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六节 两件事

  这些都跟刘知易没什么关系,他得做一些自己的分内之事了。
  一件是建医院之事,一件是办银行之事。
  出于某种执拗,他不打算借助吕公的力量。或许吕公出手,很容易做,但他不想过于依赖别人。
  其中建医院比较紧迫,随着朝廷完成对南国的册封,大泽县招安等事宜,镇守岭南的三十万大军陆续撤回,随军医院裁撤迫在眉睫,其中大多数医护有岭南王安置,刘知易需要做的,只有京城一千护士的安置。
  这次战争中,岭南王主力三万大军,最后伤亡只有百余人,岭南王十分感慨,说这是他征战以来,伤亡最小的一次,医院功不可没。有这坚强的战绩在,岭南王为医院报功的公文,没打多少折扣。
  最后医院总计获得的战功量化为杀敌八千,按照刘知易的要求,保证每一个官奴女子的功劳至少有一个,这可以让脱籍,成为良民。这消耗了两千战功,因为只有一千京城护士和一千楚郡护士是教坊司官奴,岭南招募的那些女子,都是良家妇女。岭南民风粗狂,人力稀缺,女人习惯了像男人一样抛头露面,岭南王威望高,给的钱多,有的是人来。
  至于剩下的军功,则按照实际比例,分配下去。
  人数较少的太学医官,分到了一半功劳。其中个别人获得赏赐,包括刘知易,朝廷给他送来了一套大红色绯袍,这叫做赐绯。绯袍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特许五品以下官员穿戴,称作赐绯。刘知易穿着绯袍,以后就能在礼仪上,跟五品官员平起平坐。
  太学中不少医官都得到了赐绯待遇,这很麻烦,因为这是朝廷在跟他抢人。
  几个骨干,全都是一身绯袍,被刘知易请到宜春院拉拢。
  “我刚才说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包括李问寒在内,一共十几个绯袍医官,刘知易将自己建医院的想法告诉他们,劝说他们不要去太医院,留在民间,替老百姓看病,更能体现医者仁心。刘知易还保证给与他们优厚的待遇,薪资上,至少是朝廷官员的十倍。朝廷官员名义俸禄其实很少,但医官特殊,有了太医身份,私下给人看病的诊金都能升到天上去。给宫里的皇家贵人看病,看的好了,赏赐很不少。这些灰色收入,往往比俸禄高的多。
  所以面对刘知易十倍俸禄的许诺,真没几个心动的。
  刘知易看向尤所为,这次南下,获益最大的,除了刘知易外,就是李问寒和尤所为最大。李问寒作为后勤总医院的主管,坐镇金川城,将刘知易写的医院章程实现的很彻底,以金川城为基地,沿着莽山十三关,建立了十三个后勤医院,收治了数万病患。大多数都是疫病,少有伤病。尤所为跟着刘知易,运作前线医院,主要负责将刘知易带的救火队应急处理后的伤员收治护理,也会对一些不致命的轻重外伤士兵进行手术治疗。
  两人通过这场战争,修为大大提高,李问寒修为本就较高,现在已经是医家四品,放在太医院,都是凤毛麟角一样的人物。尤所为也成功突破了七品关卡,成为一个六品医家。
  刘知易不指望李问寒,这是一个官迷,肯定要进太医院的。所以寄希望于尤所为,有他带头表态,其他人就更容易说服了。
  “我去!”
  没想到第一个答应的,竟然是许多福。
  许多福当然也获益良多,修为精进了两个级别,从以前的进士九品,到了进士七品。
  “你知道的,我家不缺钱,我父亲,二哥都是太医。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许多福是京城医家,骨科大拿,在太医院中地位不高,因为那些贵妇不太可能断手断脚,可太医院又很齐全,各科都不能少,所以许家世代都有太医。这个身份,带来了财源滚滚,许家医官门庭若市。刘知易本以为许多福不可能帮他的,毕竟许家有自己的产业。
  刘知易拱手:“那就多谢许兄了。”
  尤所为低着头,刘知易也不勉强,知道他有难处。同为京城医家,城市大,行业大,竞争也大,尤家没出过太医,他家不可能好容易送他进太学,然后让他跑去别家的医馆行医。
  熊纨早就去了太医院,这次都没有随军,他是妇科世家,太医院的支柱科室,吃香的很。
  很可惜,但没办法,他没法跟皇家医院争夺一个骨干医生。
  “我肯定跟你!打死我都不走。”
  谢忠这个江南人态度最为坚决,不为别的,刘知易表态了,那些漂亮的护士小姐姐都在。
  李园笑道:“怎么能少了我。”
  一个个医官相继表态。
  尤所为无法沉默下去:“刘兄见谅。我肯定要去太医院的,不过闲暇时候,一定帮刘公子坐堂。”
  刘知易很理解:“尤兄无需为难,你尚未入太医院,正好这段时间,帮我把架子搭起来。”
  说完看向李问寒,知道他肯定不会参与,但还是请他来,因为他手里有权力。
  “问寒大哥,小弟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我还需要客气?”
  “小弟所建医院,你也知道,所需医官众多。日后如果太学医官出门义诊,还请多多支持。”
  李问寒点点头:“好说好说。”
  太学医学生有除外义诊的传统,大多去养济院之类的慈善地方,救治孤寡穷困。刘知易倒不是要跟这些穷途之人抢夺医疗资源,他看上的,只有那些水平较高,即将进入太医院的骨干医生。而且不强求,合作而已。另外,医院初建,肯定没有自己的班底,这次随军的医官,刘知易打算都先请进医院,他们在金川野战医院中,已经跟护士配合的很好,这一套制度有他们在,就能继续维持下去。刘知易都不需要操多少心,只需要提供物质支持即可。可要调这些医官,没有李问寒许可,根本办不到。
  所以刘知易又道:“医院初见,问寒大哥可得多多帮忙,这次随军医官,可得先帮我做一个月。”
  李问寒皱起眉头,随军把太学悬壶院人都抽空了,好容易慢慢回来,又被刘知易带走,他这个学谕还是个光杆司令。
  但碍于人情,还是点了头。
  大事谈成,酒足饭饱,安排这些医官去跟小姐姐们谈心,这次是给钱的。
  刘知易却没有时间休息,还有另一个酒局要去应酬。
  安排在及第楼,三十多个富商全都到齐。
  商讨的内容他们已经提前知道,就是办银行,章程已经写的十分明白,只是希望他们存钱。
  刘知易现在的银行,只有一个章程,但不是空手套白狼,因为他有执照。找嬴悝要的特许,嬴悝穷途之人,要什么给什么,但刘知易写的十分明白,开办银行需要的权力,一个不少,多余的一个不要。
  这家银行,主要经营存放款、汇兑业务,绝不做高风险的投资。刘知易将自己对银行的了解,全都纳入了这份章程。他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没少跟银行打交道,当时恼恨程序的麻烦,现在却一五一十全都写进来,发现换一个离场后,顿时觉得有些条条框框真香。把银行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把银行的利益最大化,真是良心条款。
  嬴悝能给权力,但不能给钱,要有钱,他才不会开银行呢,毕竟放贷的名声早就被高利贷搞臭,嬴悝上贵族,也是要脸的。连金川郡主这种根基浅薄的军事贵族都不肯碰高利贷,赢氏一个传承几千年的老牌贵族,更在乎脸面,现在上没办法了。
  不能给钱,只能想办法从这些跟赢郡有关系的有钱人身上想办法,刘知易不奢望他们参股,一个新事物刚刚诞生,让他们放心参股,那不现实。只求他们有部分人可以存款,而且不求他们能长存,只要将临时用不着的资金放在银行,或者让他们使用银行的异地汇兑服务。
  因此这些人是客户,目标大客户。
  刘知易到来前,这些人显然已经就章程进行过讨论,看他们的脸色,不是十分认可。之所以愿意来赴宴,是碍于刘知易和嬴悝的关系,担心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刘知易明白这些,十分客气,入座之后,马上开口:“诸位,以为如何?大可畅所欲言。”
  接着从一个个人的脸上扫过。
  这些人神态各异,装束不同,一部分打扮的如同贵族,锦衣华服,气质咸淡,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赢郡的大小贵族,有的是给自己做买卖,有的是替其他大贵族跑腿,在赢郡这场大动荡中,不少贵族不得不进入商业谋生;还有一部分是赢郡的富户,大多数以前就是商人,但赢郡之前几乎没有独立商人,都是给各个贵族跑腿的,民禁解开之后,才有了他们给自己做买卖的机会,这几个就是这场浪潮中的成功者,攫取了第一桶金;另外一批,则穿着打扮和气质差别都很大,这些是各种原因在赢郡贸易中获益的人群,大多数都不是赢郡人,而是借着赢郡这场改革,从中受惠。有的是给自己干,赢郡缺乏商业文化,许多外地商人,机缘巧合在合适的时间进入赢郡之后,很快如鱼得水,膨胀起来。还有的是豪商家族的掌柜,帮东家开拓赢郡商业。
  这三十个人,往来于赢郡与京城之间,几乎垄断了赢郡和京城之间的贸易。刘知易不眼红他们的滚滚财源,但却对数以千万计的现金流眼馋。
  在刘知易的逼视下,那群有贵族背景的家伙底气深厚,沉默不语。赢郡商人压力很大,可还能互相坚持。
  外地商帮则地位最弱,尤其是几个没有深厚背景,完全是运气好,撞上了赢郡改革的大潮,赶在赢郡商业不活跃的时候进入了赢郡,很快脱颖而出,攫取了第一桶金。这种人,白手起家,八面玲珑,谁都不敢得罪,终于有一个开口。
  “刘公子。赢郡要办银行,小人当然是鼎力支持的。奈何小人本小利薄,怕是没有多少钱可以报效。”
  刘知易皱眉,章程写的那么明白,他们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