗洪意外:“我还以为你至少十九,过了年会有二十。”顿了顿,“秦王宫拍戏那会儿,我记得他们说你是‘老群演’了。”
  简临的话还是不多,简练道:“我出来得早。”
  罗洪:“拍戏几年了?”
  简临:“六七年。”
  罗洪:“唔,那是能算‘老演员’了。”
  简临和罗洪不熟,他是来面试的,不是来拉家常的。
  也因为群演当久了,对这个圈子认识得足够透彻:在正儿八经的项目里,大家都很忙,没人会跟群演拉关系打交道。
  简临做了至少六七年的群演,面试过的剧组数不胜数,太清楚群演在大家心里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对自己的定位一向清楚,也知道该怎么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罗洪记得他,喊他过来,他就来了,但他们不熟,罗洪可以热情熟络地和他聊,但他必须把握分寸。
  因为他是群演,群演不是主演,没什么不可替代。
  影视圈子里用熟人、认识的人做群演是行规和习惯,罗洪记得他算是他的运气,这个运气他希望能够把握住,因此不能冒失。
  用老前辈老油条们的话:剧组都喜欢踏实拍戏的群演,好管理好沟通,你看起来稳重,他们才敢放心用你。
  简临:今天也是必须稳重的一天。
  但罗洪的立场完全不同,他不觉得简临应该稳重安静。
  印象里,面前这男孩当初在秦王宫拍戏的时候,在一群群演里很混得开。
  同剧组的小群演都喊他小临哥,各个都爱屁颠屁颠地跟着他屁股后面玩。
  罗洪对一年前杀青的那个古装项目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始终记得简临。
  记得他在戏里演男配身边的小厮,穿一身灰蓝色的古装,大夏天卷着裤腿和古装上衣的长袖,光着脚带着一群孩子在秦王宫后殿的花园里玩老鹰捉小鸡。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做老鹰,简临裤腰后坠着一窜小童,弯腰弓身张开胳膊做母鸡。
  孩子们清脆的银铃声里,简临的面容与笑意干净得好似清晨荷叶上的那颗露水,润亮纯净。
  罗洪一直记得。
  “别紧张。”罗洪循循善诱。
  简临坐在会议桌前,平静地看着他:“我不紧张。”
  罗洪尝试在面试前引导调动他的情绪:“你……要不要,嗨一点?”
  同事:“咳,罗导,我们这里不让蹦迪。”
  罗洪:“我知道,我又不跳舞。”
  玩笑话让气氛轻松了一些,大家都在笑。
  简临觉得有点奇怪,敏锐地察觉到,这似乎不是群演面试。
  果然,罗洪坐下,负责面试的这群人中,有人给简临递了张A4纸,纸上简单地用几个字概括了今天的试镜内容。
  有人问他:“可以吗?”
  简临:“可以。”
  纸上只有两行四个字——
  雨天。
  避雨。
  不算容易。
  对演员来说,有剧情有对话内容的试镜是最方便的,因为展现演技可以倚靠更多细节。
  比如雨天避雨,如果丰富场景和剧情,变成一个盲人躲在商场的通道口前避雨,就容易得多。
  毕竟“眼盲”“看不见”“挡路”“被人撞到”这些,都可以通过演绎的细节在无实物表演中一一展示。
  只有“雨天避雨”四个字,等于该怎么演,该怎么丰富这段剧情,全凭试镜者自己的经验和临场演绎。
  说实话,简临在这场试镜里会有怎样的表现,罗洪这个推荐人也有点拿不准。
  很多群演是会演戏的,这点大家都知道,但简临……
  毕竟才十八。
  而事实上,对简临来说,这题目并不难。
  雨天避雨不过是这么多年里时常会有的经历而已。
  他在剧组做群演,轮到他的戏份前,总是会有漫长的等待,有时候他会和同剧组熟悉的群演打声招呼,悄悄溜走,接应来影视城这边送餐的简来,替他跑个腿送订单,遇上天不好,怕把戏服弄湿,就在可以躲雨的地方临时避雨,避雨的时候,他会发呆,看看天、看看地、看地砖凹陷处堆积的水洼。
  表演来自经历,出自生活。
  但这一次,简临不止有自己的经历。
  有时候,有些事,就是这么巧,仿佛冥冥之中早就注定好了——
  半个月前,粥店没开张,简临闲着没事,替人跑过一天美团外卖。
  就在影视城这边,一家弄堂里的咖啡店,下着雨,他接了咖啡订单,进店等。
  进门的时候,咖啡店一个客人都没有,等订单的期间,有人推门进来。
  风雨声携着冬日的潮气飘进店里。
  那人淋了雨,推门的时候用手搡了把肩头和袖子上的水珠,简临抬头,视线从头盔的挡风透明罩后面落过去。
  他以为那人会进来,点杯咖啡,坐着等雨过去。
  但没有。
  男人没有往里走,掸完身上的雨水就站在门口,背对吧台的方向,面朝门外。
  过了一会儿,他手机响了,简临以为他会接,可还是没有。
  男人捏着手机,按掉了铃声,任由来电提示闪烁着,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窗外。
  他怎么不接?简临觉得奇怪。
  吧台后做机打咖啡的店员也疑惑地探出视线,扬声道:“先生,您进来坐吧。”
  男人略侧头,音线和背影一样低沉:“谢谢,不用了。”
  他手里闪烁着的来电提示熄灭,过了几秒,屏幕又亮了。
  男人还是没接,手臂垂落在身侧,再次按掉了声音。
  简临突然就很好奇。
  吧台里的店员小声嘀咕:“在等谁吧。”
  简临低头看了看送餐时间,问:“好了吗?”
  店员把咖啡盖盖上,用干净的餐布擦拭纸杯的杯身:“嗯,好了。”
  简临收起手机,接过外送纸袋。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低声对那道背影说:“不好意思,借过。”
  “抱歉。”男人侧身让路。
  简临拉开门,迎上雨声中湿冷的潮气。
  那一瞬间,简临突然想到:他应该不是等人,是在躲什么人。
  半个月之前的所见所感,成了此刻的试镜内容。
  简临置身于那个男人的角色里,侧过身,让开路,低低地道出一声抱歉。
  会议桌后的罗洪等人,便自动拥有了那天简临的视角,看着简临的背影,忍不住地想:他怎么不进来坐?站在门口是在等谁?为什么不接电话?
  简临转过身,捏着的手机塞进口袋里,面朝众人,耸了耸肩,示意表演结束,
  罗洪微愣:“你……”
  太让人意外了!
  他才十八岁,竟然知道表演不只是表演,而是要引导思考?
  罗洪和其他几个同事对视一眼,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有人拔出笔,开始在简临的试镜名册上写写画画,有人掩唇低语,和旁边人讨论着。
  被晾在一旁的简临看了眼正朝自己的黑洞洞的摄像机镜头:这到底是什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