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由俭入奢易
在以前,苏老四还真的未必懂。
但是等他这日子越来越好过,他就很懂了。气运,就是福气,就是荣华富贵,就是一辈子的顺心如意。
苏老四沉默着。
他心里一直知道五丫儿是他们家一家过好日的根本,甚至可能他跟宋氏能有一个儿子的事情,也是托了五丫儿的福气。
一直以来,他也都是承认的,还为此美滋滋的。
可等他接触的人多了,听到的这般的说法多了,苏老四的心态就一点点发生了改变。
不管是谁,都会说他好福气,有五丫儿这么个闺女。
偶尔听一听,并没什么。
可一直听,一直听,耳朵起茧了,心也不舒服了。
凭什么把他现在的一切都归结到五丫儿的身上?归结到五丫儿带来的福气上?难道他自己不够努力吗?
他的爵位,是他去战场上拼命换来的。
他的银子,是他去捞鱼,养鱼,做买卖赚回来的。
五丫儿只是一个小丫头片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凭什么一句她的福气就把他苏老四所有的功劳都给抹了去?
当苏老四有了这样的心思,对五丫儿的喜爱有多深,转变出来的怨憎就有多深。
所以,当苏明秀这个儿子以孝道为名,要将他娘苏老太太接回来时,苏老四没有一直抵制,而是略作反驳,便应了下来。
当然,把他娘接回来,不单单是因为儿子的请求,这其中,也有炫耀的成分。
“你啊你,好自为之吧!”
苏正发看苏老四沉默不言的样子,只道他是在反省。
“你现在村里老实待着,该干活儿干活儿,等过些时间,我会帮你说话!”
“若是现在能找到五丫儿,那孩子出面说句话,比啥都管用。”
“正发叔,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苏老四抬头望了苏正发一眼,一如既往那般的憨厚。
但在苏老四的心里,却是在想着另外的事情。
被打回原形,苏老四最开始的确是懵着的,但是等回到村里,苏老四却是有了另外的想法。
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靠着五丫儿才能翻身的吗?
如今没有五丫儿了,他将会向所有人证明,他们一家子的改变,靠的绝不只是气运福气,这其中更多的是,依靠他的努力。
他,才是主导了他们家改变的那个人。
苏正发的到来,更是让苏老四坚定了自己的念头,那就是证明自己。
为什么所有人都只看到五丫儿,她只是他闺女,他,苏耀顺,才该是这个家里最耀眼的那个人!
送走了苏正发,苏老四就回了家里,整理那些被他丢弃很久的家伙什。
但是没多久,他的双手就磨出了水泡。
十多年的养尊处优,苏老四的手,再也不是曾经那双能吃苦的手。
苏老太太看到苏老四忽然不动弹了,便凑到近前,小声道:“老四啊,要不,你去找找五丫儿?给她认个错?”
“娘跟你讲啊,这人啊,该认错的时候一定要认错!”
“当初的我,就是不知道认错,死要面子!”
“如果以前的我知道认错,不是那么的硬气,也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事情!”
“再说了,五丫儿是你亲闺女,这父女哪儿有什么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苏老太太这一叨叨,成功消灭了苏老四心里才浮现出那一点后悔之心。
“娘,你说啥呢?”
“我哪儿错了?”
“你放心,就算是没有五丫儿,靠着儿子这双手,也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儿啊,娘相信你能做到,可是,咱们晚上吃啥啊?”
“不是有米吗?”
苏老四望了苏老太太一眼,“耀明来的时候,不是给咱们送了米来吗?”
“老四,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苏老太太一看苏老四的样子,立刻火冒三丈,“娘说的是米吗?娘说的是菜,咱们吃啥菜?”
“家里连个鸡蛋都没有!”
“还有啊,谁去做饭?”
“你娘我遭了那些年的罪,可再不想侍候人了!”
“这些天,你没回来,都是你娘我侍候你媳妇儿和你儿子,老四啊,我跟你讲,这是不孝顺!”
“娘,您别说了,我让明秀他娘做饭去!”
苏老四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苏老太太,莫名地有些心惊胆颤。
熟悉,是因为他曾经看过苏老太太这样子二十多年。
陌生,则是因为,他已经十多年没见过这样子的苏老太太。
苏老四丢下苏老太太,进了屋里。
宋氏正在抹眼泪水,看到苏老四进来,这才稍稍收敛了几分。
“媳妇儿,晚上,你做饭吧!”
“我做饭?”
宋氏闻言,眯起了眼睛,“当家的,你看看我的手,我是做饭的人吗?”
“你不做饭?难道我去做饭?”
苏老四瞪眼,“咱们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
“我不是承恩伯,你也不是伯爵夫人,咱们现在又成了泥腿子!”
“还不都是你害的?”
宋氏直接瞪向苏老四,“当初,我说不能把你娘接回来,你不听我的,非要接回来。”
“要是不把她接回来,哪儿有这些事情?”
“是你,都是你,是你逼走了五丫儿!”
“要是五丫儿还在,咱们咋会落到这一步田地?”
“苏老四,都是你害的!”
宋氏这一番指摘,让苏老四几乎崩溃。
他看着有些歇斯底里的宋氏,到底是没有发作,而是垂头丧气出了房间,又直接出了院子,摔门而去。
而在苏老四摔门而去的时候,宋氏也从炕上下到了地上,跟着出门。
享受了十多年的宋氏,哪儿还受得了现在的日子?
这几天,她真的是受够了。
吃的是粗茶淡饭也就罢了,如今,还要她去时候那个老婆子?想都别想!
宋氏干脆离开崖上村,回娘家。
气愤的宋氏,走得很干脆,连在另一个屋里温书的宝贝儿子也没打招呼,就这么直接走了。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