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强硬到底

  王德化是老牌的宦官,在宫中的地位也都很高,仅次于王承恩,人称司礼监二王,(后被许建强超过)。
  其虽然没有外出监军的经历,但是其资历那是真正的高,他的资历论起来,比高起潜、曹化淳、卢九德等还要高,论起兵法,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来到了朱燮元这里,可是讨不了好。
  朱燮元给了他两个差事,一就是让他去陷阵营,让其带兵冲锋,二就是让他守门口去。
  王德化大声的说道:“吾乃是皇帝命令前来监军的,朱公如此,乃违抗圣旨,大逆不道。”
  朱燮元不以为然的说道:“放眼朝廷,目前还没有人可以教老夫打仗!”
  朱燮元有这样的资格,他自从抄了福王府,得了大量的钱粮以后,他的事业发展得非常的快,快到了惊人的地步。
  可以这么说,朝廷三支大军之中,唯有他这一支是实力最强,粮草又充足的,另外的两支,虽然号称有几十万人,其实他们都是虚的,根本就不有什么真正的作战实力,一心想着去山东抢劫,果在对方重兵集结的重镇面前,吃尽了苦头。
  而朱燮元的大军,因为粮草充足,准备充足,他们发动攻势以后,也都狂轰猛打,一路攻进了山东兖州府,遇山开山,遇河过河,轻易的就占领了外围的城市,重兵包围了运河重镇济宁。
  济宁可是运河的第一重镇,兖州府的第一重镇,他的被围虽然也都有华夏军事,收缩兵力的原因,另外一个,朱元大军一旦出动以后,所向披靡,也是一个原因。
  朱燮元如此的傲慢,这令王德化非常的羞愧难当,他拿出了圣旨,抬出了皇帝,但是整支几十万的大军,就没有人鸟他,都是唯朱燮元马首是瞻。
  以王德化他的贪生怕死,那是不可能去陷营冲锋打仗的,也不可能去守门口,只能灰溜溜的回朝廷去了。
  这也与朝廷的意思有关,朝廷派他去监军,也就是表面意思意思,以示一视同仁,事实上朝廷向他暗示,如果朱燮元强烈的反对,他这样回来,不可硬杠。
  这是因为朝廷会怀疑洪承畴,会怀疑杨嗣昌,但是却绝对不会怀疑跟华夏军结下了血海深仇的朱燮元。
  朱燮元跟华夏军的仇恨,是无法化解的,在夷陵城外,他可是杀死了这么多华夏军的人,华夏军的人也都处死了他所有亲人,诛灭他十族作为报复。
  在大明朝,朱燮元就是继方孝孺之后,十族被诛的人,为了向朝廷效忠,他可是死伤惨重,伤痕累累,朝廷也都认可了他的忠心,这才会封了他这么大的一个官和候爵。
  其实到了朱燮元这年纪,他也都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全是为朝廷效忠的想法在驱使他向前,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和皇帝还在怀疑于他,这就令他十分的愤怒了。
  杨嗣昌再次重掌大军以后,军心士气有所恢复,本来观望,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将领们,也都收拢他的部署,齐齐来到他帐下听令。
  并不是杨嗣昌他有这么高的人格魅力,领兵多年,他也知道在很多时候,你必须顺着当兵的心,才能够令人信服。
  比如说现在,如果你说去攻打济南,那就是送死,当兵的都不乐意,如果说带领大家去攻打青州,攻打莱州等地发财,这些将领和士兵们个个就士气大振。
  进入了山东这么久,打了这么几场惨烈的大战,死伤也是不少,士兵人马疲惫,损失非常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大家就会无以为继,只怕会自行崩溃。
  而且士兵和军官们不满的情绪也达到了极点,说好是让大家来发财的,结果让大家来送命,很多人都抱着一种想法,眼看风声不对,大家就撂挑子不干了。
  什么叫风声不对?朝廷派来监军,命令大家去攻打济南,就是一个契机,许多人都想,与其去济南送死,不如就地跑路,就是落草为寇,也比去送死强。
  杨嗣昌就是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来一个鱼死网破,要么就听他的,要么就不干了。
  在重掌大权以后,杨嗣昌马上就命令士兵,开始分兵,一路还是继续重兵集结,攻打德州,另外几路则是冲向的青州府方向。
  杨嗣昌说道:“是时候让大家补充一些钱粮和辎重了。”
  杨嗣昌的大军穷得像叫花子一样,军营里面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士兵口袋里面的银子基本上就没有,朝廷已经是拖欠军饷了,他们攻入山东,虽然是一些人口袋里得到了一点东西,但是并不得以令每个人都感到满意,很多人都满腔愤怒,满怀怨气。
  这时候他顺应军心,带领大家去青州府发财,这就令军队士气大振,大家纷纷的回营准备战马,准备刀枪,就等着明天就去洗劫青州府。
  但是这也都引发了奉命攻打德州府的人的非常不满,别人去发财,咱大家在这里拼命,这不是让咱们吃亏吗?
  为了安抚这一部分人,杨嗣昌同时也都做了不同的调遣,就是各支部队都派一些人南下,一些人留下来围攻德州,大家抢来的东西,不上交朝廷,自己平分就行了。
  杨嗣昌一碗水端平的方法,可是令数十万大军的士兵们,都十分的信服,他们认为杨大帅带领大家这么久,终于算是开窍了,大家也就听从他的命令,开始执行新的作战任务。
  青州,古九州之一,自西汉为青州刺史部驻地,开启了一千多年的辉煌,其自西汉起就为山东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为青州刺史部驻地,唐时为淄青节度使驻地,北宋时为京东东路路治,金时则为山东东路、益都府、益都县驻地,均为省会级城市,那时济南还没有呢?
  元时,青州当时为益都县,是益都路路治,属于中书省所辖,辖区包括山东中部及南部的大部面积,胶州、滕州均为其辖区。
  洪武元年,朱元璋改益都路为青州府,以益都县为府治,洪武二年设山东行省,以青州为省会,但这也是青州最后的辉煌了,洪武四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驻地改驻济南府,青州自此失去省会的地位。
  本朝初期,青州府辖区较元朝益都路有所缩小,但仍辖三州十六县(其中五县为州辖县),分别益都、临淄、乐安、寿光、博兴、昌乐、临朐、安丘、诸城、高苑、蒙阴及潍州(领本辖及昌邑县)、莒州(领本辖及沂水、日照二县)、胶州(领本辖及高密、即墨二县)。
  改制之年,青州不仅失去了省会地位,其所辖胶州、潍州二州及其所辖昌邑、高密、即墨三县划归新设之莱州府,青州府自此仅辖益都、临淄、乐安、寿光、博兴、昌乐、临朐、安丘、诸城、高苑、蒙阴及莒州(领本辖及沂水、日照二县)等一州十三县之地。
  青州府的知府,以前就是泥胎菩萨方若无,现在就由他的儿子方世藩担任知府,方若无则是退居幕后,方家在青州的势力非常的大,算是一都数一数二的氏族,作为刘家最强有力的支持者,青州本地最大的豪强。
  他也都按照朝廷的指令,放弃了大多数的县城,主要的兵力集中在青州府城,准备跟敌人决一死战。
  因为稍微是明白一点的人都算是知道,朝廷的大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犹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根本就无法抵挡,只有集结在几个重镇,节节抗击,消耗其精力,等到其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寻找机会反击。
  方世藩此人,称得上是不学有术,以前他虽是监生,但是长期在父亲身边辅助,人称小知府,自己担任知府了以后,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青州府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对他交口赞誉。
  许多人对此都有一些奇怪,方氏父子在朝廷那里可是出了名的贪官污吏,人称向棺材伸手,雁过拔毛,但是到了刘家这里以后,居然成为了一个有才有能的人,方氏父子治理青州府,可是赢得了百姓一致的赞誉,许多人都认为他们算是迷途知返,让青州府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大家的好日子,就在朝廷大军抵达的时候开始进行了没有了,方世藩积极的执行朝廷的焦土政策,这就是命令把所有的乡绅和百姓,往府城里面进行疏散,即使他们没办法来府城,也让他们住在深山或者是乡下去,以免遭到了官军的祸害。
  百姓也都知道,官军来势汹汹,而且都知道官军是没有军响的,他们就是冲这点粮响来的,所以也都响应朝廷的号召,基本上都做到了坚壁清野,大家都往城里或者是乡下进行撤退。
  有许多人在撤退前,还把房屋都给烧了,把桥梁给毁了,把路给扒了,希望尽量能够阻止朝廷官军的步伐,拖延敌人的速度。
  可以说青州府的抗敌工作,可是比东昌府做的还要好,而负责镇守青州府的华夏军大将张顺实,他可是华夏军的老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功,但是领兵却很有一套。